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歌演唱中语言风格化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歌演唱中语言风格化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学习民族艺术的前期,我总是以追求声音的完美为最终的目的,以为只要有圆润、饱满的音色就能唱好每一个作品,受到听众的好评,完全忽视了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演唱风格的学习,以至与当接触到有关戏曲、说唱和一些地方性较强的作品时,就表现出了逃避、越过不唱的不自信。后来经有位老师指点,让我加深对各个民族风俗,语言的了解,并引导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歌唱语言的训练,我才逐步的认识到歌唱中语言风格化是多么的重要,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歌声。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心得和总结。

【关键词】民歌演唱;语言;风格化;重要性

一、语言问题

语言的处理是歌唱艺术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辨识某一民族的演唱,主要根据是什么呢?是语言及语言音调的特色。因此,我们虽不懂外民族的语言,也可能听出这一民族与别一民族在语言上的不同。

我们的民族语言与西方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如:西方语言的单字常是以多音节组合而成的,而我们的语言大多一音一义;语言变成文字时,西方语言的每个单字,一般都是以单音字母把语言发音的元素表示出来,一般的“说”或“唱”起来,每个“字母”对于构成的单字都在起着作用。因此,假如我们不去深刻的探索和掌握这一特点,忽视了构成单字的子、母音,特别是子音的重大作用,那么单字本身本来所具有的自然音调,就不会在我们的演唱中发生作用,我们的演唱就会形成“半语子”(是指吐字时子音和母音不清晰),而坐在我们面前的听众,也就不会感到我们的演唱像是向他们流畅的说话一样的亲切和自然。

歌唱:就是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掌握我们的民族语言的特点(实际上世界著名的大歌唱家,都是非常讲究语言的),以便在唱歌的时候,能够达到口语化和自由的抒感的目的。达不到这个目的,即使音符唱的很准确,词吐的很清楚,也必然会显得生硬而枯燥无味。

二、吐字清晰与吐字准确的问题

吐字清楚,并不等于吐词准确。吐词准确与否,也就是达到“口语化”的目的与否的问题。

如《王贵与李香香》中的

按音符唱,也完全可以做到“吐词清楚”。但,我们如果进一步发挥出每个单字本身的特点:将“对”字和(下转第152页)“担”字像说话一样地强调出来,就能自然的增加演唱是的表现力,因而,也易于激起听众内心的共鸣。

又如“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里的

的“辆”字可能强调出来,则令人感到千百辆油亮亮的汽车,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着亮光。否则,只是“一辆一辆”地送到听众的耳朵里。

又如

的“干”字,如果不是像说话一样地唱出来,怎么听也事故个“竿”字,音唱的怎么强也感觉不够劲儿。

又如

如能将“天”、“白”“飘”“马”“跑”等字都强调出来,则会另人感到更加亲切。否则只是平板的按曲调音符唱,将会被限制在按十二平均律截然分割开的乐音进行中,而忽略了人声歌唱时音的进行的灵活性。特别是“跑”字,只按音符而不利用“跑”字本身语音趋势的特点,唱出来的就是个“袍”字。

“口语化”有什么好处呢?它不但能使观众听之亲切,而且也能发挥单字本身的形象作用。

在外国的歌唱艺术里也可以学习到类似的问题。外国歌唱艺术团所演唱的歌曲也不完全按为十二平均律所截然分开的音律,他们是按照本国民族语言的趋势,根据感情的需要,有规律的加重语气与强调出因该强调的单字。这一点,在全国各民族的歌唱家里,也是同样的。

三、歌唱的特点和吐字关系

歌唱时的吐字,由于歌曲本身的特点而情况各有不同,快板有快板的吐字特点,慢板有慢板的吐字特点。优美的歌必须柔和地吐出每个字;雄壮的歌必须有力的吐出每个字;激昂的与愤慨的,必须把字咬的更结实更紧。因此,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唱每首歌时咬每个单字的分寸。如果忽视这些特点,把不因该咬紧的字咬的过紧,而因该咬的字却咬的不够劲,那显然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如“黄水奔流向东方”一句,根据这首曲子的速度与情感的要求,每个字都因该按一个统一的线条而发展下去。但如将其中的某个字咬的稍微过了一些,既突然咬某个字时的口型收缩的紧了些,就会使人感觉在这条线上出来一个疙瘩,从而破坏了演唱者本身的歌唱情感。另外,在慢速度的曲子里,把不因该缩短的每个字由子音到母音的过程缩短,或在唱不应完全放开的字时把口腔完全放开,也容易形成吐字不清。

速度快的歌,虽因快而缩短了每个字由子音到母音的过程,但过程无论缩的怎样短,字头与字腹都要交代清楚,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京韵大鼓的唱法,在表现一定的气魄上,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如《大刚与小兰》中的

一曲。它与京剧的咬字方法很相同,这种咬字方法对我们也是很有益处的。如《大刚与小兰》中的全村人个个脸上都

的“光”字,就是根据上述的咬字方法而唱出的。他的咬字的规律往往被我们误解成死的,即一律地都由闭口到开口。实际上,他的规律也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呆板,它也是根据曲子速度的快,慢与节奏的紧伸而起一定的变化。如《八月十五月光明》的后三字与前四字的咬法,就因节奏的变化而起了变化。假如一段快速度的曲调与慢速度的曲调对比一下,就更容易听得清楚他们的不同。

另外,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曲调与唱法里必须以不同的咬字方法来表现。如“亮”字在《东方红》里的咬法是一个样,而在另一首曲调

而构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与气氛。假如在这里不许这样唱,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四、歌唱是语言音调的特殊处理

构成一种演唱风格,除了曲调、语言、音色等问题外,在演唱时根据语言音调而在旋律因的干线上增加了一些其他的音,有是形成装饰音如颤音、滑音、倚音等,有时没有增加什么,而成为直音唱法,这些因素对于风格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如

音”;“阳”是滑音。这里的各种不同唱法的作用,是要使歌唱达到“口语话“的目的。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但,这些唱法中对旋律音所增加的东西不是随便加上去的,也不是作曲家事先下上去的,而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这些增加的音的来源主要产生与语言。假如我们随便地在一首曲子的这一部分加一些这样的音,在那一部分加一些那样的音,一定会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因为他不是出乎自然的。把适合用直音去表现的都用颤音去表现,也是不能满足各种风格的歌曲,即使具有很圆润,很漂亮的声音,还是不能充分地把某一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

五、地方语言与地方风格问题

各地方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等所表现的地方风格和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山东省中部语言的音韵去朗读“八十岁的老翁进了凉亭“,然后再提高朗读的声调,加上音乐的节奏,即构成如下的曲调

简直就像在说河南话。又如中央歌舞团民间合唱队同志唱出的《王贵与李香香》中的“一对对桶儿呀两头(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52页)担”一曲,很像陕北民歌。因此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的歌曲,在演唱时必须注意地方语言的音调,才能恰当地表现出这种地方风格。但在这里并不是提倡学习令外人听不懂的地方“土语”,只是说明在学习某个地方民歌演唱时,必须学习与掌握它的音乐风格上有关的特点语音趋势及咬字的分寸。

在使用地方语言演唱民歌时,个别听不懂的字,也可以适当的改进。但改进只能在有利于丰富原有的演唱的基础上进行,决不能因改进而损害与破坏了原有的风格。

六、唱法问题

西欧的发声方法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主要是指呼吸方法与共鸣位置的理论知识,但在结合到练习曲时还因该是让声音来服从语言的需要。我们学习发声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歌曲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给听众的,因此发声方法必须与民族语言,风格紧密结合帮助自己更加美化我们民族的语言。我们不能让语言在美丽的声音的震荡中含糊不清。

我们当有了一定的科学的发声技巧之后,对各种民间唱法就有了进一步理解分析的可能,也能发现各种民间唱法的各自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去吸收他对我们有帮助的部分,来丰富自己的演唱。如“京剧”老生及“评剧”女声某些唱法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拥有着共同点。他们对我们虽然不能完全适用,但在一定的情节上就能够帮我们适当的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及描写一定的画面。

关于唱法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以民族民间唱法为基础,从所接触的民族民间唱法中吸取营养,同时注意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克服自己声音上的缺点,以逐渐达到掌握一种更完美的声音的目的。而发声方法主要是帮助学习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练成能够发出持久的,科学的,艺术的声音。它又是演唱艺术的根本所在,但这不等于说:它是全部的歌唱艺术,如果没有民族语言,没有民族气派,不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也是无法表现出民族风格的。

所以演唱风格的关键问题,并不在发声的方法,它的主要关键之一是在与“语言”。但语言本身又不等于风格。风格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和语言特点中产生出来的。而且风格又不是固定不移的,它是随着曲调本身的变化,与生活条件的改变及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不断的演变着。因此,如果我们只是采集了别人劳动所创造的艺术成果,不经深刻的理解便生搬硬套的搬来用,观众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因此不学会融会贯通,是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劳动成果的。

西洋传统的演唱方法也是先由欧洲历代的声乐大师从表现他们的民族生活的歌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演唱的表现方法和他们的语言习惯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表现欧洲各民族的语言上是适合的。虽然欧洲各国的歌唱方法仍个有特点,但语言表现上的共同点很多,所以体系相对是接近的。

因此,掌握民族风格只是完美歌唱艺术的重要一面,作为歌唱演员必须努力掌握民族风格,但也必须同时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表演具有动人的力量,而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