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出现失落、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埋下隐患。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帮助新生提升新生学习意识、提高新生自我认识、重构新生目标体系等方面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期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Freshme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EN Shuzhou, DUAN Sumei, YANG Shiyong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3100)

AbstractFor various reasons, many freshmen lost in the adaptation period, anxiety, low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ir university life lay hidden. moral workers should learn from the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raise awareness of new self-awareness, target system, and reconstruction of new targeted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rengthen efforts to address freshmen adjust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adaptation perio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心理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生的失落感、孤独感、迷茫感、焦虑不安和恐惧感,甚至休学或退学。新生一般需要1-2两个学期才能适应大学生活,有的需要更长时间。如何采取科学的引导,缩短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对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已经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在分析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各种表现、原因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引导新生实现心理适应的转变。

1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产生的原因

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产生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来探讨。外部原因表现为对环境的认知偏差,内部原因就是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这两种认知的偏差使得大学新生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1.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1)对大学的不满意。对于刚刚踏上大学的新生来说,在他们脑海中所想象的大学应该是环境幽雅,学术气氛浓厚,人际关系和谐,校园文化丰富。然而,现实的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之后,许多新生深深地被失望和迷茫所困惑,感觉到现实的大学生活和理想存在差距。这种落差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对大学期望值偏高,他们在高中背负着巨大压力,大学成为他们希望的寄托。

(2)对学习的不满意。新生对自己专业的全面了解有一个过程,在了解的过程如果没有形成专业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对专业的不满。有的新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自己“感兴趣专业”或“热门专业”,萌发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因此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新生缺乏对专业的全面认识。新生对专业片面的信息容易形成第一印象,对专业产生偏见。其次是学习内在动力不足。进入大学以后,一旦外在的学习压力消失了,学习兴趣自然下降。

1.2 自我优势的丧失

(1)自我认知失调。绝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使他们充满着自信与愉悦。但是上大学后,这种光环与“特殊的待遇”即刻在许多学生身上消失或淡化。大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群体,在学习上只有少数同学处于前列,大多数同学处于中间状态,一些同学甚至会落后,情绪上产生明显的波动。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心理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导致自我认知失调。

(2)自我评价降低。部分来自农村或偏远城镇的学生来到大学校园,既感到新奇,又感到一种莫名的酸涩。这些同学往往为自己的语言、服饰、言谈举止而敏感。引起了他们自我评价的降低,造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个人的正常发展。产生敏感、多疑的自卑情绪反应;有的甚至忽略以前教育基础的差异,脱离实际情况盲目地与他人攀比,结果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感在比较之后更强烈了。

1.3 目标体系的重构

(1)社会角色的理想化。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社会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内心充满期望、理想和自信,渴望成才,但往往对未来生活和学习过于理想化,缺乏充分适应大学生活的心理准备。

(2)目标的缺失状态。进入大学以后,大部分新生没有主动确定新的目标,出现目标的“缺失”状态。在没有目标的心理状态下,新生往往按照学校的安排被动地简单而重复的生活,表现为茫然无措,行为没有很强的动力。

(3)“优秀”标准的多样化。大学宽松的氛围,形成了对优秀追求的多元化,大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优秀的价值多元化使得学业成绩不再成为优秀评价体系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体系的改变,一方面为大学生自我展现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学习成绩。大学不仅看重知识,而且也注重能力。大多数新生不能很快地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也无从做好心理的准备。优秀的多元化使新生的价值观念、自我评价以及目标体系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2 心理适应问题的教育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发展阶段和产生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引导新生进行心理适应问题的转变中,必须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只有对环境和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之后,才能形成科学的目标体系;而只有形成科学的目标体系,才能使环境和自我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最终实现心理适应的转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新生心理适应发展的不同阶段,重点从提高自我认识、提升学习意识和重构目标体系等方面来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转变。

2.1 加强制度教育,提升新生学习意识

大学的学习要求与高中有很大变化,新生要适应大学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提升学习意识。首先要树立专业精神,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要转变学习观念,将原有的读书和升学的观念,转变到求知和成才的观念上来;再次,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各门课程的特点,及时将自己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与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结合起来,养成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最后,加强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够自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学习意识的提升是新生适应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新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新生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建立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新生自我认识

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新的定位。高中的佼佼者,到大学这个优秀群体后,某些优势可能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学生。如何在既客观又全面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自己不再生活在美好回忆中,不再生活在幻想中。自我认识加强了,自我定位恰当了,才能使内心保持协调的状态,这样才可能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的加强是大学新生适应的内部条件。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需要勇气和智慧,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新生个体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及时掌握新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特殊学生加强交流,了解遇到的心理困惑,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各种适应问题,从心理、思想以及生活实际上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2.3 注重目标激励,重构新生目标体系

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新生重新构建人生的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是新生在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基础上完成的,使之既符合自我认知又具有现实性。科学的目标体系应该是恰当的、全面的、具体的。只有建立适合个人的自我发展目标体系,行动才有方向和动力,大学生活才会充实和富有活力。所以,目标追求的重构是新生适应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新生的目标激励,注重帮助新生树立目标体系。要积极引导新生在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科学评价;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引导新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有的资源,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激发自身的潜力。

总之,大学新生是一个心理适应问题多发的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正确的给予帮助、引导。这样,才能使大学新生缩短适应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教学研究项目(SZJY013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卓殷如.浅谈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62.

[2]程贵林.浅谈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2):102.

[3]张藏云,飞.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消费导刑,2009(8):166.

[4]卓殷如.浅谈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62.

[5]曹向.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