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正的累,是心累,是持续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之下,无法放松下来的一种体验,焦虑、郁闷、愤怒、伤心、委屈、无奈……当这些情绪堆积,哪一个能让我们觉得不累呢?

去年年底的一天,湖南省株洲市39岁的快递员尹某猝死在大街上,倒下之前,他坐在地上,留下最后一句话:“好累。”

“好累”,其实是中国人普遍的感受之一。2013年年底,《小康》杂志社所进行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发现,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着。

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为什么那么累?

如果是身体的劳累,不是睡一觉就可以满血复活吗?物种进化选择了睡眠这一生理现象,难道不就是来应对身体上的劳累吗?可见,大家口中的累,并不单纯是身体的劳累。真正的累,是心累,是一种持续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之下,无法放松下来的体验。

待在大城市的,需要租房子、结婚、买房子、买车子、还贷款、生小孩、养小孩、照顾老人……总之,各种需要。但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并不能总是如你所愿,郁闷、委屈、焦虑自然就常常相伴……待在小城市的,又架不住圈子太小,每天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圈里,无助、生气、愤怒,似乎都得藏在心里……

那些时刻伴随我们的焦虑、郁闷,被我们压抑掉的愤怒,以及偶尔还会有的伤心;那些不愿意做,又不得不面对的委屈;那些虽然无比想做,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无奈;那些因为不得不面对而产生的焦虑和压迫感,这些似乎一时间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哪一个能让我们觉得不累呢?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与以前相比,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同时,从短信到微信,从社交平台到内容平台,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有各种场景需要应对,这就需要人们有更高的智慧、更高的情商,去识别别人的情绪,呵护别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大脑的工作。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人的体力劳动严重缺席,消耗不够,营养不均衡,身体当然容易失去平衡。

通常情况下,遇到问题时,大部分人只要有解决办法就够了,但有些风险意识强、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想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预案,然后从中优选出一个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人则更容易身体失衡,加重大脑的负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家族遗传、身体失衡、大脑负荷过重、个性因素等几重作用的影响下,有一些人的大脑真的就生病了,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这些听上去很复杂的疾病,实质就是大脑生病了。一个人心脏生病了之后,治疗的路径非常清晰,人们愿意花很多的费用,带着亲人的祝福和鼓励去做手术,并且自己给自己打气,信心满满一定会战胜疾病。而当我们体验强烈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抑郁情绪时,要让我们承认自己的大脑生病,承认我们有情绪困扰,则相对困难了许多。因为人们在讽刺、笑话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脑子有病”,诸如此类的文化习惯导致我们对于大脑生病这件事情的接纳度太低了。因为文化和环境的不接纳,我们不仅要承受无比痛苦的情绪困扰,无法和别人表露心迹,而且还得时刻警觉掩饰自己的焦虑和情绪低落,而这对大脑生病的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此这般,如果生活不累,反倒成为一种怪象了。

时代背景并非某个个体所能决定,而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需要怎样去调适呢?一方面,要重新找回营养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另一方面,要能够改变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降低大脑的负荷,塑造健康的压力应对方式,能够更加合理地应对自己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让生活充满朝气。对于前者,我想大家都明白,唯一的选择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后者通常可以选择心理咨询的方式。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工作”,在咨询室里重新塑造健康的思维模式,将有效压力应对技能迁移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作者系资深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