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感动”衡量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感动”衡量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中午,从某班教室门前经过时,无意间发现该教室前面站着的两个学生,他们面向《中学生守则》,正在那儿若无其事的背诵着《守则》中的内容,从他们的脸上,隐约可以看出一丝丝笑意,显得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无所谓”。回到办公室,却百思不得其解,试想,这难道就是新时代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吗?且不去说体罚或变相体罚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教育有何效果?你看那两个学生,若无其事的样子,完全没把教师的处罚当回事,更不要说心服口服、感动什么的。试想,这样的教育有效果吗?

在新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的今天,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的改革也必须随之而搞得轰轰烈烈,传统教育方式中的“罚站”、“罚背”、“罚抄”、“动辄请家长”、“动辄处分”等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当前“依法执教”的大前提。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农民经济日益增长,经济负担大大降低,孩子们手中便多了几个零花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吃零食、摆阔气、谈恋爱、赌博、甚至打架闹事等;而电子等高科技产品的逐步推广,应运而生的是学生进网吧打游戏、收听收看黄色音像等,这无疑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雪上加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第一线的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解决学生纠纷、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等,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育中的那些方法,而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情感教育,那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很大程度上只会引发学生“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与老师对立、对老师不敬等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努力让学生“感动”,用“学生感动”来衡量教育的成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时必成凡夫俗子。”对学生的教育,本身就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上。如若不然,那么原来天真活泼、对世上万事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将会在学校所谓“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好奇心的“机械人”。这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失败,也是人民教师莫大的悲哀。因此,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只看表面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也不可频繁的“请家长”或动辄“处分”,更不可采取“罚”的办法,否则,即使教师能口吐莲花,甚至“整天围着学生转”,伤透了脑筋,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可见,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击起他们心灵的浪花,让他们感动、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是何等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一、处事冷静,注重语言策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用平和的语气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击起学生心灵的“波浪”,切不可点击学生的“短处”,有意让学生“难堪”。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

在刚接到2004级6班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该班大部分学生自私心理太强,集体荣誉感比较差,课堂纪律不怎么好,且照抄作业严重,针对这些现象,我筹划了一次主题班会,星期一早上,告诉同学们:“本周星期五,我们班将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题目是“本周我为班级做了些什么”,届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向全班汇报,只要是自己完成的对班级有利的事件均可,希望大家利用这一周的时间用实际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来在班会活动中,有的说帮同学打扫了卫生,有的说帮同学解答了难题,有的说认认真真地听了一周的课,学会了很多知识,还有的说这一周我的作业全是自己认真完成的等等。最后我总结道:“这次班会活动搞的很好,从大家的汇报可以看出,这一周同学们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来我们班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班集体。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一个月后,我们班将再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希望届时同学们能汇报得更多、更好”。后来,经过两次活动后,这个班的不良习惯就已经改正了大部分,并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可见,适时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取心理体验,对班级的管理大有作用。

三、针对个别学生,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心灵震憾”。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寻找机会,创设一个特殊的情境,让其身处其中,教师再加以诱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王伟的学生,该生父母做生意找了不少的钱,修起了漂亮的小洋楼,家中经济条件很是不错,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意,对孩子疏于管教,给孩子的零花钱也特别多,在这样“优厚”的生活环境中,该生逐步养成了目中无人、经常旷课在外闲逛、抽烟、汹酒、谈恋爱、动辄打架闹事等不良习惯,全班学生对他“恨之入骨”,后来,听学生说他还配起了传呼机,而该班另有一个叫李强的学生情况与王伟恰好相反,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改嫁,从小随爷爷奶奶一起过日子,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房,连电灯都是靠亲戚救济才勉强安上,但该生非常懂事、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近因病已在家呆了三天未能来上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对该生进行一次家访,但不认识路,这时,我想到了王伟,他与李强家住同一个方向,何不让他带路,借此机会对王伟进行一次“情境教育”,下午放学,我叫住王伟一同上了路,来到李强家,眼前的景况,说实话,真有点让人惨不忍睹的感觉,当他奶奶谈到这个家庭的凄凉之处时,不禁声泪俱下,这时,我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王伟,其表情非常特别,甚至可以隐约看见他眼中含着晶莹的泪珠,我知道,他的心灵已受到了较大的震憾。第二天,我找到王伟,针对前一天家访的情况,和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谈心。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发现王伟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的不良习惯突然改变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最值得庆贺的是他突然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大孩子”。我也从中体验到了教育成功的乐趣。

四、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当代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往往不愿让别人提及自己“阴暗”的一面,而喜欢“表露”自我,展示自我,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他们这个心理特点,多找他们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逐步克服不足的一面,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五、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群体,给他们“亲切感”,以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要让学生“感动”,如果连最基本的“学生的信任”都没有获得,那么,“让学生感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群体”,实实在在地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温暖,用阳光去滋润他们的心田,以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为“感动学生”、“教育学生”奠基。

教育是艰苦的,但“苦”中有“乐”,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那便意味着“付出”,但如果一味的苦干、蛮干,不讲方法,不求质量,哪怕我们“付出”得再多,最终也只能是一种“悲哀”。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进,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努力让学生“感动”,也让自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