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采用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利用短期约束的AB-型SVAR 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的冲击,解释影子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挤占银行业资源,另一方面有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助于传统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  ;传统银行  ;SVAR模型  ;冲击效应

一、影子银行概述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11)给出较为全面的定义:影子银行体系广义上是指由在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影子银行狭义上是指上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此外,影子银行体系还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如金融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近年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但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周莉萍(2012)认为,影子银行主要包括直接复制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活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担保公司存款、民间借贷机构)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非正式证券化活动等。据巴曙松(2013)分析,中国金融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主要包括四个口径: 最窄口径,影子银行仅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 较窄口径,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宽口径,包括较窄口径、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宽口径,包括较宽口径和民间借贷。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为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较窄口径。

整体上看,虽然今年国内外涌现出很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现有研究文献中主要以与美欧对比,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以及监管政策建议等理论方面对影子银行作出分析。但是从量化的角度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银行业影响程度及深度的文献并不多。本文拟在已有影子银行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实证结论。

二、计量模型设定

(一)SVAR模型选择

SVAR 模型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上,弥补了VAR模型中无法显示解释变量当期之间的相互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短期约束的AB-型SVAR 模型进行分析。

(二)变量选取说明

综合上文中的理论分析,本文作出如下变量选择方案:

通货膨胀:利率对银行业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测量工具为CPI,本文选用月度CPI的环比增长率RCPI作为测量工具。

货币发行量:为检测影子银行对银行货币乘数的影响,考虑到我国货币种类的划分,供选择的主要变量为M0、M1、M2,M1更能体现出经济投资的货币环境,本文采用月度M1的环比增长率RM1作为测量工具。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时传统银行业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选用储蓄存款的环比增长率RSDEP作为测量工具。

各项存款总计:传统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各项存款总计是重要衡量指标,本文用各项存款总计环比RDEP作为测量工具。

影子银行:鉴于我国委托贷款和民间借贷、信托贷款占据了影子银行的规模的82%,本文选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金融租赁总规模作为影子银行下限,用其环比增长率RSB作为影子银行的衡量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知网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月度数据,时间跨度为1999年11月至2011年9月。

(三)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

各项数据基本统计指标得出,1999年以来,RCPI、RDEP、RM1、RSDEP都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率,偏离度在1之内。而影子银行发展则极度不平稳,偏离度达10.63,说明影子银行在1999-2011年经历了显著不平稳的发展过程。

对RCPI、RDEP、RM1、RSB和RSDEP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法分别对五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项变量的稳定性检验

注:检测类型(C’T’L)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L为滞后项。

从表1可知,所有变量都满足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对向量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LR,FPE和AIC检验得出,最优滞后项为3阶,则建立模型如下:

C0yt=F1yt-1+F2yt-2+F3yt-3+μt, t=1,2,…T

其中,yt=[RCPI,RDEP,RM1,RSB,RSDEP]。

C0可以通过Cholesky分解建立递归形式的短期约束,即C0为下三角阵。由估计结果显示,自向量回归方程所有根均在单位元内,即满足平稳性条件,可以对结果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

三、模型结果分析

(一)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影子银行对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效应。

图1  ;影子银行对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

注: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如图1所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CPI的冲击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之后负向冲击效应逐渐趋零。而CPI与传统银行业稳定性呈负相关,影子银行的冲击在第2期至第3期的迅速上升反应了通货膨胀的增长,使传统银行业脆弱性增加。

影子银行对各项存款总和的冲击效应: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各项存款总额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正效应,而各项存款总额的增加有助于银行持续发展,随后冲击负效应缓慢归零。

影子银行对M1的冲击分析:影子银行的扩张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继而使货币乘数不稳定,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影子银行对储蓄存款增长率的冲击:影子银行的扩张会诱发储蓄存款总量的增加,对于传统银行业,储蓄存款的增加是有利的,滞后期为6个月。

(2)CPI,货币发行量,储蓄存款以及各项存款总和对影子银行的冲击效应。

同理,在影子银行对CPI的冲击效应中,根据脉冲结果,当初始时刻给予CPI单位正冲击,影子银行体系本期呈现负效应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在第4期为零,随后小幅波动归于零。说明通货膨胀的增加对影子银行第1期有负向冲击作用,第2期之后呈现正效应。CPI的提高说明宏观货币环境宽松,通货膨胀增加,表明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的方式在规模上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同时也反应高利率使通过传统银行渠道融资的规模逐渐减少。

在本期给各项存款总额一个正向冲击,在第1期对影子银行体系就有最大的负影响,然后震荡变小,其影响于第7期接近零,其后几乎为零。表明各项存款总额的增加会带来影子银行渠道融资规模迅速缩小,增加了传统银行业的脆弱性,冲击效应半年之后逐渐消失。

给予M1正向冲击后,影子银行波动初始时为负,之后迅速转变为正,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第4期逐步趋近于零。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利率下降,短期会造成影子银行规模下降,随后第2个月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4个月后影响为零。

储蓄存款的正向冲击,使影子银行规模在第2期达到最小值,第3期达到最大正效应,随后冲击效应降低,从第4期起负向逐渐趋近于零。表示储蓄存款的增加迅速使影子银行规模减小,震荡后从第4个月趋于平稳。

(二)方差分解分析

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滞后阶数设为10。

对CPI进行方差分解后数据表示,影子银行(RSB)对CPI增长率的影响力呈递增趋势,第1期为零,之后影响力明显提升,在第6期达到稳定,为1.83%,表示影子银行对CPI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同理对DEP指标进行方差分解,第一个月影子银行影响对各项存款总额变化的影响力为零,第二个月影响力以递增形式在第6期达到稳定,为1.18%。对各项存款总额的影响力与CPI和各项存款综合两个指标相近。

对M1进行方差分解得出,影子银行对M1的变化的量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第9期达到最大单也仅为0.72%。

在对SDEP进行方差分解后表明,影子银行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力从第1期起就有2.96%的影响,第3、4期略有下降趋势,第5期增长,在第6期达到基本稳定的2.86%的影响力。说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一直影响储蓄存款的增长率。

对SB进行方差分解后可以看到,在影子银行的方差分解中,各项存款总量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在第6期基本稳定到7.24%,M1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至第6期的1.63%。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从实证结果来看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金融市场长期不发达,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致使企业融资渠道少且依赖于银行信贷,于是影子银行营运而生。因此,影子银行有助于实现金融领域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其发展能极大地弥补企业融资缺口、提供直接信贷支持,有助于促进整个银行体系的协同发展和稳定。

另一方面,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折射出的是我国传统银行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创新步伐缓慢的现实,是金融发展不足的反映。中国影子银行大部分限定在传统的直接融资范畴,是对商业银行一部分业务的一种替代,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银行也发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在资源、业务与人才等方面,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挤占,这无疑无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经营与发展。

因此,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实际是一把双刃剑,其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监管当局应该对影子银行保持客观的态度,使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向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体系稳定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再配置功能。为此建议一是推进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两率”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资金市场供求杠杆的作用,促进正规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二是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使影子银行阳光化;三是推动银行业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需求方面降低对影子银行的信贷依赖;四是加强监管,规范影子银行活动,建立统一统计标准,利用准确相关数据评估风险,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2]肖钢.影子银行将是中国金融业五年内的最大风险[N].每日经济新闻,2012-10-11.

[3]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1).

[4]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23).

[5]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6]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