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察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采用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察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采用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采用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91例进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 36例患者术中给予口腔修复膜, 作为观察组, 55例患者术中未给予口腔修复膜, 作为对照组, 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 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患者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出现涎瘘, 1例出现复发, 6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 发生率为25.0%(9/36), 对照组患者中3例出现涎瘘, 2例出现复发, 9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 发生率为25.5%(14/5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为0, 客观评价发生率为2.8%, 对照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为10.9%, 客观评价发生率为16.4%, 观察组的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评价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口腔修复膜;味觉出汗综合征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55

为了观察和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采用口腔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效果, 本文特选择2009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口腔修复膜, 对照组患者术中未给予口腔修复膜, 术后随访, 并对患者是否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 比较评价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91例2009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后均经病理确诊。36例患者术中给予口腔修复膜, 作为观察组, 其中27例, 女9例;年龄34~74岁, 平均年龄(47.8±8.8)岁;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病理分类, 21例多形性腺瘤, 13例腺淋巴瘤, 2例基底细胞腺瘤;按照术式分类, 行全叶切除4例, 行腺体部分切除12例, 行腺体浅叶切除20例。55例术中未给予口腔修复膜,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2例, 女13例;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48.4±9.3)岁;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病理分类, 33例多形性腺瘤, 19例腺淋巴瘤, 3例基底细胞腺瘤;按照术式分类, 其中行全叶切除10例, 行腺体部分切除15例, 行腺体浅叶切除3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并已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腮腺良性肿瘤术中未给予口腔修复膜, 观察组患者腮腺良性肿瘤术中给予海奥口腔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规格有3 cm×4 cm, 5 cm×5 cm, 4 cm×6 cm, 6 cm×8 cm, 规格的选择根据手术区域面积大小选择。手术方法为:逐层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切开, 腮腺筋膜下翻瓣, 在手术解剖过程中注意保护面部神经, 按照相应的术式来进行切除手术。观察组在切除后选择合适的海奥口腔修复膜充分覆盖手术创面区, 修复膜规格的选择以手术创面区域大小为依据, 将边缘修剪整齐, 然后在手术创面上, 在边缘缝合固定, 并常规放置1根橡皮引流管, 接负压引流, 缝合并包扎。

1. 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 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可从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来比较, 其中主观评价是询问患者是否有出现进食时术区皮肤出汗或者潮红等症状;客观评价主要是通过碘-淀粉实验进行检测, 方法为[1, 2]:取3 g碘, 20 g蓖麻油, 将其加入200 ml无水酒精中制成涂布碘溶液, 将其涂于患者手术区域以及对侧相应皮肤, 等待3 min左右, 待其干燥后, 在上面撒少许干淀粉, 取0.3 g维生素C片, 使患者口服并咀嚼, 这主要是为了使患者产生催唾反应, 3 min后, 对患者局部皮肤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如果皮肤表面的淀粉呈蓝紫色, 则表明患者出汗使淀粉溶解并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可确定有味觉出汗综合征, 如果皮肤表面的淀粉没有变色则表明患者没有出汗, 那么可确定无味觉出汗综合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涎瘘、复发、术后暂时性面瘫等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2例出现涎瘘, 1例出现复发, 6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 发生率为25.0%(9/36), 对照组患者中3例出现涎瘘, 2例出现复发, 9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 发生率为25.5%(14/5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 P>0.05)。

2. 2 两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为0, 客观评价发生率为2.8%, 对照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为10.9%, 客观评价发生率为16.4%, 观察组的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评价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手术对腮腺筋膜及其副交感神经纤维造成了损伤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手术区域皮肤在受到刺激时出现出汗、潮红等不适症状[3]。现在阻断支配皮肤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与术后暴露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之间的错联是临床上公认的能够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最佳方法[4]。腮腺多形性腺瘤属于腮腺良性上皮肿瘤, 大部分患者发生在腮腺后下极和腮腺浅叶这两个部位, 手术切除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有效防范[5]。味觉出汗综合征多发于腮腺肿瘤切除术后, 尤其是直径>3 cm者, 因直径>3 cm的腮腺良性肿瘤其手术创面更大, 更容易发生交感、副交感神经的错联, 其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3~6个月。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涎瘘、复发以及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口腔修复膜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术中可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杜传亮, 王淑琴, 万淑红, 等.腮腺多形性腺瘤178例临床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4):276-278.

[2] 路国, 林慧玉.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体会.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1(39):7-8.

[3] 谭小尧, 张兴安, 李果, 等.腮腺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 21(5):338-340.

[4] 金鑫, 徐文华, 陈新, 等. 海奥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 2013(7):1128-1129.

[5] 邵秀梅. 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72-73.

[6] 陈立强, 吕武德, 姚智芳, 等.腮腺多形性腺瘤85例临床治疗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1(17):2251-2253.

[7] 喻秀丽, 杨凯, 项立, 等.口腔修复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11):1759-1761.

[收稿日期: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