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问题,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使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物理 生活化 教学

物理教学由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次飞跃。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只有设法建构“身边的物理”,才能体现物理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凸显物理的人文价值。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问题,把物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一、物理学习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还原物理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使物理问题生活化。例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找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我的学生列举了大量事例,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会掉下来。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3.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这些事例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二、现实生活物理化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使现实生活物理化。

例如,学习了热学内容及大气压知识后,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有人想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良好,不然里面的菜容易变质,怎样才能快速选出一个不漏气的坛子呢?”要求学生设计出验证方案,并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为它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第二天,有一位学生在班级讲了他的选择办法:先在坛子口的水槽中加上水,然后将一张点燃的纸丢进坛中,稍等一会儿盖上坛子盖,若槽中的水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不漏气,否则坛子漏气。它还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解释了原理,而且他当堂在班级进行了演示实验,实验很成功。这样,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1.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思索。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以及他人发生着联系,进行着交流、思考,并产生了许多的问号:“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用什么做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红外线为什么能制导?为什么运用超声波能检测人体内部的创伤?分子世界有哪些奥秘?家庭用电中的熔丝如何选择?太粗太细怎么办?真正遇到触电事故怎么处理?”物理教学应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大胆、合理地猜想,然后进行科学探究,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从物理学习中感受到物理是有价值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学习物理,让学生把生活常识提炼成物理知识,给物理学习内容找一个“生活原型”,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源于生活。例如学习音色时,师:今天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音乐片段,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鉴别一下它们都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播放分别由二胡、萨克斯、笛子、箫演奏的音乐片段)师: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刚刚的音乐片段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生:二胡、箫、萨克斯、笛子。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辨别出来的吗?生:因为俗话说“闻其声、辨其人”,每个人的声音不同,每种乐器的声音也不一样。师:回答得非常好,其实,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么为什么我们能“闻其声、辨其人”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音色。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给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找一个合适的生长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高效。

3.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物理教学要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所谓可能的生活是指学生所向往着去实现的生活,是将来的生活。如学习“水循环”时,我让学生分组对本镇水域的污染、居民平均每天生活用水的使用量、浪费水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上网查询我国淡水量及使用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水资源还能满足我们多少年的生存需求,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和感悟到了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将直接关系到自己将来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性、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直观、形象的生活世界,由原来关注科学规律、科学计算、物理定义等、回归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由原来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回归到以人为本,是“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洪雷.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