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效率意识 崇尚教学技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效率意识 崇尚教学技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有收获,让学生大有收获,就是“好课”的理想境界。这可能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切实、最真实的方向。要真正地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在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实践:一是要树立、提高教师的效率意识;二是要崇尚、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艺

【关 键 词】 效率意识;教学技艺;好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026-04

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有收获,让学生大有收获,就是“好课”的理想境界。这可能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切实、最真实的方向。要真正地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在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实践。

一、要树立、提高教师的效率意识

课堂教学的效率意识,除了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之外,还需要从如下方面树立与提高。

1. 集体活动意识。集体活动,就是面对全班学生组织的让学生都参与的课堂训练活动,就是“全员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某一时间段内,班上所有学生都在进行的或默读、或朗读、或背诵、或批注、或概括、或写句、或写段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的价值在于,它是所有学生都在阅读实践中的学习活动,无论比较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占有那一份时间,都因为在“亲自”学习之中而有自己的所获。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就是效率。与集体活动相对的,就是大部分教师所习惯的与学生进行的个体对话活动,一节阅读课中,“师生对话”的频率可以高达几十次,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学生安静思考或独立活动的时间。可以说,在课堂上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设计让所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当堂训练意识。当堂训练,就是学生少做或不做预习,教师当堂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上真课,上实实在在的课;就是教师少要求、不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外花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的课文预习,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所谓的分组“展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率,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真实公正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时间。要“计算”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到底耗费了学生的多少时间。一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的优劣,都应该在这个公平的评判标准下进行衡量。不用“时间”这个概念去观察教学,我们就不知道“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叫效率,就会误以为用了双倍、多倍的时间,让学生浪费生命的教学叫“有质量”。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的地方、不少的课堂,就因为“模式”横行、学生课前预习过分,上的其实就是耗费学生时间与生命的假课,尽管它们显得十分流畅与热闹。

3. 教学深度意识。所谓“教学深度”,其实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能程度而安排的教学难度。“教学深度”四个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一直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对此极少有科学、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最典型的课堂教学中的浅层知识的反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列数字”、“打比方”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但在任何地方的中考复习中,一定还有对这些极浅显的知识的专门复习。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甚至高中,都是课堂上、课文品析中最常见的品析内容。如,七年级的文学作品教学与九年级的文学作品教学,在教学深度、难度、手法、方式上几乎没有变化……因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因为教师钻研教材和备课的粗疏,那些欠深度、无难度的浅层次课堂阅读教学,每天都在大量地浪费着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4. 教学容量意识。“教学容量”这个概念,在日常教学中,也很难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视野。当我们习惯于连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要大量侵占的时候,不珍惜课堂教学时间就是必然的了。课文教学占用课时太多,课堂教学进度缓慢,也是一种普遍的低效现象。其主要特征就是琐细的分析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流形式,从而消耗课堂教学时间。特别是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缺乏珍惜时间的意识,不分析具体的学情,不理性地思考教学取舍,教学内容细碎,教学节奏拖沓。诸如《古诗三首》之类的课文,大多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哪怕最短的只有4行20个字的诗歌,同样要“磨”去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产生这种教学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欠缺,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技巧地处理教材,不知道如何组织精读美读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也是受传统的疏于研究的教学积习的影响。

5. 教师素养意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为教师教学素养的原因,也往往受到负面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学问不深、陈旧教法不变,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对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提高水平的要求,特别强调了教材提炼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要求: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实在是洞察现状之后的严肃要求。

二、要崇尚、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艺

教师的素养,除了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勤勉负责、兢兢业业这些优秀品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做到教学技艺精湛,以此不辜负学子的渴盼,不辜负自己的职业。作为语文教师,绝对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崇尚教学技艺,是为了让更多的优秀教师站稳讲台,引导学生善学、乐学、趣学、真学;是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更优美、更文气、更有积累与训练的味道;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语文学科教育。

只有语文教师都关注到并且努力做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的局面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们才可能真正生活在“好课”的意境之中。

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宏观而言,需要对教师强调“教学本领八练”的重要性并予以教师业务进修方面的指导:一练深读教材利用教材的本领;二练扎实高效的阅读教学本领;三练精致务实的作文教学本领;四练知识讲授指导学法的本领;五练专题研究专项突破的本领;六练坚持学习积累资料的本领;七练论文写作试题编拟的本领;八练听课评课议课说课的本领。

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需要对教师强调教学之中优化“五种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利用课文突现语言学用训练;强调利用课文着力阅读技能训练;强调利用课文进行知识积累训练;强调利用课文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强调利用课文组织班级集体训练。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需要着力于如下两个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养成:

一是深刻地精细地研读语文教材的方法与技能。如,把握、实践课文研读的九种基本方法:

①整体反复法。整体反复,就是将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次都变换一次角度。于是就能立体地、多侧面地研读了课文。整体地、多角度地反复,是研读一切课文的基本方法。这种阅读方法能够让教师学会安静地读书,学会有耐性地读书,真正读到课文的深处和美处。

②章法品析法。文章的章法重在形式之美。它所讲究的是,顺序合理,思路完整,脉络清晰,形式美观,手法生动。章法赏析能力是语文教师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阅读方法能够让教师关注文章的行文与结构之美,逐步训练出能够洞察文章结构的高强本领。

③提取组合法。就是提取、集纳课文内部语言材料的妙要。如:分类提取,编制课文语言卡片;用课文中的语句,浓缩课文内容;用提纲、表格、卡片的形式表现全文的内容纲要;在提取、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等。这种阅读方法能够让语文教师多角度地、细腻地把握课文中精美教学资源。

④选点精读法。即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以求得到确有心得的阅读体会并发现课文对于学生能力训练的可取之处。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阅读审美能力和赏析探究能力。

⑤提炼命名法。就是教师自己对课文进行下定义、提观点式的阅读――读出独到的发现,读出有新意的见解。这种阅读方法常常要求语文教师变角度思考课文的表达现象,从而引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⑥专题集纳法。即连类而读――从课文中的某一点生发开去,在本课中、或其他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这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编织者。

⑦术语解读法。这是从文体品析“术语”的角度、利用“术语”对小说、散文之类的作品进行“专门”研读的一种方法,如在课文的解读之中品析其线索、悬念、伏笔、照应、虚实之类的内容。这种研读方法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⑧资料助读法。这是利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籍、专业报刊、正规网络上的文献资料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培养、训练教师搜集、撷取、整理、归类、运用教学资料的能力。

⑨个人爱好法。即用教师个人比较喜欢的特别方法研读课文。如吟诵体味、变形阅读、表格阅读、评点批注、专题短文论析、运用数字概括 、进行质疑修正和展开拓展阅读等。这种研究方法培养、训练教师个性化的阅读技能,还能直接提高教学创意的能力。

教材研读的能力不强,功夫不深,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有了高强的教材阅读能力,就能像“寻宝”一样发现各种各样的可用教学资源;教师的手中有了那么多的“米”甚至“香米”,就不愁“无米之炊”,就能自主地利用它们来为学生设计多姿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

二是科学地艺术地利用教材的方法与技能。如,把握、实践教材利用的十种基本角度:

①整体反复,多次品读。如《天上的街市》的教学,教师整体利用课文,设计学生的“朗读――体味音乐美”、“描述――表现图画美”、“品析――感受情感美”的学习实践活动,可谓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②整体理解,选点精读。如《背影》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先用复述的方式理解文意,然后切入课文详写父亲“背影”故事的第六段,组织起朗读训练、概说训练、层次分析训练、语言品析训练等精读实践活动。

③课文读背,语言品析。如《饮酒(其五)》的教学,安排三次阅读品析活动。活动一,课文朗读背诵;活动二,字词深意品析;活动三,课中智能练习;从而完美地覆盖了这首诗歌的美读训练。

④概说课文,细品美点。如《散步》的教学,先请同学们说说《散步》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师从若干个方面进行小结。然后以“课文美点赏析”为话题,请同学们用“写”方式赏析课文的美妙之处,形成课中交流、师生交流的品析过程。

⑤朗读为线,分层品析。如《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反复朗读训练的课堂活动,每次朗读训练的活动进行之后,再从某个角度对课文进行品析。如此进行,表现出“朗读―品析(1)”、“朗读―品析(2)”、“朗读―品析(3)”……的活动节奏,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俨然成为教学线索。

⑥知晓文意,课中比读。如《孔乙己》的教学,先组织学生概说课文大意的活动,再组织课文第四段与第十一段的课中比读活动,在线条丰富、内容细腻的比较阅读中既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又深入理解孔乙己命运的巨大变化。

⑦巧妙穿插,增加厚度。如《行路难》的教学,在朗读、品析、背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警句知识、用典知识和修辞知识的教学。

⑧一文为主,多文联读。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中,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主,联读诗歌《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首诗歌的学习方式为朗读吟诵,第二首诗歌的学习方式为欣赏语言,第三首诗的学习方式为仿写学用。

⑨读写结合,句段学用。如《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先指导同学们论析课文结构的严密,由此达到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目的,接着指导学生练习、实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首先、其次、再次”的“由主到次”式的语言表达形式。

⑩课文作文,以写促读。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请同学们寻觅“课文看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作“微型作文”,于是就有了《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经有过美丽……》 《现在的罗布泊》 《胡杨悲歌》 《罗布泊的消亡》 《塔里木河的悲哀》等各篇微文习作的出现。

这样一些教材处理与利用的基本角度,可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艺,表现出理性的思路策划与诗意的细节设计,表现出学生活动的丰富与课堂训练的力度与美感。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真正拥有了一定的教材研读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钻研理解课文,提取教学资源;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真正拥有了一定的教材处理与利用能力,能够灵活地实在地组织起简洁生动的教学训练过程,那么他无疑是会给学生带来“好课”的天使。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