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次醍醐灌顶般“云门”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次醍醐灌顶般“云门”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年末,我有幸参与了来自台湾的舞蹈大师林怀民先生主持的一系列学术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三天,但对我而言仿佛是一次醍醐灌顶般的觉醒。

第一天:聆听

那天的讲座名为《从加法到减法》――林怀民畅谈云门舞集,林先生一身黑衣,拿着麦克风以轻盈的步伐走上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小剧场的讲台,用带着台湾语调的普通话给了全场一句温馨的开场白:“感谢大家在这么寒冷的冬天来到这里和我一起聊天。”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今晚即使再冷,身体里的血液恐怕也会沸腾到极点。里举行了。

林先生的讲座内容基本是围绕个人阅历和舞团介绍展开的。他23岁赴美国系统学习玛莎・格雷姆体系的现代舞,学成之后便回到宝岛并于1973年建立“云门”,从那时开始便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舞蹈研究和创作。建团初期,他采用芭蕾、现代舞、京剧、身段等方法对演员进行训练,并一直在探索和创造属于中国人的舞蹈,先后创作了《白蛇传》、《薪传》、《春之祭》,《红楼梦》等作品。上世纪90年代后,“云门”改变训练方法,不再追求技术,而是注重身体,提倡用心聆听身体真实的声音,给予身体真正需要的动作。

舞蹈中东西方的动作形态与其文化背景的特征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与民族美学的关系也是如影随形,因此“云门”开始运用书法、气功、拳术、导引、缠丝、冥想、内观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对演员进行训练。现在的“云门”与创建初期已大不一样,从整个训练体系上来看,它拥有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舞蹈符号,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舞团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训练演员的,这也让它成为华人最棒的舞团之一。

林先生最后用一段非常简洁而又真实的话来结束自己的讲座,他说:“真正的考验是在成功之后的态度,一定要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全世界都在等待你下一个作品的问世,一个人是否最终可以得到成功,还是看他真实的底蕴。”

第二天:观赏

观赏林怀民舞蹈作品《行草》,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林先生依旧一身黑衣,迈着同样的步伐走上舞台,只是瘦弱的身体在大红色幕布的前面显得更加单薄。

幕布徐徐拉开,舞台左边是一个演员在正方形的定点光里进行无音乐伴奏的舞蹈,所有观众在一瞬间都被她的气场所吸引,就连二楼最后一排的观众都可以清楚听见她的呼吸,感受到她的动作质感和内心律动。接着,六束同样的定点光照亮舞台不同的位置,六个演员同时从不同方位上来,站在各自的灯光空间里舞蹈。林先生采用的音乐节奏是一些间断性的鼓点,也许他是在刻意逃避优美的节奏旋律,由此避免给他的舞蹈带来局限和牵引的副作用,所以简单的音乐配合这样的舞蹈也许是最搭调的。

这些演员舞蹈中出现的即兴语汇非常真实和严谨,它们都是来自演员内心真实的反映,非常耐人寻味,也许这就是他们在独特训练方法下酝酿后的结果。换句话说,“云门”的演员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他们内心大的沉淀和感悟造就了每个舞者不同的身体。林先生非常尊重每个演员与生俱来的真实面貌,他不想改造任何人,只是想把每个人还原到最真实的样子,让每个不同的身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他一直认为:舞者跳舞,就是对动作的饥渴,是真诚的表现,整个过程是不能掺和虚假和功利的。

第三天:感悟

“云门”公开教学课在舞团训练教师的亲临指导下进行。舞蹈学院从三个专业(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中挑选了2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他们都是从小经过专业训练,并且具备良好身体条件和能力素质的学生。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太极引导训练:呼吸、缠丝;二、身体素质训练:悠腿、二弹腿、盘打;三、组合训练:把之前训练过的动作经过编排,配合钢琴伴奏把动作串联在一起;四、收功练习:用拳术作为收功术,在静止动作上调整自己急促的呼吸,让所有的肌肉在呼吸中随着意念沉下去,使得整个身体变得很轻,从而得到放松的效果。

通过一堂公开课,让我感悟到“云门”的语汇是一种中性的动作符号。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柔美在这其中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些创新的训练手段让舞蹈多了一些新的呈现形态和样式,当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拓展舞蹈编排的方式,是一种可以借鉴和继承的传统文化。它的确是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舞蹈训练体系,它所强调的“在身心集中的状态下舞蹈,把心放进身体里去感受那份美妙真实的感觉”完全是一种与真我内心深处的交流,是气场构建的力量,是一个群体的统一意念。

然而两位“云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朴实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在当下繁华都市中已经少见的纯净和虔诚。我想,是因为他们身上本身就有这样的特质才被林先生招进舞团,还是后来修炼出来的?也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只有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中国人。一个有内在力量的人,都是要经受得住磨练和修行的。“云门舞集”的每个演员在舞蹈时身上总有那股让人震撼的坚强力量,这的确是来自他们内心的感悟和身体气息的运用,他们总是那么不失控制,无处不在地体现出那份胸有成竹的淡定和从容。

但是林先生的舞蹈训练方法在这些舞蹈功底较好的学生身上却很难达到训练的的。我开始困惑:这些从小就经受过超负荷强度训练的孩子们,为何在这种训练方法下却得那么力不从心?仿佛是身体里缺少了点什么“东西”。而这个“东西”,也许就是我们学院派训练体系中所期望寻找的“东西”?这些拥有优越条件的学生们的身体此刻为何仿佛是空的?是因为内核不够坚实所以才支撑不住外在运动的肢体吗?

“云门”,就像一阵清风,低调又不失姿态地向我们走来,给我们所有迷离在艺术创作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人,到底要做什么?中国人要做什么?舞蹈艺术要做什么?”对于这些耐人思考的问题,也许大家真的该停下自己的脚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走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