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生活 合理重构:让德育课堂绽放异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生活 合理重构:让德育课堂绽放异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让德育课堂充满魅力,提升实效是广大德育工作者永恒研究的主题。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依据课标和教材,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重构,生成适宜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打造一段快乐、幸福而有意义的学习旅程,为他们未来拥有健康、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重构;德育课堂;实效

笔者从学生抽样问卷中了解到,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可以说不太重视或不太喜欢每周两节的品德课,究其原因:常态下的很多品德课就是请学生看看图,读读教材而已。由于教材相对稳定,而生活日新月异;教材反应的是一些共性问题,而区域教育有其个性特色,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没有关注这些差异,处理教材时僵化保守,缺少创新与重构,上课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生活、需要脱节,必定导致学生对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课程的建构具有重要价值。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在新课程视野下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案例”,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重构,生成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与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与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与社会。

何谓“合理重构”?笔者认为“合理重构”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就是教师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以领会、把握课程标准为前提,以利于儿童品德建构和社会性发展为着眼点,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加、删减、置换及加工,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儿童学习、发展的需求。其二,就是儿童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利用自身的经验、感受、智慧和灵性,与教师和同伴一起直接参与对教材的开发、重构,使教学充满即时鲜活的童真童趣和生活气息。“合理重构”的过程就是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师生与课程设计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理解的过程、进行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知识与意义进行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谈谈如何从生活出发,进行合理重构,让我们的德育课堂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一、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重构的基础

课堂中的儿童或多或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那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材重构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价值,通过合理重构使课程与教材成为儿童自己的,成为有生命的,儿童徜徉其间,探索着、分享着、收获着……

【教学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我的这6年》)

课前引领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把自己在小学六年学习生活中所取得的成绩,参加学校活动留下的照片等进行筛选,挑选最有意义的在活动中交流。布置学生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选择一件发生在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真情故事,准备在班上活动时分享。

导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在老师的心中,你们的风采是老师心中永远的自豪。请欣赏六(7)――扬帆班的风采。(课前精心选择一组学生当下的生活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给学生一个大大的惊喜。)

师:还记得6年前,我们背着美丽的小书包,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满怀憧憬到我们东小的情景吗?

生1:记得刚进校门,我特别的高兴,觉得东洲小学好大也好美。报完名妈妈告诉我,晚上住在学校要听老师和阿姨的话……当时我一听到住在学校就哭了。(同学们都笑了,感同身受)

生2:记得第一天我穿着新衣服,背着一只米老鼠的小书包,在爸爸妈妈还有奶奶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的,当时非常开心。

生3: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住宿学校,心里真有点害怕,晚上保育员阿姨陪着我入睡的。(脸上露出感激之情)

……

师:是啊,当年入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师这里有一组你班同学一年级时的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猜猜他们是我们班上的哪一位?

照片1:入队宣誓时的情景(生齐声――沈俊渝)

照片2:参与实践活动学包饺子的情景(生齐声――袁圣浩)

照片3:主持第一次家长会的情景(稍停等――陆佳欣)

师:说说现在的你与照片中的你有了哪些变化?

生1:身体长高了,变瘦了,发型也变了,原来有点像假小子,现在变淑女了。

生2:照片中的我一脸稚气,现在成熟了一点,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些不同了。(同学们情不自禁说:他的嗓音也变了)

师:变化真的可大了!最近同学们都在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相信大家也一定发现自己的变化了。下面小组之间互相分享部分成长档案,交流成长体会!

师:同学们,这六年,无论是我们的身体、学业,还是我们的思想,对事物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长大了,我们懂事了,成长的感觉真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课伊始让学生回忆分享第一天成为小学生的情景,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有意义的感性材料,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了六年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带给自己的成长惊喜,激发了学生想要倾诉的欲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

二、儿童当下的真实生活――重构的关键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已较好地注意到选取儿童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事件”作为“案例”,但是,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应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那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也是教材重构的关键。通过合理重构,让儿童即刻的真实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建立一种链接与融通,一方面使儿童对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让课程成为真实可信;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对即刻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真正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性发展。

【教学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多少人为了我》)(上课班级住宿学校)

导学实录:

师:有多少人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我先来采访一下,今天早上谁组织大家一起早锻炼?

生:丁老师(体育老师)、黄老师(值班行政)、顾老师(值日老师)、袁阿姨(生活指导)

师:今天的早餐你们吃了什么?

生:一碗红米粥、两个小笼包。

生:再加一包牛奶,还有榨菜炒鸡蛋。

师:当你喝着香喷喷的红米粥,吃着可口的小笼包时,有没有想到,它们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了我们的餐桌上呢?就一个早上,有多少人为我们忙碌呢?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天蒙蒙亮,食堂师傅忙开了,有的去菜市场买菜,有的在食堂熬粥,蒸小笼包,炒小菜……

天蒙蒙亮,保育员阿姨忙开了,有的在洗衣房洗衣服,有的在清洁区打扫,有的在餐厅整理餐具,有的在温牛奶……

天蒙蒙亮,早锻炼值班老师忙开了,有的准备运动器材,有的准备活动场地……

孩子们用早餐时保育员阿姨忙碌的情景……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大家非常熟悉的食堂工人小潘叔叔、校医向红姐姐、生活指导小张阿姨来到课堂,和大家近距离分享他们的服务故事、体会……

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上述教学片段教师把实实在在、真正切切的生活展现给学生,使他们直面现实生活,在课程中找到真实,在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记。通过合理重构,课程、教材和学生即刻的真实生活之间有了亲和力和感染力,其魅力也就自然而生。

三、儿童课堂中的即时生成――重构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珍贵的课程资源都是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的。这种课程资源往往无法预料,也不可重复,十分难得而有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即时生成,把握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自然灵活地利用课堂生成,引领学生碰撞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感悟、新收获。

【教学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我的这6年》)

导学实录: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学习单的提示,找寻自己的成长足迹,细细品味成长的味道。

学习单:

(1)回忆成长经历,仔细想想是哪一件事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提示:是老师的一次谈心,是妈妈的一份礼物,是同学间的一次别扭,是自己的一次努力……)

(2)请用一两句话写下你的成长感言。(写在课题旁边)

师:愿意把你的成长故事与大家分享吗?

生:……

生:此时我多么想跟袁阿姨说一声:谢谢您!记得一年级时,我不太适应全托生活,晚上想妈妈,是袁阿姨抱着我入睡;有一次,我因锻炼不小心扭伤了腿,晚上疼得厉害,是袁阿姨帮我轻轻地揉腿,一直到天亮……(孩子有些哽咽)

师:想不想现在就把这份感激之情告诉袁阿姨呢?(孩子点点头)

当时老师听了这位孩子的分享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感动,即刻便拨通了保育员袁阿姨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的一头是孩子的真情诉说,一头是袁阿姨的惊喜与祝福……

师:你们的成长故事很精彩,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这些成长经历中学会了感恩,让自己和伙伴体会到了成长的味道!我为你们高兴,为你们喝彩!

说实话,在平日里有些学生不太尊重保育员阿姨的劳动成果。教学片段中小女孩对保育员袁阿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分享生成了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巧妙驾驭并放大“即时生成”,据此调节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相信,这样的感人场景一定打动其他孩子们的心灵,尤其是那些平时调皮、不太听从保育员阿姨指挥的学生的心。

四、教师自身的丰富阅历――重构的要素

一流的教师创造一流的课堂,培养一流的学生。诚然,教师是课程创生、课堂创造的主角,教师自身丰富的阅历也是教材重构的一个重要资源。课堂上教师渊博的知识、深邃的人生思想、精彩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成长故事,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其言行和生活。因此,教师要善用自身这个宝贵资源,使自己的品德课堂富有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教学片段】如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一课时,教师分享自己在香港工作期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香港人排队守规则的小故事。(教师讲述,PPT展示相关图片)

在香港工作期间,我曾有过一次排长队达三个多小时的经历:那是为了领取战友文工团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大型演出入场票。因为这些票都是免费派发,又正逢休息日,所以吸引了大批港人起大早排队领票。我和几个朋友也去凑了个热闹。

当我们于早上7点多赶到领票处的时候,队伍已经绕着驻港部队围了整整一圈了,人虽然很多,但非常安静,也非常有序,令我佩服不已。我们马上按照顺序排上队,不一会后面又接上了长龙。

9点钟开始派票了,长龙慢慢开始前移……拿到票的人路过我们这边时善意提醒说可能拿不到票了,但是整个队伍没有一丝躁动,目之所及,没有谁插队,没有谁拥挤,继续有序地排着队伍等待、前移……当时我真的好感慨,也好激动,自己能亲历其中,充分感受到香港人遵守规则的魅力。

大约10点半,入场票终于派发到我们几个手上,同时工作人员举出牌子告知入场票已经派发完毕,当时我们一激动就情不自禁欢呼起来。回头再看身后的长龙,身边几位对我们露出羡慕的微笑,没有一点抱怨,也没有一声叹息,大家有序地各自散去……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经常会在适时的课例中与学生分享,学生也常常很期待教师能与之分享自身的经历、成长的故事。在实践中发现教师这样的分享对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为教师通常以第一人称“我”的表述方式展开,学生听来非常亲切、真实,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共鸣,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德育课堂成为学生的期待和精神乐园。

总之,德育课堂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关注生活、合理重构,让德育课堂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切切实实提升德育实效,这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已在路上……相信,只要前行,就一定有庆典!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