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来为中国的短片付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来为中国的短片付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节期间,《大众DV》杂志派出了编辑亲临欧洲最大的短片节――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克莱蒙费朗短片节的组织者对于我们的参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这是短片节30年来第一次有中国人参加,无论是选片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市场单元都给我们发来了热情的邀请信。

热闹的短片节持续了8天,看短片成为节日的重要项目。虽然我们没有正式进入市场单元,但是热闹的市场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克莱蒙费朗短片节初创于1978年,1985年开始设置短片市场,23年来,短片的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对于这个成熟的短片市场,有数据显示说,每年有3500-4000部短片成交。每部短片交易的价格也会因为不同的收购形式而各有不同。不管怎么说,在这里,短片部仅仅是展览和评奖,积极的市场将短片的创作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为短片爱好者和初涉影坛的年轻人提供了回收成本、继续拍摄的机会。

面对国际市场,国内短片导演和一些制片机构也开始向国际市场试水。通过这次市场交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短片市场面对中国短片的态度。

首先是文化差异问题。虽然有数干部短片在进行交易,但是,就克莱蒙费朗短片节,这种交流多数都限于欧洲内部的交易,甚至是法国短片的交易。法国政府在文化上有明确的政策,要求电视台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时间的短片,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法国电影产业奠定了群众基础和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比如法国CANAL+电视台,在西班牙、英国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法国政府要求CANAL+电视台每年必须购买233部短片。类似于这样的电视台也就成为很重要的买家,电影发行公司、DVD商、电影节组织者也是买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买家都有自己选择片子的特征与要求。这些买家所青睐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法国和欧洲的短片,这里面有文化认同问题,也有语言的问题。购买一部法国本土的短片成本要低一些。但是也有一些电视台对中国短片表现出很强烈的热情,是某些地区电视台,因为该地区有大量的华人社区,华人是他们非常重要的收视群体,这样的电视台对中国短片充满期待。总之,文化差异很难让欧洲电视台对中国短片产生强烈的兴趣,虽然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巨变让世人关注,但是,更关注中国的是那些海外的华人。

其次是短片的质量问题。在短片节期间,我们观看到世界各地的短片,从质量上来说,亚洲短片数量有限,而且质量远不如欧洲作者的作品。个人短片制作在法国很有历史,而我们个人短片创作,几乎是这个世纪来的新鲜事物,从DV的出现才开始使短片个人创作成为可能。在国际竞赛单元的75部短片中,有超过一半使用胶片拍摄,其影像质量、剪辑、录音等技术指标都非常成熟。以DV为创作工具,只有几年历史的中国短片在这一点上与欧洲短片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短片,在“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立足点上走向市场,要提高质量,提高创造力,这些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我们也期待着咱们自己的市场,期待着一些有利于短片的政策支持,让短片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