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国画课堂写生中的"三病"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国画课堂写生中的"三病"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画课堂写生教学因受应试和西画基础练习影响,学生常出现所谓“水粉笔”、“阴阳脸”和“搬运”等毛病,本文介绍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中国画,课堂写生, 障碍,对策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lass the sketch teaching by test taking and basic exercises effect sponsors, students often appear alleged "water chalk", "Yin and Yang face" and "carry"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and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classroom the sketch, obstacl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画课堂写生,是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平常有山水写生、花鸟写生、人物写生。本人在近几年的国画速成教学法试验的写生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出现“水粉笔病’’、“阴阳脸病’’和“搬运病"三大障碍,有效地除这三病”,便成了上好国画写生课的一个重要课题。

刚进大学的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缘故,每一门专业课,一般来说,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即便有专业基础课,也确实难以照顾到各个专业的各自特点。就这一点来说,给国画课带来的麻烦很多。现今学美术的学生多是从应试的角度学画的,由于目前流行试题的导向,学生上高中时接触较多的要算素描和色彩。色彩系列中的水粉,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学生一拿起国画毛笔,就下意识地“描”、“涂”、“抹”起来,而这描、涂、抹,正是中国画用笔之大忌,此病给学生学习中国画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把此种用笔毛病称为“水粉笔病”。

“水粉笔病”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首先是由于工具特性的差异。西方人往往把毛笔当刷子同译,然而,二者实际差异之大是中国人共知的。水粉笔毛既硬又扁,使用起来,虽也讲一些技巧,但比起国画毛笔要单调得多,它无法象国画毛笔那样可以正、侧、顺、逆、翻、滚、提、按、轻、重、疾、徐地运用。学生使用水粉笔的时闻多了,乍拿起毛笔,总是习惯于直挺挺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挪、刷、蹭、提、涂、抹……此时没有具体对策单纯只强调画画用笔要“写”,那是无济于事的。

对于“水粉笔病”我们主要解决办法有三:一是引导学生认真研究中国画毛笔与宣纸等工具的特性。例如,教师在黑板上把宣纸的纸面松软用锯齿形线画出,启发学生认识其“毛”、“软”,把水粉纸用一条直线画出,表示其“硬”,上面画二只笔头分别下垂到二个纸面,并示意其中软笔头的毛笔碰到锯齿状的宣纸上,轻按毛笔只接触锯齿之尖端,再按到齿中,只有重按才能到底,于是在宣纸上就会由于用笔的轻重不同,而出现了明显薄、厚差异的笔迹,而水粉笔纸就无此微妙变化了!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作诸如疾徐的演练,体会不同手法在特有的国画用品上的不同效果,引起学生研究中国画用具的兴趣,又如一笔画出如同有辉点一样的葡萄等。总之,在本阶段主要是集中搞国画用具使用这一基本功的训练;三是国画用笔的专门训练,由“书”而“迹”,引导学生认识毛笔的使用方法统筹设课。在上国画课前,让学生认识“书画相通”、“书画同源”,在上第一堂书法艺术课的同时,就宣布中国画也同时开始了。多年来,我们采取的以上三点措施,对解决学生的“水粉笔病”,上好国画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阴阳脸病”是指在上人物写生课时,画惯了小面转折的西译素描,特别是“契斯卡科夫”式素描的学生,一面临对象就去研究光源五调,找明暗交界线,找侧光条件,结果把一张好端端的完整脸,用水墨分割成了明暗两大部分,画完,作者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因为等到画除了头以外的其它部分时,又想到了用线、用笔,但到时候,又无法去顾及明暗分界线以及光影关系等等,于是越画越糊涂,我们把这种毛病称为“阴阳睑病”。

“阴阳睑病”克服起来比较困难,它像影子一样跟着学生。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从画理上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中国画原理和成平面型的去皮、压缩、划分、联系等手法操作实践的训练。在训练中突出了笔墨“状物”和独立审美功能,并结合教学进程,搞一些有针对性的临摹;二是在人物国画课堂写生之前,先要求学生画一些长线条速写或线素描,强调学生抓线结构与动势,并限制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工具用木炭条;三是把模特摆在正光、散光或背光环境下,引导学生重视凹凸观察。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逐步转过弯子。

比起“水粉笔病”、“阴阳脸病”来,“搬运病”要难改的多了,由于学生长期习惯“用眼睛与手将物象搬运到画面中来”的写生方式,给中国画写生课,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都带来极大的障碍,我们把此病叫“搬运病”,“搬运病”表现的十分顽同。例如:人物写生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生怕画不完整,怕拉下什么!花鸟写生也不是专“选美”,画活,活画,而常常把对象当“静物”对待……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总摆脱不了看一眼画一笔,看了画,画了看,很少去想一想该画什么,不画什么。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一些学生心中总是有自己的一套:反正画象了就赢了!这种“搬运病”无处不在,不改好其病,中国画写生课就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史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利用古今一系列中国画写生理论成果,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的认识原理。中国画家向来主张“外师道化”、“中得心源”、“澄味象”,中国画采用的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认识方式;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意向观察,这种认识方式与观察方法,为中国画的认识和表现手段,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画的认识原理、观察方法是根治“搬运病”的前提。在抓认识基础上采取的措施:第一曰“补”,就是在开始写生时,先强调观察,将观察的形在胸中熔炼,然后给学生短暂的动笔时间,之后,再去背模样,让学生自己通过记忆,默写补定画面;第二日“编”,即把补写的画稿与印象中以熔炼的“象”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不足,按自己的意图“编”,编出主观表现之形,并设计笔墨语言的大体意向,诸如五墨六彩、干湿浓淡,为“触目横斜千万朵,尝心只有三两枝”,做好笔先意的准备;第三,重回到模特上来,参照模特落墨,此时的作者,不是模特的照相师,而是让模特为作者的第一、二步内容服务,这样做,开始学生一般都不太适应,甚至马马虎虎的完成第一、二步,然后还指望第三步对照模特抄。为了使第一、二步不走过场,杜绝学生中的懒于思考和记忆的毛病,老师采取分段评分法,即分别记录点评“补”与“编”两步的成绩。这种做法的好处还有:能引起学生研究中国画的兴趣,引发学习中国画的热情。

实践证明,根治“搬运病”,克服思维懒惰,由学生苟求侧光条件向心甘情愿地置对象于自然状态下的条件的转变;由明暗调的观点向凹凸分析的观察方法的转变;由过分追求三度定向向虚实理解转变;由单调的轮廓线的描、涂、抹向内在的结构线的“写”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大胆主观地用结构线、衣纹线、运动线、外力线、质感线扫平道路,为学生迅速进入中国画写生之“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胡涛:《写生之路》,学生画册,1998-6-20.

[2] 张海为:《美术的故乡》,2005-1-17.

[3] 刘 林:《江南水乡写生集》,2007-10-16.

[4] 梅荣政:《画魂》[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3期,第77页.

[5] 周宁宁《写生》第二卷, 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72页.

[6] 衣俊卿: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写生刍议[J].青年探索,2006(5):30-31.

[7] 张耀灿:美术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