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浮华中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电影以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的视角去讲述流光溢彩的时尚世界的故事,女主人公安迪在电影中一波三折的命运。在这浮华的时尚界,Andy最终将名利华服抛掷脑后,重新找回自己,在浮华中成长。影片表明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当你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坚持自己的意志很难时,你就不得不做出改变。
关键词 安迪;浮华,成长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恶魔(The evil wears Prada)》(又译:时尚女魔头),是2006年备受关注的电影,无论是在电影界、出版界还是时尚界都掀起不小的波澜。剧中的主人公Andy是美国西北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为了从事喜欢的新闻工作,拒绝了哈佛法学院,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到《纽约客》当编辑,随后误打误撞地得到了许多女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在纽约最著名的时尚杂志《Runway》担任主编Miranda的助手。而这位Miranda就是片名所指的“穿普拉达的女恶魔”。
电影以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的视角去讲述流光溢彩的时尚世界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尖锐的矛盾,有着好莱坞式的轻松,但在这种轻松中我们可以看到Andy的命运一波三折。在这一波三折中,在这浮华的时尚界,Andy最终将名利华服抛掷脑后,重新找回自己,在浮华中成长的故事。
最初,Andy Sachs的梦想是当一名真正的记者,一开始她去《Runway》面试时,只是为了寻求一个跳板,一个可以留在纽约、实现梦想的机会。因为江湖传言,只要能在这里工作一年,便可以在纽约任何一家杂志社谋到工作,而她的终极理想是在另一个领域同样大名鼎鼎的《纽约客》。初出茅庐的她,误打误撞地闯入了这个美女如云、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摩登大厦里,就像天鹅群中的丑小鸭一样走进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从Andy与首席助理Emily的对话中可以看到,这个未经世事的毕业生对时尚圈根本毫无概念,问出的问题无不让“圈中人”瞠目结舌。尽管最终被聘用,但对于这个从未体验过的浮华世界,Andy仍是局外人,她对时尚是从心底排斥和不以为然的。例如在挑选腰带一场戏中,对时尚一无所知的Andy对Miranda挑选样品时的挑剔抱以窃笑,并招来了Miranda以非常严厉的语态说出的一段关于时尚的言论羞辱了Andy。在她眼中,那些琳琅满目、艳光四射的配饰并无太大区别。
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当你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坚持自己的意志很难时,你就不得不做出改变。不知不觉中,Andy也被感染。起初,她只是不服输,面对高级助理势利的嘲笑,上司的不满,她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在这样的改变中,在不断改变发型、衣装、腰带、鞋子的过程中,她的心灵也发生了改变,她渐渐对这样耀眼的、张扬的、炫耀和轻浮的时尚潮流感到适应,甚至乐在其中。穿衣打扮,馈赠礼品,甚至说话的腔调都沾染了很多物质女郎独有的特质。她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表情:和朋友聚餐,和父亲团聚,和男友亲热。 然而也就在这样的匆匆忙忙间,很多东西慢慢引退和疏远,她没有察觉。影片中有关这段的镜头运用相当经典――每过一个街口或广告牌Andy身上的服饰就会焕然一新。这一组蒙太奇的运用,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时尚的魔力,那个时而像奥黛丽・赫本,时而像简・芳达的漂亮女孩子,很完整地诠释出了时尚之于人们所具有的脱胎换骨的意义。然而时尚不仅仅是时尚,Andy很快发现,成为时尚人之后,她回不到正常的普通人生活中去了。华丽的服饰不仅成为她与男友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更要命的是,在华丽服饰的诱惑下,她开始心甘情愿接受Miranda各种蛮横无理的命令,而不再具有反抗性。这一变化显然是意味深长的,她让我们看到了追逐浮华时尚的人们最终付出的代价,也看到了时尚之于人们的真实意义――不是提升了个人的素质,而是以类似于和平演变的方式,将人放逐到了对物的无休止的追逐中。在这个层面上,时尚只是制造了让人变得更漂亮、更优雅的一种虚幻景观,实质上,它却是一种束缚人、禁锢人的反面力量。
慢慢地,她变得没有了私生活,“什么时候你的个人生活一团糟了,就意味着你晋升了。”在这种《Runway》的法则中,安迪失掉了男朋友和好朋友的信任,失去了自我,慢慢变成了像Miranda那样为前程挤掉同事、被工作所支配的人。她还一直在辩解:“这只是工作,我不得不这样做。”其实在工作的背后,让她一直奔向前的其实是地位和权势,是一种欲望和诱惑。因此,这部影片也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职场白领们的困惑与矛盾:要地位,要权势,做一个不惜为前程牺牲别人的人;还是要朋友,要生活,做一个真诚善良的自我?
逐渐向Miranda靠近的Andy在面对男友离开,目睹第一助手Emily被她挤掉的惨状和时尚专家纳秋被Miranda牺牲掉的失落后,在时尚之都巴黎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在影片的结尾,Andy洒脱的把引诱自己的情人抛到一边、把Miranda正在呼入的电话丢进喷泉,回到纽约后她开始着手重建差点迷失的心灵家园:辞职、和男友重新沟通、投简历去了《纽约客》。Miranda还是一贯的刻薄,她在Andy的档案里写道:“她是我见过的最差助理”,但也正是这个评语,帮Andy找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工作,据《纽约客》负责面试的高端人物说:“能获得Miranda如此评价的人,一定是做了什么正义的事情。”在影片的最后有两个发人深思的微笑:Andy的微笑由衷而快乐,她一直微笑,在人流里,在大街上;Miranda的微笑带着一点点诡异,转瞬即逝。这是两个本不应该有交集的人,重新平行后,介入又撤出的一方在历经浮华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