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普遍失调,女性比例过高,对学生身心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以泰州市某区为例,立足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现状,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男女教师;失调;性别比例
0 引言
对于每一位中小学生来说,理性上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情感上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亲人。在每一家庭中,父母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也不同,母亲偏向感性情感,内心细腻,温柔亲切;父亲偏向理性情感,活跃竞争,担当责任,培养子女不同的感知度、认知力及价值观,在两种感情的作用下,共同培育好下一代。同样,教师是用人格塑造人格,只有教师的素质全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全面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在教学中男女教师合理搭配。如果教师性别比例合理,男女教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各自扬长避短,给学生一种全面的影响。目前,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普遍失调,对学生身心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以泰州某区中小学教师为例,浅析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百年大计贡献一点力量。
1 泰州教育发展现状
截止2012年底,泰州市小学学校139所,初中161所,小学12594人,中学26531人,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9%、99.3%,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近几年来,全市教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 该区中小学师资性别比例目前状况
目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该区现有师资中有如下特点,小学教师群体女性化,女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初中男女教师比例基本达到社会常态性别比例(约1:1),师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小学男教师虽然在总体数量上多于中学男教师,但占教师总数比例较小;第三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女教师数量占绝对的数量优势。具体见表1。
近3年,全区中小学男女教师招聘报名的名额在逐年下降,男教师招聘报名比例却较为稳定,占有很低的比例率;其次教师招聘录用人数在逐年减少,女教师招聘录用人数基本趋于稳定,男教师招聘录用在经历2010年的低谷后,在2011年大幅提升,甚至创造了比女教师录用比例还高的奇迹;3年中,无论是教师招聘报名还是教师招聘录用,女教师都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
上
3 该区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产生原因分析
3.1 封建的传统文化观念,男女两性的心理性差
中国社会是一个受封建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根植于国民思想深处,潜意识对女性从事的职业具有消极评价。如今,这种文化的发展渗透到男女角色分工的方方面面,在教师队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的教育职业观,又迫于现实的舆论压力,使得很多富于竞争、不甘安逸的男教师不愿意从事初等教育一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特殊年龄段,中小学生对诸多事物保持着相当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对老师的依赖与崇拜更甚父母,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渴望得到教师的感情青睐,女教师温柔博爱,情感丰富,充满母性力量,更易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女性胜任教师一职,更具生理及心理优势。而男性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会选择从事具有挑战性或理论性、科研型更强的一些职业。
3.2 女性思想的空前解放,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片面引导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儒学礼教形成了特定的性别等级观念,思想上的“重男轻女”,职能上的“男外女内”,地位上的“男主女从”,价值上的“男强女弱”,这种观点延续到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随着“”后教育上恢复高考,政治经济上改革开放,女性的思想越来越得到空前的解放,从幕后走上荧屏,在很多岗位上与男性平分秋色,甚至凭独特的自身优势占据某一职业,比如文秘、护理、小教及幼教行业。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传入,片面地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要求教师以“园丁”“帮助者”的身份去看护、管理学生,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实施温柔教育,强调教师要耐心且要有爱心,推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说服、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男教师的本性特点,不仅不利于培养富有生机活力的竞争型人才,而且加重阴柔之风的盛行,更加使得开拓进取、刚毅勇猛的男性远离初等教育教学。
3.3 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现实的经济负担
目前,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主要还是由男性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庭开支,女性主要承担理财及家庭琐事的责任。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普通教师每月净工资只有两三千左右,而江苏省2011年月平均工资3832元,对于男性来说,中小教教师工资收入过低,难以承担一个家庭的生活重担。长期在这样的收入模式下,使得小教教师性别结构逐渐趋向恶性循环,较低收入使得男性不愿加入或设法逃离教师群体,相对较多的职业空缺就有女性替补,女性一多,自然阴柔之气加重,更加缺乏竞争力,而竞争力强的男性更加选择离开。男性往往会选择社会排序较高的职业,既获得社会大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又在可观的经济收入之上,满足自己富有竞争、敢于冒险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思想认识,客观承认男女的性别差异
更新思想观念,传统意义上,男子对于所从事的职业,认为只有具有跨度、高度和深度等达到女性难以媲及的程度,才能彰显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男子主义精神。事实上“行行出状元”,在男性的职业生涯中,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更何况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于女性来说,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具有稳定平淡的特质,加上女性生理的特性,做人民教师,无疑是很适合女性的职业,适合但绝不代表唯一与绝对,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在航空、海域等较危险的领域同样有一席之地。女性在择业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强调生理因素,从两性的角度分析,针对男女教师具有的自身优点,结合中小学阶段中小学生特殊的年龄段,会发现男教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男教师有魄力,思维活跃,果断,更倾向于动手解决复杂问题,中小学生模仿性较强,男女学生都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养成活泼开朗,勇敢坚强等性格,只有中小学男女教师达到合理的比例,才能避免因女教师过多而导致的“阴盛阳衰”的局面。
4.2 控制入校性别比例,加强在校男生的各项素质培训
严格控制学生择校择专业的性别比例。教育活动具有特定角色的素质要求,小学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以1:1.5为宜,中学学校教师群体应控制在常态水平上下。师范学校在进行招生工作时,应参考社会对男女教师的比例需求来招生。其次加强在校男生的培训。据调查,很多师范类男生毕业之后,放弃从教,另寻高就。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本着师范教育就是教师教育的观念,做到每一位学生毕业后就是合格的任教者。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活动培训,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对在校男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留得下一时也要留得长久。
4.3 推行政策更新,提高男教师的投资力度
加强政策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招生、培养、就业、从业、流动和待遇等方面给男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性农村中小学教师予以政策倾斜。比如在待遇方面,轻微上调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在保险、晋职、福利方面都有所上调,同时,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师资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强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加大对男性教师的投资力度,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男性进入教师行业,此举对个人而言,可以提高个人所得,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增强男性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建华等.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比例构成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1997(4).
[2] 傅松涛.教师群体女性化现象初探[J].教育评论,1997(5).
[3]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