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袁耀《潇湘烟雨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袁耀《潇湘烟雨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袁耀潇湘烟雨图》,绢本,设色,纵155.8厘米,横58.5厘米。左上自题:“潇湘烟雨,冷崖耀又草”,钤“袁耀”等印。此画为家父20世纪50年代之初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后刊登在由文物出版社发行的《安徽省博物馆藏画》第134号图目上。

袁耀,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清代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后。字昭道,号溺渔者,江苏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袁江之子,一说为袁江之侄,根据不多。袁家父子深通营造法式,精于界画,且山水、人物宗法宋元,丘壑无尽,为一代名师。由于清代画坛奉“四王”为正宗,界画由袁家父子兴起,后期逐被人们所重。袁家父子曾受山西盐商尉姓之聘,在山西太原作画多年,至近代始在山西太原尉姓家发现袁氏作品。其传世作品创作年代约在乾隆四年至四十五年(1739-1780年),其名远扬,世称“二袁”。袁耀的山水画近似其父,在题材上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非常写实的。他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色,以写生的手法把它描绘下来,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扬州名胜图》共四幅,画扬州北郊“春台明月”、“万松叠翠”、“平流涌瀑”、“平冈艳雪”四景,这些都是扬州瘦西湖周围的美丽景点,由当时一些盐商出钱,为乾隆皇帝南巡到扬州而建的。袁耀以写生的手法绘制出来,与《扬州画舫录》和《扬州府志》文字记载完全吻合,为其写生杰作。袁耀的另一类作品是以想象或虚构的,描绘的是他想象中的仙境和古代建筑,此类作品不但瑰丽壮观,还富有意境,多为其精品之作。袁耀在继承唐宋之法的同时,又富于创造力,他将雄伟壮观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画面中动与静、整齐与活泼的鲜明对比,又相互衬托,使之相辅相成,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把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宋元时期的一部分画家只注重建筑物,对自然环境表现不够,是其在艺术创造上的一大进步。

袁耀《潇湘烟雨图》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作者的理想意境。明山秀水,山林烟雨,枝繁叶茂,山坡处云雾缭绕,似隐似现,景色深邃万千。几间茅舍隐然而露,炊烟袅袅。近处沟溪两边横卧木桥,一夫执伞顶风冒雨而过。山下湖水细浪清澈,渔舟荡泊坡岸,船首一翁垂杆闲钓,船篷内一翁依窗远望。此图表现了作者避嚣拒垢,对幽居清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图无确切年号,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上分析,应是作者中年之作。袁耀绘画题材与其父袁江非常接近,但在创意上是有区别的,他首先强调“非常写实”,又“富有意境”。《潇湘烟雨图》是袁耀将两者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幅作品,一改以往青绿山水界画的风格。此图以高远之法绘之,山石、飞瀑、云雾以简笔点皴,渲染一气呵成,景气高阔,意气深远。山林翠竹用笔精细,表现烟雨蒙蒙,又富有青春活力,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篷舟荡泊具有动感。坡石洗墨点苔,色墨互不相碍,茅舍、木桥、船舟,工细简拙,具有写意感。整图高调清雅,笔墨细腻淹润,有元四家的遗风,又有明代吴门画派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绘画史上关于袁耀的记载很少,人们对他更多的是通过其作品来了解并加以认识。袁江袁耀父子是扬州人,他们以其绘画的面貌和对于绘画的严谨态度,深得当时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在明清绘画史上袁家父子的绘画艺术及风格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