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对策与解题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对策与解题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读2009年51份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的命题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普遍重视,选材来自课外。51份试题中。有50份考查了说明文阅读,且有46份试题的说明文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选取的是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文章。二是题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以主观性题型为主。50份说明文阅读试题共设计了416道小题,填写、简答等主观性试题就有398道,约占95.6%。三是所占分值较高。50份说明文阅读试题中,分值最多的达到24分,一般都能占到整个试卷总分的10%左右。四是在设题上注重了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大致包括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性理解、迁移性理解,注重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的考查。对于这些能力的考查,命题时一般通过以下考点体现出来:一是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说明文中关键词的含义:二是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说明文中的意义及作用:三是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四是概括说明的中心,梳理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五是辨识、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六是与文本内容联系的富有个性、开放性的表述:七是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审视与判断。根据2009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笔者对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一是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二是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依然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三是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亮点;四是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据此谈谈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对策解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捕捉信息

阅读说明文,整体感知,就是要能够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够分析清楚文章的结构方式,考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要着重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可从四个方面人手:一是从标题人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譬如,2009年浙江湖州卷的《奇特的“电子生物”》,标题指出了说明对象是“电子生物”。也指出了其特征是“奇特”。又如,2009年浙江杭州卷的《洁身自好的莲花》,标题指出了说明对象是“莲花”,也指出了其特征是“洁身自好”。二是从分析材料人手。如果要求阅读的说明文并无标题,那就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譬如,2009年四川眉山卷的《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先将该文读两遍,获得最初的、整体的印象,结合思考第15题“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的要求;然后再品读原文,且特别注意下面的句子:①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等;②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的语句;③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④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共第六个自然段,每段的开头句都从不同角度概括了该段的内容,这样便可归纳出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此病毒。因此,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三是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然后再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就不难了。另外要注意命题的提法,譬如“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就有区别。前者概括,表述形式一般是概念,而后者较为具体,是具体的内容。譬如,2009年湖北恩施卷的《恩施民居――吊脚楼》。其说明对象是吊脚楼,全文说明的内容则是吊脚楼的悠久历史、分布、构造、种类、建筑工艺水平、文化内涵等。

二、词句品读,欣赏评价

说明文的词句品读,欣赏评价,主要从语言、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上进行。此类题目,在2009年中考中显得更有理性,由原来简单的“能否增删”的考查,逐步过渡到词语的表达作用,更加注重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和把握。譬如,2009年湖北武汉卷第12题:如果把“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句话中的“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又如,2009年山东淄博卷第17题: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1)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2)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这些题目,从难度上说,都不是很大。关键在于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阐释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品析说明文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增删法。即将该词删去或增加后,句子的意义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体现该词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二是代替法,即用别的词语代替该词,比较两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三是解词法,即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义。进而说明这个词语的准确性。对句子的分析。主要是对说明文中的描写句、议论句表达作用的理解等。说明文中的描写句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句是为说明服务的,用它来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文中的议论句,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起总提特征、功能等作用。赏析时可从句子的意思、句子在文章的作用(过渡、总结、承起等)、句子的表达方式、句子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人手。譬如,2009年四川乐山卷阅读《日全食》,第14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词语的赏析能力。赏析“切”、“可”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我们可从理解词语的意思人手,“切”表强调作用,强调千万当心,必须记住的意思;“可”表限制作用。限制了适宜观看的工具。“切”、“可”都强调了我们在观看日全食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千万不可疏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文阅读中,对词句进行品读时。比较辨微、求同求异的能力运用得比较多。我们就是要在反复的比较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欣赏作者独到的写作方法。

三、理清顺序,把握结构

阅读说明文时要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

顺序。一篇说明文使用什么说明顺序,首先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的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常用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常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其次要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譬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转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明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等。再次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是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具体答题时要把握以下技巧: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还可以运用排除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好判断,文本中没有用到这两种就可判断为逻辑顺序了。譬如,2009年湖北恩施卷阅读《恩施民居――吊脚楼》,第16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答题时,可运用排除法,在研读相关语段,了解语段的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选文没有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说明吊脚楼,而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来介绍吊脚楼的分布、构造、种类、建筑工艺水平、文化内涵等特点。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从整体到局部”不是空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

四、辨识方法,赏析作用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必须运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纵观2009年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查的重心逐步由对说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转移到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为主。分析说明方法,一般要掌握以下技巧:一是辨识说明方法的类型,而重点在于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图表、下定义、引用等。其作用的表述形式为“该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是指该说明方法本身具有的特定作用,譬如举例子的固有作用是具体(生动)说明;列数字的固有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作比较的固有作用是突出(强调)说明等。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体现出的作者对事物、事情作阐述说明时蕴含的思想感情或主要表达的意思,在说明文中,这种倾向性(主要内容)一般就在本段中,很少涉及其它段落,同时还具有“趋前”(一般在说明方法所在句之前)的特征。譬如,举例子、列数字的倾向性(主要内容)所在位置或中心句,或本句前(后)一概述性语句,或本句主干:而作比较的倾向性(主要内容)所在位置一般是本句的比较点(多为形容词)。因此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就是在准确辨析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表述形式――“该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来完成答题。譬如,2009年宁波卷第13题: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时,首先明确第④和第⑤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的固有作用是通俗易懂、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然后联系在这篇选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或主要表达的意思来理解其作用,也就是答题的模式为“准确地说明+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快得出答案:准确地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流行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是致命性强弱不同;相似点是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二是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譬如,2009年四川泸州卷阅读《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第4题: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原句好在何处?原句: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的24倍。改句:太空中一块较慢速度飞行的小碎片,其破坏力也很大。这道题着重考查考生赏析主要说明方法的能力。如果仅回答列数字、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那不能算全对。因为仔细推敲后,不难发现,原句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且本题中列数字、打比方只是手段,作比较才是目的。通过列数字、打比方来作比较,从而突出了太空垃圾碎片的巨大破坏力。因此,这里的说明方法以作比较为主。三是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技巧的区别。有些同学常常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相混淆。其实两者服务的对象和表达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譬如,记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达得更形象、更生动;而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还有些同学看到叙述性文字,就一概认定是“举例子”,其实有时是引用传说、故事来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有时只是一般性的叙述,是文章写作的一种技巧。

五、感悟体验,理解启示

阅读说明文,我们应从作品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启示。从2009年中考试卷看,这类题目比较常见,且重视引导考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引导考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命题者选取的文段一般是反映科技前沿、科技热点的文本。从考查设计的话题看,主要有环境保护、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方法的培养等。从题型看,主要是开放性题目,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自由,只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均可。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惟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要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一般说来。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能得满分:二是阅读材料读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三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面,了解相关知识,并重视对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譬如,2009年浙江湖州卷《奇特的“电子生物”》第14题:“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这道题主要考查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通读全文,我们不难知道在学习上也要有“严谨”“一丝不苟”“勇于创新”“不断实践”“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科学态度。又如2009湖南娄底卷阅读《高明的大自然》。第19题: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这道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与保护大自然的关系,引导我们对高明的大自然进行反思。答题时,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紧扣住文末的关键句“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来思考。便会很容易写出感想:大自然是神奇高明的,值得人类研究、学习和敬畏,我们要努力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