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化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与多元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化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与多元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中约翰・汤姆林森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梳理,完成了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从政治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的扩展。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

我们生活在如麦克卢汉描绘的“地球村”之中,整个世界都在消费一些同质的产品,比如Disney的动画片、Hollywood的电影大片、可口可乐、麦当劳。电视节目、电影作为传播文化的娱乐方式。也影响了大众的部分生活方式。就一般意义而言,全球化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体验,使我们处处在日常生活中都感受到了它带给我们的好处。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并依赖于这种生活。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建立如《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中提出多元文化的时代?

20世纪后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历史性、标志性事件之后,“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和“全球化”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三种世界性话语。1991年约翰・汤姆林森(John Tomhson)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指出。直到20世纪60年代,帝国主义这个词正是以形容时代之特征,但现在,“全球化”已经取而代之。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范围的左翼运动和激进思潮。以批判丹尼尔・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为代表的“发展研究”开始的,对大众传播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的民族国家尽管在政治上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仍然严重依赖着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极不对称,美国大众媒介工业化生产的文化产品侵占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的《传播与文化主宰》一书阐释了文化帝国主义的三个特征(1)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占有而进行的扩张过程;(2)这种扩张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其实现的途径是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全球化销售,其目的或者说后果在于实现全球化的文化支配;(3)这种文化扩张的过程主要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以实现。席勒进一步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现象,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文化帝国主义是许多过程的总和,经过这些过程。某个社会被吸纳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之内。而该社会的统治阶层被吸引、胁迫、强制。有时候被贿赂了,以至于他们塑造出的社会机构制度适应于,甚至是促进了世界体系之中位居核心位置而且占据支配地位之国家的种种价值观与结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受众研究的兴起,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理论家认识到,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编码和解码之间没有确定的一致性,同样的信息可以由不同的受众以不同的方式解码:同时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逐渐与现代性、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更多的争议。作为反驳文化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汤姆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对席勒等人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梳理。在分析了媒介帝国主义、民族文化认同,以及文化同质化和消费主义后,约翰・汤姆林森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扩散。资本主义在文化领域的诸多悖论不应该站在意识形态的立场来解释,而应归属于“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中;尽管文化帝国主义中心观点就是某些主导文化威胁要覆盖掉其它更为脆弱的文化――但实际上,现在人所共知的“文化帝国主义的主题”包含着错综复杂的一整套概念。即文化帝国主义作为“媒介帝国主义”的一种话语: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国家”的话语;文化帝国主义作为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话语;文化帝国主义作为现代性的批判。约翰・汤姆林森将这四种话语形式归结为批判现代性的话语,因为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等都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们共同决定了现代性的文化景况:并进一步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非常宽泛和空洞,甚至是一种为各种边缘化提供戏剧化的、悲天悯人的“总体方案”。在他看来。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全球化”,这也预示了其后来在《全球化与文化》一书中对“全球性文化”的研究。

从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到《全球化与文化》所建构和阐释建立全球化与文化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约翰・汤姆林森完成了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从政治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的扩展。全球化进程是我们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的,媒介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文化的交流形式,网络为我们的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全球因此而联结。约翰・汤姆林森认为这种联结,实际上是人们体验到一种全球空间的亲切感,或者说是“时空的压缩”,安东尼・吉登斯称之为“时空的延伸”。这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子传媒传输文字和图象等所感受到的。这种亲近感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克服了地域的阻碍之后该如何面对由此产生的不同文化的冲击,而日常文化实践中最本质的东西,恰恰是由地方性而非全球性来定义的。

192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就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全球化进程中,各个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会导致文化同质化。多元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我们遵照行事的一种原则的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我们所有人具有对差异的接受能力、对变革的开放心态、追求平等的激情和在其他人的生疏感面前承认熟悉的自我的能力。多元强调差异性、多样性,是在与整合(integration)、同质化(assimilatton)等相对的意义上使用的。多元文化,不仅仅是指文化多样性,更意味着文化深层次的不同,以及这些差异性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