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垣精准扶贫工作的十八洞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垣精准扶贫工作的十八洞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贫困村。这个藏在深山中的苗寨,一直以来未被外界关注,2013年11月3日,的到来,才让这个贫穷的苗寨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这是当时媒体对十八洞贫困状况的描述。

弹指一挥间,一年过去,再看十八洞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建设如火如荼,进村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十八洞已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建好三支队伍,为扶贫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成立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2013年12月,花垣县成立了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花垣县委书记罗明任组长,县长隆立新任第一副组长,其他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任成员,加强了组织的领导作用。

二是组建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考虑到十八洞属纯苗族村落,为便于与群众沟通交流,从全县五个单位中抽调五名具有农村工作经验且会讲苗语的“精兵强将”组成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由县委新闻发言人、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秀林任工作队长,为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三是选举产生强有力的村支两委队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龚海华、致富带头人施进兰分别当选为新一届村支书和村主任,县里还指派乡综治办主任施金通驻村工作,并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优化村委班子结构,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

摸清两个家底,为精准扶贫打基础

一是摸清产业家底。十八洞村位于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紧临吉茶高速、209和319国道,距县城34公里,距矮寨大桥8公里,于2005年7月由原来的竹子、飞虫两个村合并而成,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全村有耕地817亩(旱土200亩,水田617亩),林地11093亩,森林覆盖率78%。全村4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全村225户989口人,人均耕地仅有0.83亩,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2011年至2012年,在湖南省民委的大力扶贫下,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进村公路、水渠、村部大楼等基础设施的建成,着实改变了十八洞的面貌。然而,随着扶贫工作队的到期撤离,全村仍然普遍贫困,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远远低于花垣县(4903元)、湘西州(5260元)水平。山高路远、交通条件恶劣、人多地少,产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村民生活非常贫苦。

二是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根据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的安排,做好入户调查核实,并结合实际制订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制定“十八洞村贫困农户识别9个不评”的标准。按照“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道程序,把识别的权力交给广大群众,及时张榜公布结果,对识别工作实行全程民主评议与监督,确保识别公开、公平、公正,共准确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4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5%。

制定一个规划,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全村基本情况摸清后,紧紧围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房更古、人更美、情更浓”的十八字发展目标,按照确立的建设发展理念,县委十八洞工作队撰写了《十八洞村2014―2016年精准扶贫规划》,规划初稿写成后,充分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全部修改完善后报请花垣县委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通过数易其稿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正稿,为十八洞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根据规划,确定了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为十八洞村群众寻求了一条产业致富的好路子。

一是发展以猕猴桃、烤烟、野生蔬菜为主的种植业。针对十八洞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扶贫思路,探索股份合作扶贫模式,与资金、技术雄厚的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为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创建了十八洞村果业公司在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园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猕猴桃。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由苗汉子出资306万元(占股51%),十八洞村全体村民集资294万元,实行股份合作,促进农民长期受益。同时种植烤烟25户318亩、野生蔬菜12户41亩、种植果桑30余亩。

二是发展以肉兔、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股份合作模式在全村发展肉兔,并将作为全村农户短期产业进行发展,已成立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选好养殖场基地,致力于将肉兔养殖业发展成为全村继猕猴桃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其次,大力发展湘西黄牛养殖,采取散户和大户相结合模式,支持重点养牛户2户,成志养牛合作社完成牛场公路和牛舍建设工程,购买黄牛入栏20余头。

三是发展劳务输出经济。目前,全村200余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人均劳务收入在2万元以上。

四是发展以苗绣织锦为主的加工业。将十八洞村留守的49名妇女组织起来,组建苗绣合作社,再请来自治州金毕果民族服饰研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培训,以订单形式销售合作社的苗绣产品。仅此一项,一名绣工平均每年可增收1500元以上。

五是发展以农家乐、红色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势、特色民俗民风、特色建筑和前来走访调研的影响力,将十八洞村打造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和农家乐、乡村游胜地。已全面完成梨子寨仿古式停车场、800多米游道、观景台、村大门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

推广十八洞模式,实现扶贫工作大飞跃

在全县推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新模式,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扶贫攻坚实效。通过一年努力,花垣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大飞跃,贫困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4903元增长到2014年的5491元,同比增长12%。

2014年,根据十八洞扶贫对象识别的经验,按照“九个不评”、“七道程序”要求,花垣县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21161户74682人,识别出贫困村162个,完成减贫1.2万人。

目前,花垣县内实现乡乡通水泥路,96.8%的村通水泥路,率先在湘西州开通乡村公交,力争2015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五小”水利累计完成投资 5005万元,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农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增加到0.4亩。全县累计完成机耕道建设262公里,覆盖了30%的耕地。全县288个村已有167个村实现集中供水,22.32万人解决饮水困难。2012年以来投入14490万元新完成126个村农网改造,全县累计完成农网改造254个村,将在2015年底完成剩余34个村的农网改造。2012年以来投入8691万元,完成危房改造8755户,计划2020年在全县基本消除危房和无房户。全县240个建有合格村卫生室,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农村互联网覆盖率达66%。

同时,花垣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编制完成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74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达4113户。形成优质稻14万亩、水果11万亩、烟叶4万亩、油茶12万亩、蔬菜10万亩的特色种植规模,1万头湘西黄牛、鲟鱼25万尾、乳鸽120万羽、大鲵2.2万尾的特色养殖规模。边城茶峒风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已建成国家AAA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古苗河风景区已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排碧“金钉子”已建成省级地质公园。

今后,花垣县将继续以边城茶峒景区为龙头,以自然风光和苗族风情为依托,推动湘西边城风情小镇、古苗河、金龙村、十八洞村等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又积极打造以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的乡村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