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人为本的多维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人为本的多维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 键 词] 以人为本多维思考;关系。

[论文内容摘要]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所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性出发思考问题,以人为本应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等各种关系中。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性出发思考问题,以人为本应体现在各种关系中。因此,我们应当在科学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等关系的层面上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实现。

1.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既不断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第一对象就是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存、利用、掠夺和保护的不同阶段。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人依附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一种依存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青铜器、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利用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向大自然索取,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掠夺阶段。此时,人类在开发、征服自然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变成被自然征服和惩罚的对象。当代,人类就遭到自然的严惩,凸显出种种全球问题:臭氧空洞、暖冬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步威胁人类的生存。其实,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①

残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的基本观念。在充分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积极地开发、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满足人类对物质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自然环境更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的发展。

2.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把握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注重制度安排,做到既要努力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又要积极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只能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是:人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社会生产力全部成果的占有,同时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因为这实际上是把社会生产力的成果作为人的能力发展的基础。”②在马克思看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只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然而,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当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并且人的能力发展又缺乏雄厚物质基础时,人们就会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第一任务,此时,人的能力发展服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就成为社会发展的手段。当人是社会发展目的时,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人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时,以人为本又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人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首先要创造成果,人要凭其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此,就必须为劳动者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反对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

我们要做到既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求社会为人们发挥劳动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便于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就必须注重制度安排。因为制度是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要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在制度上做出安排:一是在合理的社会差别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把机会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二是通过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低层上升为高层。要使社会为人们发挥劳动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也必须在制度上做出安排:一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绩效的收入分配机制。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3.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把握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强调社会公正,做到既尊重强势群体的创造个性和能力贡献,又不能忽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基本需求和独立人格。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共生共存于这个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需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就要强调社会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以人为本蕴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在当前特别要求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由此,它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社会上存在的贫困群体和精英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权,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大多数人在社会转型中丧失利益且得不到有效帮助,改革不仅难以继续下去,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所以,贫困群体更应受到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要让贫困群体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蕴含的社会公正原则,也要求尊重社会精英群体的独创个性、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因为,社会精英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也应该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应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把握人与自身的关系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到使人自身的思想层面、心理层面和发展层面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最主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展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人自身的和谐包含思想层面的、心理层面的和发展层面的和谐。首先,从思想层面来说,人的自身和谐是指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代进步的节奏相合拍,即能够与时俱进。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的人思想保守、落后,有的人则能立足于现实,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思想意识紧跟时展的步伐。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一大批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展要求的人。其次,从心理的层面上讲,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积极的状态,昂扬乐观,积极向上,富于进取。人作为一个肉体的存在是有限的,个人对物质的拥有也是有限的,但人对肉体和物质的欲望却常常呈现出无限的特征。同时,人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性的存在,可以向精神世界作无限的探求和无限的进取。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对精神的追求并非总是表现为无限,很多情况下,却表现为精神的畸形,其结果往往造成一个人人格的分裂和心理的失调。要实现个人心理的和谐,合理的选择应当是:一方面,节制人的肉体与物质欲望,将其限制在合理的界限内,大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心灵不断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在待人接物中,尊重他人,遵纪守法,遵循社会的伦理规范,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水准的人。第三,从人的发展的层面讲,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指人的能力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觉自由地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即全面发展人的各种能力。这里作为人自身和谐的一个方面所讲的能力,主要是指处理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指的是人的各种技能、智能和潜能。它是人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人要达到自身的和谐,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增强自身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术,更要努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才干。同时,社会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采取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打破身份界限、人情关系,建立一种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各尽其能的合理的社会机制,使人的各种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8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2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