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电影《嘉莉妹妹》中的女权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电影《嘉莉妹妹》中的女权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嘉莉妹妹》是根据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当然电影也是用现实主义手法拍摄而成的,嘉莉从农村到城市里闯荡,她被现实中的人情冷暖“灼烧”着,而她一心要寻找的个人自由与浪漫的爱情,终将会在芝加哥与纽约的大城市里画上句号,这一“句号”是喜是悲,都将成为她捍卫女权主义的一种生活经历。本文试图解答电影剧情中嘉莉妹妹的生存观念,从中引出女权主义这一主线,期望为观影者开启一扇通往人性深处的窗。

[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权主义;生存法则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英语‘多维一体’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H13155)。

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正值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阶段,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越来越高昂,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上流社会人士,吃尽穿绝,享受高水平的生活,但是当一切都成为一种玄幻不真实的场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开,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还是受到“牵制”的,但是嘉莉没有始终在男人的臂弯中过活,她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证明了女性自由主义与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是多么的伟大,下面我们就对她与赫斯特伍德的故事进行解读,诠释女权主义的伟大涵义。

一、电影嘉莉妹妹》简介

生活在芝加哥附近乡村的嘉莉厌倦了单调的农村生活,她决心到芝加哥的大城市里去闯荡。她在火车上认识了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先生,杜洛埃先生对她一见钟情,但是擦身而过,未能有幸留下她的联系方式。嘉莉寄宿到姐姐家里,她要出去打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与辛勤的劳动来换取更多的金钱,但是经过几番周折之后,四处碰壁的她终于抵挡不住生活之羁绊,她被制鞋厂的老板辞退之后心情低落,在街上偶遇杜洛埃,杜洛埃借给她钱并请她吃饭,他的殷勤与关心很快就打动了嘉莉的心。他们终于同居了,嘉莉抵挡不住别人对她的冷嘲热讽的袭击,但是面对这样富足的生活,她还是选择了接受。

赫斯特伍德先生是附近一个大型酒店的老板,他到杜洛埃家里做客,与嘉莉一见钟情,待杜洛埃先生出差的一个星期当中,他们数次约会,并产生了爱情。但是赫斯特伍德先生是个有家室的人,他的一双儿女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他还是想从嘉莉的身上获得真挚的爱情。赫斯特伍德妻子与他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他厌倦了与她在一起的日子,决定要和嘉莉在一起。于是他骗嘉莉说自己是单身,当杜洛埃回家后将这一切都讲述给嘉莉时,她崩溃了。赫斯特伍德也被妻子牵制住,不让他与嘉莉来往,除非他放弃现在的一切。

赫斯特伍德先生终于还是选择了与嘉莉在一起,他拿走公司的一万元与嘉莉私奔到纽约,但是很快这一万元也被债务人敲诈走。他们在纽约就此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几番周折后,赫斯特伍德先生因名誉问题找不到工作,而嘉莉也在赫斯特伍德太太的强大精神压力下流了产,病床上的嘉莉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她开始参加附近音乐表演会的海选,她很快入行,并用自己的才能与奋斗精神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美丽而富有天赋的女性演员形象,嘉莉就此离开了赫斯特伍德先生,让他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帮他一把,但是后面的事实告诉我们,赫斯特伍德先生并没有向儿子开口,他很快变成了一个乞丐。嘉莉顺利成为音乐会场的当家花旦。出名之后的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当她得知赫斯特伍德是因为盗取了一万美元才找不到工作时悲痛不已,她决心帮他渡过难关,重归于好,但是总也找不到他的行踪。在一个深夜,赫斯特伍德先生主动到嘉莉这里来行乞,嘉莉见状落泪不止,决心帮助他,但是他却逃避了,他消失在她的视线范围之内,后半生将一直行乞,而她还会继续寻找他吗?

二、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女权主义精神剖析

在美国文学文本中,追踪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在美国发生的历史现状和突出矛盾,是一个颇具中国化意义的研究主题。当美国发展到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历史阶段,“美国梦”的实现途径就偏离了较为正常的轨道,出现了“只有牺牲个人的优良道德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一种现象。而电影《嘉莉妹妹》对这一突出问题的审美描述和历史记忆可谓典型,嘉莉承担了“乡下妹子”和“进城农民工”的双重角色。当男人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更大自由的时候,美国社会中的女子也开始觉醒,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观念、生活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这些诱惑充斥在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当那些贫瘠的人低头苦干时,他们的身心受到压制,但是,他们最终因此崛起,嘉莉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去芝加哥,这是她开始奋斗、走向成功的基石。在19世纪晚期美国的工业化社会,嘉莉妹妹所代表的底层人民与上层有闲阶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着悬殊的社会地位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从经济角度来看,嘉莉妹妹对物质的追求,本质上是其试图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模仿有闲阶级的生活方式以弥合这种悬殊的阶级差距。

嘉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她不想依靠别人的救济而活,但是当她初入大城市的时候,她一文不名,并尝尽生活之艰辛,她没有耐性去干繁重的体力活,她祈求的幸福生活似乎离她还很远,而生命的意义在此刻已被定格,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捷径――接受男人的救济。她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和这个男人,也就是杜洛埃同居,从现实到理想仅“一步之遥”。此刻她谋求的是不再贫苦,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她追求的同别人一样,是自己的幸福,只是她为之奋斗的途径不同而已。这种奋斗的途径无处可寻,只好拿自己的身体为自己寻找一个努力的平台罢了。显然,在当时看来,她的容貌是惟一也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嘉莉心中想要的自由生活并没有因物质的丰厚而顺势到来,当所有的鄙视目光投向她的时候,她踌躇了,决心放弃。但是赫斯特伍德的出现,让她看到了爱情的伟大,这种浪漫的感觉是另一种自由的表现形式,她痴迷于他精心布置的浪漫环境中,她可以在有他的世界里自由徜徉,无需接受任何非议的目光与言论,就这样,赫斯特伍德的魅力吸引着她,她又一次向着更加完美的自由世界奔去。

当赫斯特伍德破产,嘉莉还要接受他已婚的事实,这让她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已经置身于赫斯特伍德的自由世界当中无法自拔,于是两人选择了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她迈出的重要的人生一步,她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用自己的努力支撑维系这一家庭,但是当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她在病床上被这种突然发生的现实敲醒,为了争取更大的人生自由,她从病榻上站起来,决心不依靠这个没有工作机会的男人。她将自己的生活理想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从绝望中崛起,将自己置身在纽约的音乐大舞台上,并在此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奋斗,她生命中的美好经历就在于她的毅然抉择。当嘉莉不再依靠男人过活,不是终日活在别人的臂弯当中,这种勇敢的选择成就了她的一生,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她应得的回报。

但是这样的成功没有冲昏她的头脑,当她得知赫斯特伍德为她所做的一切,她又决心找回这个失魂落魄的男人,给他以最大的生活帮助。于是成全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从人性角度上选择更为准确的人生定位,更是她争取个人自由的一种鲜活魅力。她终于找到了失魂落魄的赫斯特伍德,她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呵护他,这也是赫斯特伍德先生应该得到的,嘉莉并没有放弃她的良知,以前的诸多“惨败经历”与令人唾弃的名声被她的精神打败,即使他没有接受她的帮助,但是电影最后嘉莉的真诚与热情还是打动了我们,她的美丽心灵瞬间爆发出一种人性魔力,她不再是那个只依靠男人的女子,她已经蜕变成一个出色的社会名流,她不再是那个失败的人,她的正义与坚毅终将促使她走向人性的光明彼岸,并获得他人的尊重。

综观嘉莉妹妹的整个生存历程,她从最初一个灰姑娘变成了一只美天鹅,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她也违背过传统道德和伦理的信条,但这并不能简单地说明嘉莉就是一个的女人、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她不过是想找寻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想满足自己的所需和愿望以改善窘迫的处境。对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建构起了一整套有关人类需要的理论。马斯洛揭示了人的社会地位需要经济、名誉、地位的支撑,社会名流之所以活得潇洒、快乐,也是因为充足的物质财富滋养了他们的灵魂,这种幸福感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环绕,促使他们为此不懈努力。

嘉莉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她是一个社会地位低贱的女性,但是她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决心没有改变,她的生活经历与奋斗事实带出了光辉灿烂的女权主义者的形象。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男子通过辛苦努力换来一个富足充盈的美好家庭,大部分女人都愿意嫁入这种豪门,她们选择了为此努力,努力让成功男人被她们的风采吸引。嘉莉一开始闯荡芝加哥的时候,并没有此想法,但是她的美貌吸引了杜洛埃,她的纯情牵动着赫斯特伍德的心,这种抗拒不了的诱惑让男子无法躲避。她选择了接受杜洛埃的无私帮助,但是她强烈的女权精神又让她难以抵抗别人的非议,而这种僵局还是被她的最终选择打破。她选择朝着自己的爱情进发,赫斯特伍德是她的最终归宿,即使他破产、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她也愿意跟他在一起,这说明了她并没有将金钱看得多么重要,她只想用自己的行动获得更加自由的生活,这样的精神是伟大的,生命之魅力花朵就此绽放,人性之魅力顺势放出光彩。而她自己的努力奋斗与追寻自由的决心没有白费,上帝没有抛弃她,让她成为一代名媛,这让她的女权思想变得更加光彩夺目,电影将原著中的女权主义精神激发出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人性启示,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性课,指引着我们为自己的自由理想而奋斗。

三、结语

嘉莉的所有付出都没有白费,她选择与赫斯特伍德一块生活,命中注定要过苦日子,她因此而高兴,当面对强大的生活压力,她又选择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换来更大的幸福生活,她所做的一切都给电影带来了无限的人性光彩。所以电影最后,嘉莉褪去了稚嫩的失败阴影,她不但获得了金钱与名誉,还赢得了自由理想的生活,并展现出光彩照人的女性之人格魅力,她身上的女权主义就此爆发,超越男子的“束缚”,凌驾于艰难生活之上的奋斗史,将使她的形象更加光明伟大。

[参考文献]

[1] 靳怀芳,胡宗锋.“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1).

[2] 胡铁生.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德莱塞《嘉莉妹妹》与左拉《娜娜》的人物比较[J].名作欣赏,2005(02).

[3] 王玲.走出“目光的樊篱”――论中国女性和中国电影的话语与身份书写[J].巢湖学院学报,2004(02).

[4] 肖明华.身份政治?后结构性?学科体制化――19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生及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5] 郑希.沉默的激情――对电影《钢琴课》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6] 梅峰.理想的诗情与现实处境――许鞍华九十年代电影创作轨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7(01).

[7] 邓伟龙,陈枫.李少红:中国女性主义影视研究的一个标本――李少红及其影视女性主义解读之一[J].创新,2011(03).

[8]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韩荣(1980―),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西安医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