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绝对音感音乐教育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本的相对音感和基本的节奏感大多数人通过训练是能够掌握的。但是绝对音感,那就有三种不同情况发生:1.自然就能学会的;2.经过训练才能学会的;3.怎么也学不会的。下面再分述这三种人:第一种:“庙前的小和尚会念经”这种人好像生来就具有灵敏的音感,在婴幼儿时通过短短的音乐熏陶,就可以轻松地掌握绝对音感,当然标准音高和纯律的纠葛除外。这种人好像外出的旅客,走到哪里总是能清楚地辨别出东、西、南、北,好像在大洋中或在沙漠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第二种:“功夫到了自然成”这是确实需要音感教育的人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老师说:“让多唱”,于是学生就拼命地练习唱,但很遗憾,音感不是这样简单地练出来的。如游泳、滑雪、骑自行车等等,技术的修炼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一步一步增加熟练程度的。因此音乐也和其它技艺一样,必须经过长期耐心的反复训练。要经得起磨练,首先就要克服这个磨练的阶段。第三种:“等待也有个限度”有的人一生中有许多次与音乐结缘的机会,在幼儿时期受父母的督促,做音乐训练;后来到学校又受老师的教育,但却怎么也引不起兴趣。从教育的立场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学好固然是教育家的义务,但从音乐家的立场来说,“等待也有个限度”。分不清音高的人,至少是不应专攻音乐的。
二、音乐教学方式
在教儿童或年轻人学习音乐时,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他们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尊重在音乐作品中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但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正确”表演,教师常常忘记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即他们所教的艺术中包含着共同创造,它是无所不在的。教师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有效果的演出有两方面的前提:音乐作品所捕捉的时间和演奏者所处的时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会以稍有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反映和解释艺术作品,而经历过一条新历史道路、获得新历史经验的一代人,往往会在以往创作的作品中看到从未被人注意或发现过的东西。跟所有重大过程一样,没有革新,解释艺术就不能进步。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教条主义,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照搬老的他认为正确的表演,很多新的构思被无情的剥夺,学生们的冲劲也荡然无存,挫折了他们寻求按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艺术问题的愿望,阻碍了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的理念: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一个“卫道者”,而是一位创造者,他源于传统也发展传统,在每次演出中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有时竟会呈现全新的演绎。学校必须让学生掌握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学生的创作个性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是从生活和知识中吸取营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是经常被老师们所忽略的。老师们做的事主要是去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当然很重要),并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直觉上,而不去或没有能力用必要的知识去武装他们的学生。教学生在解释音乐时“不管不顾”,以为这样可以引导或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是没有意义和有害的。教师必须教学生去创造并认识创造已被解释的形象的规律。伟大的艺术家从来就不是规律的奴隶,但他们有责任知道约束艺术的那些规律。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青年艺术家的火把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感情火焰而一下子着起火来,但如果火把没有油的话,马上就会熄灭。这个油就是知识和文化。知识可能是教条的,它可以扼杀创造力,但也有一种活的知识,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艰苦努力得到,而不是在学究式的死水中获取。总而言之,我们教导儿童和成人、专业和业余人员演奏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们用心灵触摸作曲家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乐曲的阐释,可以表现出演奏者、演唱者和指挥者或宽广或狭隘的心胸;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努力掌握演奏技巧,以便他们能够以最高的水平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初学者或业余演奏者来说是朴实的,而对于专业演奏者来说就丰富得多了。
作者:王卫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