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取象”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取象”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象”作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哲学范畴,在美术批评领域也具有其重要意义。取象作为无形无状的“象”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本文旨在运用取象思维评析范宽《溪山行旅图》所包含的美学价值。

“取象”的渊源及历史

中国绘画具有其独特面貌,在悠久历史中其关注的落脚点都是精神之探求,而“象”作为与“道”相应相生之物,对于中国绘画追求气韵,追求天人合一,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象”进入到绘画创作中自然产生如何“取象”之问。取象之道自从进入古典美学领域,又作为美术批评的重要标准。由于我国传统的哲学和审美思想中,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往往把内心的喜怒哀乐寄托于山水,把人生的追求、抱负,乃至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与山水相联系。使得山水在绘画艺术中具有了突出的地位,由此如何“取象”也就随之成为了山水画创作的原则性方法。

如何“取象”既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又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基元范畴,在美学和艺术批评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绘画作品中如何“取象”内涵的研究是关系到对绘画本性、价值及终极目标的探讨。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

“写山真骨”之“骨气”源于“观物取象”之得

范宽常年居于山林中,一生不求功名。所以他的画作多是以北方的高山为题材,用笔刚健有力。周易中记载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范宽徘徊于林间汲取作画素材的真实写照。范宽通过对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草木虫鱼、飞禽走兽的常年观察,即取象,将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并自己的精神与山水自然之精神相会而融为一体,从而范宽作画时则不必拘泥于摹写自然景物,也不必临时去大自然中计算笔墨,所以,他的作品才能将秦山关河的壮美表现的气脉相承,振人心弦,也才能写山之“骨气”,彰山之“真”态。

表现在作品中,观范宽《溪山行旅图》,令观者往往有很苍老、很沉着的感觉。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又,古人有范宽常“以墨骨取胜”的说法。表现在《溪山行旅图》中他笔端的大山,以老炼而凝重线条勾勒出山石坚实方硬的轮廓,棱角分明,沉雄高古。《图画见闻志》云:“画屋既质,以墨笼染,后辈目为铁屋。”显然,他绝不是草草用笔,而是先逆势而下再上拉,即藏锋入笔,再沉着顿笔转入,集笔气于一身,凝涩刚劲的皴出,皴法称为“雨点皴”,即像雨点一样用点层层皴簇,行笔短促刚健,下笔如锥如凿,笔笔生出将山石的凹凸体积感、厚重质感表现得粗犷中见细腻。画面中的林木,线条坚硬滞涩,他画中线条长短不一,皴簇的点也大小不同,山石各有姿态,看似整齐划一,却将丰富变化寓于无形之中。所以言,“骨气”如何在绘画作品中得到传达?就是归结到、落实到用笔。没有联绵不断、刚健有力的用笔,也就不可能有所谓“骨气”甚至是“象外之象”的艺术意味。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没有对天地的“取象”,也就不会有“骨气”般的用笔和浑厚的

气象。

范宽取象思维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

范宽便是将取象之法转化为取象思维的代表人物。首先范宽并不把艺术创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图画见闻志》记载他“理通神会,奇能绝世,”又说他“性嗜酒,好道。”好道是指好道家之道,好道之人,便能拒绝世俗媚气,抵住仕途诱惑,尽意于山水间。《宣和画谱》中记范宽“落魄不拘世故”也可印证范宽必能“澄怀味象”。澄怀类似于庄子所说的“凝神”、道家理论家所说的“收心”和佛教理论家所说的“禅定”。中国绘画中的“象”,其渗透在绘画作品笔墨、空间、形象等的意义或意味中。用中国传统美学语言来说,就是具有微妙难言的特点。

恰如范宽,只有获得象外之象,即将表现对象引向赋予形或象以生命力的“骨气”或“气韵”,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绘画(即所谓”真画”)换句话说,只有破除拘泥于物象、形似之“象”,事物或对象本身的“象”(也可称为“原象”)才能显现出来。取象就其实质而言,取的正是自然万物流通变化、生机勃发之“象”,即《历代名画记》中“上品之上”的“自然”境界。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崇尚“自然”的传统,从道家、《周易》的天道观,发展到魏晋以来美学上有着种种推崇“自然”的思想。“自然”在绘画理论中意义是双重的:师法自然、超越自然。后者是通过作者对自然之象加工、改造、深化和美化,从而高于自然,并使绘画创作达到远远高于自然的真“自然”的状态或境界。所以结合范宽创作历程来看,有没有一颗“艺术或审美的心灵”,有没有取得内心的“象”,是创作中的重要问题。这关系到画家对技巧的把握,关系到画家用笔状态,只有得之于心,才能在实践中“物象不再停留于耳目,不再停留于直接感触,而经过感觉进一步与人的内心相连。”此内心“象”便能得其形、其性、其理及其情,表现在画面上便有“写山真骨”的造型能力和雄壮伟美之气格。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魏智子,女,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学,邮编: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