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洋》以纪录展示生命质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洋》以纪录展示生命质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雅克・贝汉的《海洋》中,你会惊讶于在我们的周围,竟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星球般庞大的系统:植物、鱼类、哺乳类、鸟类种种生物自成一体又相互依存;而在阳光无法到达的深海,即使静谧、幽暗,却仍生机勃勃。在这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时就像过一天,一天像过一季,一季像过一生。想要探究这个世界,须先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雅克・贝汉和他的团队已经耐心地等待了四年。他们用独特的电影语言观察和记录着这静谧世界中的一切。在《海洋》中,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没有丝毫差别,自然注视着人类,让万物放下一切戒备,从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关系。影片与几乎所有其他拍摄动植物世界的纪录片都完全不同,拍摄对象的学名、属性、求偶、、生产、生活习性等其他纪录片娓娓道来的内容一律不讲,也无字幕,只有少之又少的简练旁白,它提供的水下世界也并非色彩缤纷的物种展现,甚至很多时候以黑白影像呈现。可以说,《海洋》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着海洋生物,加入它们,融入海洋,与它们一起看这个世界,一起游弋于海洋之中,通过讲述海洋里各种生命的生存状态和细微动态来描绘海洋本身。影片没有煽情、没有评价、没有解说,但却能呈现出一个神秘奇幻又惊心动魄,既强大又脆弱的生命世界。而恰恰因为这种对生命独特的观察角度和呈现方式,使影片的影像语言富有了生命的质感。它传达着对生命的敬畏,让观影者感受着生命本身带来的震撼。

主题:对生命的敬畏

一只具有远古特征的海蜥作为开头,将镜头带入海洋之中。上百种海洋生物在影片中出现,一一展示生命灵动之美:如天堂般纯洁优雅的水母群;跃出海面,在空中翻转舞动的海豚;身形庞大气势震颤的鲸群;体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深海鱼;以及数以百亿的沙丁鱼洄游群……每一种生命的美都令人叹为观止。但导演并没有完全将笔墨放到纯粹去展示海洋生物的形态美上,而是着重通过这些生命去展示海洋的生态。那些或疾驰或舒缓的镜头语言,让“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得到了纯生态角度的细致展示,海洋生物捕猎与生存的过程甚至比好莱坞故事片还要惊心动魄。而正是通过对海洋生态和食物链的展示,生命的含义从海洋生物延伸到海洋本身。有人说《海洋》主题并不清晰,批评它没有明显的叙事主线:忽而水母,忽而鲨鱼;忽而北极熊,忽而帝企鹅。但在这些看似松散的素材背后,却有一条牢固的主线将它们紧密串连起来,那就是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大海的崇拜。导演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呈现海洋的神秘与美丽:“这就是那个一直被我们忽视却又无比美丽的海洋。它始终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却又从来得不到重视。即使它如此美丽,又富有激情。”影片的精彩正是来自平和、自然心态下的呈现,其镜头尽可能地靠近大海以及栖息于其中的生灵,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它们的细致观察,甚至对它们的眼神和目光进行记录,呈现生物在海洋之中的所思所感,令人体味海洋之于生命的意义。因此,对观众来说,观影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体味镜头前每一种生物的生存状态,感受生命繁衍不息的美妙。

雅克・克鲁索作为影片的编剧,证实了这部纪录片其实也有剧本。剧组曾花费2年时间筹备,用于拍摄指导以及学习与海洋有关的各类影片,最终与科学家一起完成剧本,并详尽做了分镜头脚本。剧本分有章节,在确定各部分主题之后,再根据主题来寻找适合表现这一主题的海洋生物,以用来表现舞蹈,幽默和温情。导演雅克・贝汉对《海洋》秉承的主题有如此描述:“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是那些海洋生物,鲨鱼和鲸类是影片的主角,而海洋则是整部影片的背景――它们是这部电影的明星。这就是这部纪录片中所谓的‘故事性’。我自己是一点也不喜欢带有故事性的纪录片,但是我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人们正视经济和资源的协调问题。我想现在明白要保护海洋,还不算太晚。我们在电影里完整地展示了食物链,告诉人们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预测了如果食物链断裂,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影片中出现的所有人和动物都和海洋息息相关,海洋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类社会同样也是息息相关的。”

影片的主题紧扣环保,这一理念就隐藏在镜头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中。鱼、水鸟、海豹、鲨鱼等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是食物链的基本规则,它们与水、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活力就是海洋的活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满也是海洋自身的平衡和完满。而如果海洋仅仅是水,那任凭它姿态万千,也谈不上生命的活力。有了对这一生态系统的展示,也有了海洋生物生命之美的展示,影片的环保主题就由蕴含而转为彰显,由委婉的隐喻变为直接的阐述。从这一刻起,影片开始着重展示人类的介入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大量废水、垃圾的排入对海洋的污染;肆虐的捕捞对海洋生命的杀戮。被人类割掉鱼鳍又扔进海中的鲨鱼尤其触目惊心,昔日身姿矫健的海中霸王无法游动,只能流着血沉入海底挣扎着死去――生命的力与美就这样被残忍地摧毁。与这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最后人鲨共舞的画面。这个场面如此之美,是因为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生命平等友善的绝美华章。这是创作者对人与海洋关系的祈望与祝愿,也是影片环保这一理念的终极诉求与真正意义。基于此,《海洋》不仅仅只是素材丰富的一部海洋纪录片,它成为了一部关于生态学的纪录片,它诗意、唯美、形式感强烈,更可贵的是体现了一种极为高贵的对生命深深的敬畏。

拍摄:七年打磨的精品

雅克・贝汉喜欢将自己的影片比做歌剧,这也正是其作品的独到之处。他对待自己的作品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惊人的毅力,对每一个镜头字斟句酌的严谨使他的每部电影都成为一次漫长的征程。二年的筹备,四年的拍摄周期,一年的精心剪辑, 400多人的拍摄团队,12个摄制组,70艘船,54个拍摄地的循环往返,聚焦100多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水鸟等,积累超过500小时的素材,并耗资5000万欧元,被称为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正是这些数字成就了完美的《海洋》。这些完美到近乎苛刻的每个镜头,其拍摄难度都难以想象:除了必需的俯视镜头,影片几乎都采用平视,或仰视视角,用大量的短焦距镜头拍摄,生物们与摄像机往往只有1到2米的距离。“靠近才能接近真实。”这是雅克・贝汉团队坚守的拍摄信念,但这需要常规摄影技术的改进。早在雅克拍摄《鸟的迁徙》时,他就和同伴改制了动力伞、小型飞机、像鸟一样大小的内藏摄像机的航模等工具,只为抓拍与鸟一起飞翔的角度。到了《海洋》的拍摄,团队则发明了高空摄影机、水下快速摄影机,用装置来推动摄影机跟上海洋生物的运动和速度,保证不会惊扰到拍摄对象,以便记录到海洋生物最本真的状态。

雅克・贝汉的拍摄团队可谓一支堪称业内精英的团队。这支水下摄影和探险团队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著名的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团队中的成员,雅克・伊夫・库斯托是法国著名著名的海洋探险家和摄影师,他和路易・合作的《寂静的世界》曾拿下过第一座金棕榈大奖。说到这个团队,雅克・贝汉显得自信满满,他说:“库斯托的团队里的那些人绝对是精英,他们非常清楚在水下50米的地方该如何拍摄电影。这里面有些人,更是业内大名鼎鼎的专家,有了他们的参与,影片才能拍出来。更为幸运的是我们还得到了伯特兰・皮卡特的帮助,他是去过10000米深海的探险家。当然,还有他的父亲,尊敬的雅克・皮卡特先生,他在1960年就乘坐自己设计的潜艇潜到了11000米的深海。我们一共有三队人马在世界各地拍摄,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错过太多的镜头。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拍摄的机会总是弥足珍贵的,有些难得一见的镜头真的是转瞬即逝。海洋变化无常,动物们也不会按照人类既定好的时间表出来觅食或者是听从命令地秀一下。我们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为了展示海洋世界的速度与活力,摄制组“以十海里的时速游走在觅食的金枪鱼群中,追随疯狂奔跑的海豚队伍,与大白鲨并鳍共舞。”镜头追逐着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跳转腾挪,急速前进的海豚群,配以激情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海洋中各种类生物集体行动的仪式感和庄严感令人振奋不已。在拍摄鲸鱼群时,为了不惊扰到它们,雅克・贝汉与摄像师亚历山大・布格设计了一款保证画面稳定的新装置:在船上安装起重机,再将摄像机固定在起重机的悬臂上。当巨型鲸鱼跃出水面时,微型电动遥控的直升机就能够悄无声息地近距离靠近它们拍摄。雅克团队还设计了一架水陆两用摄像机,可以同时在水下和水面上捕捉到海豹、海狮、水濑们仰泳的镜头。这些摄像机安装在快速鱼雷上,鱼雷则用一根光纤拖曳在船尾。船前行时,鱼雷上的摄像机即可实时拍摄到海洋生物的活动轨迹。

而长时间的等待,则是雅克所有纪录片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要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大自然,并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情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预算。不仅技术、画面、故事要过关、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拍摄《海洋》时,为了一场完美的海上暴风雨,雅克等待了三年,时刻观察天气变化,直到第三年才等到了想要的风暴。拍摄时,团队用直升飞机在惊涛骇浪中航拍,危险性很高,许多镜头需要直升飞机飞得甚至比浪还要低。对于漫长的拍摄过程,雅克颇有心得:“靠近动物,你必须想办法和它熟悉,征得它的同意。你要花很多时间和它慢慢相处。鲨鱼和毛毛虫都不会任人指挥。我们有耐心等待那些惊人的画面,一年不行,就等两年三年。”一个镜头花费三年四年的时间,等待、酝酿、捕捉,剪辑,这样精心筛选的画面和情节,会自然流露出和海洋生物共同生活的气息,让人透过镜头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颤动。雅克这样看待记录中的等待:“作为纪录片导演,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准备好,期待你所能梦想的镜头光临,去捕捉美好的瞬间。而你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你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期待这件美好的事情出现,当它在你的等待中终于出现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如果你最终捕捉到那精彩的瞬间,你会感觉无比的畅快。”这些主题意旨的创意、技术的创新、拍摄的耐力和毅力综合在一起,最终成就了《海洋》。

《海洋》给予我们的,远超一部纪录片所呈现的具体内容。影片的关键之处既不是拍摄角度的美丽,也不是拍摄手法的新颖,而是传达自然界的情感和所有生命的共鸣。它对于生命的阐释,纯粹却并非简单,深邃却并不晦涩。这样一个起源性的命题,是导演试图引导人们共同探究,并一直探究下去的。作为这种生命质感的影像载体,纪录片的表达准确且灵动,因为它将感动、快乐、痛心、反思这些最生动的人生体验,借由镜头传递给观众。正如雅克自身对纪录片的感受:“我永远不会放弃纪录片,因为它最真实,会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

裴旖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