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然教育观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教育观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音乐教学不仅要在充分调动学生感觉能力的前提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音乐人才和欣赏者,而且要注重课堂以外的各种教学活动。

关键词: 自然教育观 音乐教学 应用

自然教育观归纳为三个层次和三种来源:⑴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开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习俗的影响;⑵按照人的自然天性规律来实施教育;⑶培养“自然人”。即摆脱社会传统的枷锁和习俗偏见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善良仁爱、富于平等思想和自由精神并具有劳动技能的新人。教育有三种来源:(1)受之于自然;(2)受之于人;(3)受之于物。自然教育观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调动其感觉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对良好音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

感觉是我们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窗口,是生而固有的和最易于发展的。心灵是以感觉为门户的,由感觉经验而得的理性乃是智慧理性的根基;而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是由其它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是最难发展的,而且也是发展的比较迟的,所以不能用它去发展其它的官能,而应用感觉去发展理智。如果因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就是要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而直接用理性教育孩子,这恐怕就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成手段了。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对良好音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从感觉入手,使音乐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

要调动感觉能力就必须使身心融合于音乐之中而不能“站在一旁想问题”。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二、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入舞蹈的教育。

音乐从诞生之时起就伴随有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和相互促进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珞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馨之音,以致舞白兽。”又载有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它一共有八首曲子,表演者手持牛尾,边跳边唱。“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都是反映古代人们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自古以来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舞蹈可以促进学习者对音乐的理解,使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到音乐的旋律与氛围之中,更加积极主动欣赏、理解和表现音乐,特别是抒情性强、有特色的音乐,用与之相应的舞蹈辅之则可以更加生动于形象。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伴以自己舞蹈或播放舞蹈场景音乐,使学生对于抽象的音乐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十分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它们的风格和形式丰富多样。所以对于民族音乐,我们更需要了解它的产生与流传都是以歌舞为形式的,内容表现为广大人民的朴实的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要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对它的音乐和哲学有所研究。所以,以歌舞的形式来教育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恰到好处的,同时在了解民族的精神和生活,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方面也是十分珍贵和重要的。歌舞的结合要自然、恰当,这样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

以前人们认为音乐课就是上音乐的内容,舞蹈课就上舞蹈课的内容,这样目标才明确。其实,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舞蹈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它综合了人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人体动作在空间的流动,使人得到视觉形象,而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更使舞蹈向前发展,并给人以美感。只有这两种功能完美统一,舞蹈的审美功能才会得以实现。所以音乐和舞蹈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节奏是舞蹈也是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音乐不仅给舞蹈提供各种节奏,而且通过运用旋律、和声等手段为舞蹈提供丰富的情感内容。音乐的结构与风格决定了舞蹈的样式和性格特色。

三、音乐教育要避开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习俗的影响。

现在市场上充满了思想颓废、声音粗糙、旋律奇怪和节奏既快又强、审美趣味平庸的国内外流行音乐,人们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这些不良音乐的影响,并很快地形成对于这种音乐的审美观。其感觉和思维方式也就发生了变化,之后就很难对其它风格的音乐产生美感。所以,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环境和不健康的风尚,音乐教育不应该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只有为音乐教育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使其保持原来良好的风貌。

音乐本身就是富于平等思想和自由精神、善良仁爱的。所以,音乐教育在自然生活状态下,以人的自然天性规律为基础实施对于音乐美的教育,培养“自然人”。使学生具有爱国的思想,有自由的精神,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使他们慢慢地学会认识自己。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它是顺乎自然的,所以音乐教育要顺应和发展人的天性,使人的固有的善得以体现。平等、自由、自爱、同情,这就是自然人性的品格,就是人性中天然具有的善。所以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自然天性以抵制社会的腐蚀和毒害。

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在教育方法中,教师的模范作用是很重要的。

音乐教师在形象上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在外表上要和自己从事的事业相匹配,不一定要长相如何,而是在言行、气质、思维上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也就是我们讲的以身作则的意思。如若不然,就不能使人信服。在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会给学生很大的教育作用。

五、音乐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学生的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天堂。

情感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

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上音乐课。上课铃响了以后我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这样开始就给学生兴致高昂的感觉。然后在讲课的时候伴之以形象的动作,富有感情的言语,时而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课堂氛围活跃、自由。一曲范唱表现得激情洋溢,演奏和言语的描绘委婉而深情,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达到了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被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甜美等各种各样的美所感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应,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讲完课之后,果然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合唱的教学。

对于声乐的学习,除了一些歌曲的学习这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外,进行合唱练习和比赛等活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中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身心正在发展阶段。集体活动有利于他们身心保持健康,对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提高学习成绩都是十分重要的。合唱的曲目要适合于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新颖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

如果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利用多种手段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以外的各种“活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受到重视。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的学习都是在课外潜移默化中形成我们对音乐的审美和兴趣。当人们在倾听音乐时,也在认识自己,而且首先认识到他作为“人”是美好的,他降临人世是为了成为一个美好的人。以前的音乐教育没有注重音乐的课外教育,使得很多人没有对音乐产生正确观念,把流行音乐和音乐等同起来,没有音乐艺术的修养,在思想和道德上趋于堕落。所以我们不能再使学生受到媒体的负面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正在成型,如果受到毒害则会根深蒂固。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不好的,为什么这些是好的,通过可以控制的媒介进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优秀的流行音乐等的教育。

结语

总之,音乐教学在形式和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在自然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激发人方面的潜能、创造力和发现并创造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其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智力、情感和身体全面发展,能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各民族团结、发展上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德,金锵主编.教育名著评介・外国卷.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6,第一版.

[2]伍厚恺著.孤独的散步者・卢梭.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2,第一版.

[3]吴跃跃著.实用音乐教学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2.4,第一版.

[4]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音乐出版社出版,1993.5,第一版.

[5]张前,王次诏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2.5,北京第一版.

[6]中国音乐教育(总第104期)国内统一刊号:CN11-2543/J.代号:82-565.人民音乐出版社.

[7]人民音乐(总第443期)国际标准刊号:1SSNO477-6573.国内统一刊号:CN11―1655/J.

[8][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孙小鸿,李明生译.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4,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