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滕王阁蕴涵的文学力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滕王阁蕴涵的文学力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9年重阳日,滕王阁第29次在赣江边屹立。它的不屈不挠得益于自身巨大的声名,得益于王勃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骈文《滕王阁序》。

历史上滕王阁屡建屡废,屡废屡建。被称为“历代滕王阁之冠”的,是宋大观二年(1108年)由侍郎范坦主持重建的。他不仅扩大了唐阁的范围,在主阁的南北增建了“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滕王阁为主体的建筑群,而且整个建筑形貌华丽堂皇,气势宏伟壮观。1989年重建滕王阁,便是以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弟子莫宗江1942年参考“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依据,参照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设计建筑的,我没看过唐、宋时滕王阁的图样资料,但我知道,滕王阁的一番番重建,都是一步步逼近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式审美意向的努力,都是一次次倾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高阁的结果。不然,原本一处古代官家灯红酒绿,极尽奢华的场所,又怎能成为历朝历代为之炫耀的文化传承呢7

透过时间之窗向岁月深处凝眸,有一束斑斓的艺术光亮导引着,将我的视线羁留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的滕王阁上。这是一个天清地朗寰宇清凉的日子。阎都督为宇文刺史饯行大宴宾客,与洪州的文武官员、知名人士同登滕王高阁,共贺重阳佳节。而王勃则因赴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也应邀叨陪末座。此时,阁外斜阳西落,碧水在紫绿橙黄瞬息万变的色彩映照下如缎如练,与漫天红霞汇为一色。阁内群贤毕至,名流咸集,巨斛满觞的嘈杂声中,又有江边舟船拢岸的声响隔窗传来。然而,躬逢盛会岂能无诗?该是仿效兰亭集会,有五言四韵之咏以待传世了。对于这一点,阎都督成竹在胸,早已吩咐女婿“F想炼情”备下赋序,待宴席之间虚谦一番后再行吟读。只是碧水清秋、湮光凝结在晚照中显现出天高地远的空阔,以及群动将息、万籁欲静的朦胧暮色里飘逸着回归的温馨,使王勃的思绪振羽而上,神骛八极,诗情满腔喷薄欲出,以至忘却了应有的世故,甚至无暇细察都督脸上愠色率性而为,以语语跳荡、字字进跃的神来之笔才惊四座,即席写下了传世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生活在唐朝初年,少年聪慧,尚未成年即被权重者赞为神童。他20岁前对策及第,做过几任小官,但两次因事被废,不仅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还连累父亲被远贬为交趾县令王勃放旷诗酒,驰情文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突破齐梁以来绮丽诗风的束缚,开创了唐诗新气象,并称初唐文坛四杰。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始终是封建社会中国文人的最高追求,成就个人功名的渴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王勃生命中的随身行囊。在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的滕王阁极目远眺,他的心绪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广阔中激荡,才情在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间飞扬,然而余红晚绿中一队队雁阵南飞的鸣叫,却又使他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往事回忆中跌落。“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他将远行,去遥远的地方侍奉父母,带着心中奔涌着的建功立业、揽爵封侯渴望,以及斜阳独立、负剑空叹的失落与悲怆……

夕阳如画,光色迷蒙,不可避免地引动中国文人神奇、迷惘、赞叹与感伤的心灵震动。“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凝结成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愉悦温馨与神采飞扬。一千多年间,文人雅士在滕王阁的诗文词赋中吟咏不绝,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化大家锦上添花描绘着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众星拱月使滕王阁兀立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其实,王勃写《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后,还有唐代王绪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记》传世,成就了史书称叹的“三王记滕阁”佳话。韩愈有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则又使滕王阁骄傲地享有“西江第一楼”美誉……只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显示出的广阔情感与美学蕴涵折服了世人,使他那些既有天风浪浪、江水苍苍的雄浑之美,又有悠长深远、美学蕴涵的辞句被人们千古传唱。

毫无疑问,滕王阁是一座用诗文词赋砌成的名楼,它最基础的颜色便是王勃的锦绣文章《滕王阁序》。当然,现在的滕王阁为仿宋建筑,既不可能是王勃赋诗时的式样,也不可能完全按宋画照本宣科,应该渗入现代人对滕王阁文化的理解与诠释。这座文化名楼从高空鸟瞰,犹如平展双翅意越凌波的建筑布局、高耸入云的主体高阁,直至阁内的精美陈设与“九重天”佩玉歌舞,丝丝入扣地融合了王勃诗文中蕴含的初唐审美意趣――雍容、自信与包容。岁月中,滕王阁与《滕王阁序》紧紧缠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辞句的华美贵重,声韵清圆,穿越了十几个世纪后仍然直达人们的神经末梢。王勃在序文中显现出遨游九天之上俯瞰大地的审美感官,以及令人震撼的诗化语言与极致的平仄对仗,不留情面地弱化了所有名流大家的文采,同时也使人直接忽略了序文的后半部,抹却了他“无路请缨”的窘态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掩饰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国文人艰难复杂的新路历程。

在一个余霞漫天的时节,我走进滕王阁,在碧水烟柳间的王勃塑像前凝想,流连。《滕王阁序》以滕王阁而闻名,滕王阁以《滕王阁序》而著称,历史在这里重演了一个短暂与永恒之间如何划上等号的经典。而王勃风流、倜傥、才情飞扬,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保持着他沉浸自然造化,对社会、人生最后一次深情回眸的形态与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