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J•K•罗琳与《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J•K•罗琳与《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很多学者从文学视角对《哈利波特》进行过非常精辟的分析和介绍,尤其是在世界文学的大范围里对作者、小说都进行了剖析,然而面对一位时值盛年的女作家,她生长在动荡、五彩斑斓的世界,剖析这样一位作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她的生命还在人生的激流中跌宕起伏,所以对她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有的能客观具体,也有的偏颇。本文从作者的生存环境入手剖析作品中魔幻世界的创造根源,力求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家作品。

[关键词] 《哈利•波特》;环境;电影

一、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及她的作品《哈利•波特》的诞生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这里简称J•K•罗琳或罗琳),1966年7月31日出生在英国的格温特郡。她从小就热爱英国文学,大学期间学习古代文学和法语。大学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陷入恋情并结婚。可惜不久,她和这位记者分手了,带着女儿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为了能够坚持写作,她常常在爱丁堡的一家叫“大象”的小咖啡馆里写作,那里安静而且温暖。如今,这家咖啡馆因为J•K•罗琳而闻名。《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诞生是在J•K•罗琳24岁的那一年,她由于火车晚点而长时间坐在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上,忽然她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有魔法的小男孩。他梳着乱蓬蓬的卷发,戴着圆形的眼镜,额头上还有一道细长的疤痕。当时她没有纸和笔,便信马由缰地展开了想象,当时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小男孩在后来风靡全世界也彻底改变了罗琳的生活和命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她的第一本小说,罗琳共用5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书,出版于1997年6月,获得无数奖励、荣誉。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等。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再后来就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相继问世了,创造了出版史上写作速度与销量的神话。迄今,其作品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2亿多册。

《哈利•波特》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黑暗的巫师统治的年代,是正义与邪恶交战的年代。一个叫伏地魔的魔头巫师预言想要杀死一个魔法师家庭的小孩,那个小孩就是哈利•波特,但是由于他的失误使咒语用到自己的身上,身受重伤,从那以后魔头消失。而那个叫哈利•波特的小孩长大后,成为一个有魔力的男孩,被送到霍格沃茨的魔法学校学习魔法。而那个魔头巫师伏地魔在恢复功力后急于统治世界,哈利•波特是惟一能和他抗衡的人。从哈利•波特故事一到七,一路英勇战斗,与魔头伏地魔英勇搏斗,终于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演绎了一个个雄伟壮烈的战斗场面,这个维持17年的魔法故事结束。故事赞扬了哈利•波特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勇敢和坚持,也批判了巫师的邪恶。作者为我们创造了这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现实与幻想的迷人的魔法师的世界。

二、《哈利•波特》创作的源泉――J•K•罗琳生活的城市爱丁堡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日前提出计划要在爱丁堡的宅邸建造一个与其作品中人物的家极其相似的建筑。很荒诞的是这个小屋要建造在J•K•罗琳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花园里。这个建筑类似海格的小屋,在那里海格曾给哈利•波特、赫敏讲了很多故事。这个小屋是一个圆锥形的屋顶,有烟囱,门前有石阶。这个小屋不是用来居住而是为家庭成员或者来访者玩赏的。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但是J•K•罗琳的作品,它里面的情节、故事环境同样也融入了作者的生活,已经影响了作者自身的生活。《哈利•波特》已经完全改变了J•K•罗琳的生活,从物质到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哈利•波特》小说以及电影的风靡世界给J•K•罗琳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一个寒酸的作者到英国的富豪,从一个寒冷的小屋居住环境到投资古堡。

对于罗琳来说,爱丁堡就是她的创作源泉,那城市神秘的古堡还有弯曲的街道、深幽神秘的古老建筑。走在古老爱丁堡的街道上,其实不难想象你会遇到一个巫师。在旅游的旺季,你还真的能看到一个巫师装束的人带领一群游人,一边走,一边寻觅巫师的踪迹。有人认为爱丁堡的一家私立学校――乔治赫瑞特就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原型。这个城堡下的城市确实给J•K•罗琳带来很多激励和想象。不仅仅是爱丁堡神秘的氛围帮助罗琳成就写作的事业,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的她也获得了苏格兰艺术基金会的支持,她从那里获得了鼓励和资金帮助。她才得以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关于哈利•波特小说。完成第一部小说后,一个机构为她做,将第一本书在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很快,在她来自全世界的粉丝的热情要求下,罗琳决定继续写她的系列小说。在出版七本书和将哈利•波特搬上银幕后,她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

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之后,罗琳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爱丁堡,这个激励她成长的城市。在2008年,基于罗琳对爱丁堡社会和文化的贡献,她被授予“爱丁堡奖”。接受奖励的时候,她很激动地说:“接受这样的奖励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荣誉,爱丁堡是我的家,是哈利•波特和七本书诞生的地方。在那个小咖啡馆里,度过了很多的时光。”“15年前,我搬到爱丁堡以来,从职业到个人生活都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一切对我来说是有意义也非常地特殊。”爱丁堡不仅仅有罗琳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还出产了很多其他的作家。比如说沃尔特斯科特先生(1771―1832),是著名的苏格兰历史题材小说家、诗人。他在苏格兰乃至整个欧洲都非常著名。爱丁堡主要的火车站威弗利火车站也因为他的小说而得名。

三、古老的英国与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魔幻世界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是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儿童书籍,书里描述的这个11岁的小男孩的冒险故事吸引了很多儿童、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人。开始的时候哈利•波特和他的阿姨、姨父还有一个被宠坏的兄弟达德利生活在一起。他自己的父母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就去世了。不是哈利所知道的在一场车祸中死亡而是和企图杀死哈利的巫师的决斗中死亡。他的父母也是懂魔法,哈利也遗传了他的父母,他自己的身上也有着神奇的魔力。他离开了正常的普通生活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新的朋友,学了新的魔法技术。最后勇敢地和杀死他父母的魔头巫师战斗。

电影作品的拍摄从伯克郡布拉克内的一个普通民宅展开,伦敦有几处地方被选作拍摄哈利•波特的故事。有一处场景是主人公和德斯礼一家人去动物园,哈利和蛇对话的一场戏是在现在的伦敦动物园拍摄的。在爬行馆,哈利开始和蛇对话。哈利爬蒸汽机火车的场景也是在伦敦拍摄的,在国王十字火车站第四站台。在电影里,火车驶离9站台,学生们从这里被带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火车到达霍戈斯米德火车站,这是在约克郡格斯兰德村子的火车站拍摄的。这是一个异常闻名的火车站,自从1865年1月开始营运以来,从没有做过任何的改变。整个英国的建筑都是尽量保持着古老的风格,古老的房屋随处可见。因此整个英国的建筑颜色都显得幽深,充满神秘的色彩。这些古老的氛围给小说也平添了很多神秘莫测的色彩。

霍格沃茨很多内外景的拍摄都是在英格兰的境内。庄严美丽的格洛斯特大教堂已经有1 300年的历史,是很典型的哥特式的尖顶建筑,被认为是英格兰最美的建筑之一,也是电影的很多取景地。可爱的中世纪的村庄雷考克村,现在由英国国民托管组织管理,它是13世纪雷考克修道院的所在,保持着都铎王朝的建筑风格。修道院作为魔法学校的很多内景拍摄。牛津大学图书馆也作为很多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内景拍摄,神学院的屋顶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杰作。牛津及其基督教堂也作为拍摄魔法学校的场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由亨利三世重建于1546年,是惟一一所把教堂建筑在大学墙内的学院。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也以这个教堂为原型写进了他的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安尼克城堡是继温莎堡后的第二大城堡,曾作为很多电影的拍摄地。在哈利•波特中也作为魔法学校的场景之一。比如,哈利•波特和他的同学上骑着扫帚飞行的第一课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四、作品与作者生活间的相互影响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的生存环境对文学创作,以致对后来的电影创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与创作有着不解之缘,我们探究一部文学作品、电影作品的时候都可以追溯到作者的生活当中去,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作者对哈利•波特的理解也一定与日俱增,她承认书中爱读书的赫敏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现在的生活则更像哈利•波特的生活,书中主人公的生日就是作者本人的生日。作品中的顽强勇敢的小英雄哈利•波特试图用自己刚发现的新力量去做好事、战胜邪恶。作者罗琳本人也像哈利•波特一样,从她人生的低谷,走过一些因给她留下伤痕而不愿再提起的时光,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传奇的经历也为她的生活充满了神秘魔幻的色彩。哈利•波特颠覆传统巫师的形象,变得神奇、阳光、可爱。而且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魔幻题材融入现代生活,这就是作品的光环所在,吸引了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读者。带有神奇色彩的电影题材,在技术支持下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哈利•波特,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骑着他的飞天扫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风,全世界都为之振奋。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奇迹、神话、魔幻,让我们也骑上飞天扫帚和J•K•罗琳、哈利•波特一起飞翔。

[参考文献]

[1] 陈圆圆.《哈利•波特》 风靡全球背后的秘密[J].文学教育,2010(10).

[2] 高丽.《哈利•波特》折射出的西方人的魔幻情结[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

[3] 黎新华,阎献彬.“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01).

[4] 徐玉容.儿童文学应成为快乐文学――谈《哈利•波特》给我们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4).

[5] 郭金秀.西方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朵魔幻之花――小说《哈利•波特》的文化背景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01).

[作者简介] 杨玉英(1969―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