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4、5、3”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题:鲁科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性质》高三一轮复习习题课
理论依据:新泰市新汶中学“3、4、5、3”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设计的原则是以新泰市新汶中学“3、4、5、3”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依据,充分体现“三清”清楚、结清、清理;课前“四问”问目标、问方法、问效率、问达标;课中“五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巩固;课后“三思”思效果、思效率、思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就把本节课的具体思路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三清”“四问”,做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均要对本节课有一个大体的思路框架,,我习题课的大体设计是这样的:
第一步,自主学习:反馈检测情况,明确讲评重点,学生研读参考答案,修改试卷错误;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补完善;
第三步,精讲点拨:学生展示错题,剖析原因,教师释难答疑,分类点拨;
第四步,巩固检测:变式性补偿训练,归纳提升、学生自我整理,矫正,反思总结;
然后根据具体的框架,我重点做了以下三个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将做题的情况上交,然后教师仔细批阅相关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主要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根据错题情况找出相应的课堂巩固练习,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2)设计教学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环节要求,大体确立教学环节,首先展示学生错题,多媒体展示学生错题的答案及解析,分小组讨论、探究,尽量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相应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分组展示,对通过小组探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再进行讲解,对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教师再利用一些训练题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效果和教师讲解后的效果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后反思效果: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反思相应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次进行测评,对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二、课堂教学体现“五环节”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环节一:分析学生错题原因,分知识点展示学生错题(5分钟)。
本节课重点有两个知识点,一是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以及通过物质的分类研究物质的性质,二是重要的分散系――胶体的重要性质。上课之前教师先分析学生的主要错题情况,分知识点展示学生的错题,具体的展示为:
知识点一:元素性质的分析。错题展示:T7、T8、T9;错因分析: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够熟练,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上存在偏差;补偿性练习: P26T4、P27T5、T6。
知识点二:胶体的性质。错题:T10;错因分析:学生对胶体性质的应用不够熟练;补偿性练习P25考向一、考向二、P26T2。
环节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20分钟)。
教师展示学生错题的参考答案和重点习题的解析,学生分组进行逐个知识点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教师督促学生深入的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必要的提示,实现“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的完美结合。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将自己解决的知识点和未解决的知识点分别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环节三: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当堂巩固训练(15分钟)。
对于学生重点存在的问题学生展示,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利用反馈检测进行相应的训练。每个知识点按照以上环节循环进行。
环节四:学生自主反馈(5分钟)。
教师通过环节三,已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学生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在最后剩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查缺补漏,教师跟班辅导,学生自我矫正。
三、课后“三思”,让上课更有针对性,为下一步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效果和教学预期基本吻合,教学任务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比重大,学生始终处于“忙”的境界中,在教学中还注重了学生做题认真细致程度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课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抽查、提问、谈话,然后询问了学生上课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均已掌握,课堂效果较良好。
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充分体现了新泰市新汶中学“3、4、5、3”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称得上是一节名副其实的高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