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和共生,守正出新:图书馆的演进发展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和共生,守正出新:图书馆的演进发展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010年以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分别与爱墨瑞得(Emerald)、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等知名企业合作,推出了“西部馆员培训与交流合作项目”,为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员提供了前往国内一流图书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作者作为该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一个月,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等5所图书馆的走访调研,从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角度,总结了国内一流图书馆演进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资源建设 服务支持 组织管理 学习综述

1.引言

“西部馆员培训与交流合作项目”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CASHL)分别与爱墨瑞得(Emerald)、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等知名企业合作,专门针对西部高校图书馆而设立,旨在帮助西部高校图书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人才。自2010年启动以来,每年接受来自西部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2所CASHL成员馆馆员的申请。截至目前,已有24位来自西部院校的馆员获得资助和补贴,分别前往北京、上海两个实习基地进行了短期交流学习。项目给西部馆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西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受到业界广泛好评与关注。笔者很荣幸获选为2016年度学员之一,前往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①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各业务部门轮训;②参观访问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③前往汤森路透公司接受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场讲座、课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数字人文论坛”、美国休斯顿大学吴安平和辛辛那提大学王雪茅来北京大学图书馆交流的学术讲座以及全校信息素养通识课程等,整个学习过程充实而又受益良多。

“合和共生,守正出新”意指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恪守正道、行事正当、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笔者经过学习和体验后发现,一流图书馆从理念上倡导与社会、环境、用户等和谐发展;倡导与同盟者、竞争者的协同合作、协调发展、资源共建共享;倡导图书馆与馆员荣辱与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在图书馆生态中依靠各个主体的特性和价值的互补而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在图书馆实践中,强调全面把握图书馆人的学问之正(在完整地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养成了严谨的学风,形成了扎实、优化的知识及技能结构)、馆员的处世之正(为人处世笃守正道,诚实平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与人合作)、图书馆的行事之正(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勤于实践的作风,扎实做事、严谨行事)与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创新的平衡统一。守正不离出新,出新不舍守正,既坚持原则性,也注重灵活性,推动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科学发展。一流图书馆在完整继承传统文化、资源、服务的基础上,善于探索图书馆事业新知与对外合作,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尊重个性发展,以创新作为图书馆及馆员的价值取向。下面结合访学期间所学习的内容,从图书馆资源、服务与管理的角度总结与梳理一流图书馆的演进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2.资源建设朝着多元化、学科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1资源类型趋向多元化

首先,图书馆的纸质与数字化馆藏资源的比例不断变化,新资源类型不断增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的馆藏现状及规划显示,纸质资源采购比例下降,电子资源采购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更加注重图像、语音和视频等非文本性多媒体资源的采集,尤其是北京大学作为一流高校,不断开发校内外资源,如每天有10余场的学术讲座,馆员选择性地录制讲座视频资料供师生分享,这些学术性多媒体资源备受用户的青睐,利用率比纸质资源高。图书馆对于新型资源及多媒体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成为构建馆藏多元化的举措之一。其次,图书馆开始重视日渐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开放资源。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始收集、组织、整合和揭示大量的网络资源,并构建统一的揭示与检索平台。第三,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科研数据正在成为国内外图书馆关注的焦点。对研究数据的搜集、标引、管理与保存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新实践点。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经过对北京大学的数据监护进行全面调研和规划,正致力于机构数据库和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原生多媒体资源与特色资源的采集,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如捐赠、交换、合法存储与版权许可等)方式引进资源。

2.2资源采集方式突出学科化

通过有针对性地了解和学习,笔者认识到学科馆员采访制度在馆藏建设中的重要性。学科馆员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或熟悉学科领域的信息,特别是在用户每年为申请课题需要获取相关信息时,学科馆员能够对用户所要研究的内容及不断演化的需求有很好的把握和预期。因此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按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资历来设置采访人员岗位的惯例,从而缓和了采访人员知识的局限性与学科资源的丰富性之间的矛盾。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学科馆员身上可以看出,他们能全面系统地采集、选择学科文献资源,对学科馆藏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能力跟踪某学科的发展。另外,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资源建设及服务,能够积极地融入院系,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院系相关部门和分馆的配合下,协商选派部分院系教师兼任学科馆员。兼职学科馆员既可以跟踪学科前沿领域知识及本院系师生课题的动态发展,收集、反映本院系师生对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的建议,还可以对图书馆的资源采访给予指导。

清华大学图书馆韩丽风等人依据学科馆员在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将资源建设学科化的组织模式概括为传递式、介入式和主式三种类型。传递式主要是指学科馆员在资源建设中与各院系之间起到联络员的作用,将用户需求信息传递到采访部门。介入式是在传递式基础上,参与部分资源的采选工作,对相应学科部分资源的采选有决策权。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学科馆员推荐所需资源与总馆进行联合采访,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对外文纸本图书进行采选等。主导式是由学科馆员全面负责所在学科领域内的资源建设工作,国外大学图书馆及港台地区采取类似做法,如香港大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访主要由学科馆员负责对口学科的资源采选。

从传递式过度到介入式最终再到主导式,反映了资源采集方式的演进,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突出了资源建设学科化、专业化的思路。学科馆员与院系老师建立起密切联系;实时对学科信息资源、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及时调整馆藏建设方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图书馆馆藏定向为用户服务。和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需求驱动采购(Demand Driven Acquisitiom,DDA)性质类似,学科馆员采购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模式,它能够紧跟研究型高校科研用户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保障馆藏的质量及利用率,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科馆员的价值。

2.3资源组织注重新方法和标准化

近年来,电子资源的迅猛增长使得资源描述与组织备受图书馆界的关注和热议。各大图书馆都在努力探索资源描述的新方法以及整合、组织与管理馆藏资源的新方式。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是应数字环境的发展而制定的最新的国际编目规则,其目标在于满足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要求,成为数字世界的通行标准。美国国会图书馆已于2013年3月31日正式启用RDA进行编目。我国编目界也持续关注其进展,国家图书馆成为新资源组织规则的引领者。2012年7月,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了“RDA中文译本翻译组”,RDA的中文版已于2013年11月翻译完成并出版。2015年,解读RDA中文版的专著《RDA全视角解读》也继而推出。随着对RDA及其本地化应用的关注,我国对RDA的研究已逐u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为加强广大资源建设馆员对RDA规则的系统认识,提升RDA的应用能力,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还举办了数次培训活动,成为新编目规则的推动者。

3.从用户学习到研究的支持服务,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精细化

3.1面向学习的支持服务

针对用户的学习需求提供的基础,包括资源服务、空间服务、一般的检索咨询服务等,呈现以下趋势:(1)资源服务的专题性及多样化。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教学参考书阅览室,并逐步将这些书数字化,把利用率较高的上传至电子教参系统,供校内用户下载使用。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将通识教育课程推荐的书用专架展示,供用户阅览。此外,各馆的特色资源、学位论文、区域研究文献、移动数字资源、校内讲座视频等都以不同形式展示或揭示出来,供用户使用。(2)空间再造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肖珑副馆长认为:“除了藏书和围绕着藏书开展的各类服务保留空间外,要超越、延伸历史功能,新增大量单纯用于服务的空间,如学习空间、创意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等,这些空间旨在为用户的学习、研究、交流提供友好的、有启发性的文化场所,可以称之为空间服务”。考察古代藏书楼或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从古代藏书楼的私人空间到近代图书馆的公共(大众)空间再到现代图书馆的个性化空间,也是一个空间演进发展的过程。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不仅要追求宽敞和设施先进、现代化,更要追求时尚、多样和个性,以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心理、体验及学习工作需求。清华大学新图书馆在检索区域布置了展览区、新书区、报刊阅览区等。在新馆休闲区,根据不同需要可随时进行空间合并组合、家具移动组合等。北京大学图书馆为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习空间,针对近年来读者反映的图书馆学习区有同学敲击键盘较吵、插座不足等情况,开辟出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学习区,允许用户携带自己的设备工作学习,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阳光大厅更是集多种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场所,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也有各具特色的个人及团体学习室、多媒体研讨室、展览区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藏借阅空间,增加服务空间,很多图书馆专门设立密集书库,将利用率低的图书入库,腾出更多空间再开发、再利用。

3.2面向研究的支持服务

面向用户科学研究的支持服务,主要是开展课题咨询、查新查引、科研态势分析、学科竞争力和战略分析、专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数据服务等。

科研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为推动北京大学研究数据的开放、交流与共享,2014年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北京大学科研部等联合推出“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该平台采用开源的研究数据管理系统Dataverse,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服务,鼓励国内外研究者开放和共享数据;为用户提供研究数据的浏览、检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研究数据的传播、重用和规范引用。平台还加入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体验,包括:数据在线浏览和统计分析、数据在线格式转换和子集拆分、数据可视化展示、数据变量搜索、数据关联出版物链接等功能。用户实名注册后,可以下载开放数据,或站内申请使用受限数据。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收录了北京大学中国调查数据资料库(包括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等),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中心等也向平台贡献了跨学科的开放数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用户分类、统一认证、用户管理、DOI注册、使用统计、双语界面等做了定制化开发。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服务有:①学科用户数据挖掘与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把握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为包括学科服务在内的各项服务和资源建设,乃至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②研究数据支持服务,协助和引导用户获取、分析、管理和共享科研数据(特别是开放数据的使用和管理),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数据支持服务;③加强数据素养、数据分析、数据规范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4.更加注重组织管理的灵活性、个性化、企业化发展

4.1业务调整与机构重组

图书馆为了顺应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及组织自身的发展,主动地对自身各要素进行调整,创新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为此,北京大学图书馆在2015年进行了一次变革性业务流程及机构重组,其理念是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核心。图书馆经过调研后,从业务发展(资源建设、支持学习及研究的服务、学术交流)、条件支撑(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空间管理、科研团队)、对外关系(国内外合作、校内合作)三方面来考量业务的调整,在业务调整的基础上推行图书馆组织机构重组。一方面整合实体部门,另一方面完善、增设了跨部门的工作团队,将实体部门与虚体的跨部门工作组相Y合,形成矩阵式组织运行模式(如图1),有效地整合和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业务部门由原来的9个部门(资源建设部、古籍部、流通阅览部、特藏部、信息资源部、系统部、文献计量研究室、多媒体资源部、文献典藏与分馆办公室)调整为现在的6个部门(资源建设中心、学习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特色资源中心、信息化与数据中心、古籍图书馆),职能部门由原来的办公室调整为现在的综合管理与协调中心(分馆办公室、党委及人事办公室、中心办公室)。同时成立了8个跨部门的虚体工作组:信息素养教育组、用户服务宣传与推广组、社交媒体运维组、学科馆员服务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组、数据支持服务组、文献共享服务组、电子资源建设协调组。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新机构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并不断筹划及开拓新的业务及服务,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4.2业务外包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在经费普遍不足、管理亟需改善的情况下,借鉴企业的模式所探索出的一条路。经过世界各国图书馆近30年的实践,业务外包已经在图书馆中广泛应用,然而业界对外包的看法褒贬不一。图书馆业务外包既有优势,如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精简组织规模等,也有不可回避的劣势,如外包商的选择风险、外包对馆员带来的冲击、长期外包会形成新的垄断等。对所访问学习的5所图书馆进行的调研显示,这些图书馆都有部分外包业务,如北京师范大学将馆际互借进行外包,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将各阅览室的图书上架、整理工作外包,国家图书馆的外包业务更广泛。图书馆在服务多元化的今天,馆员队伍更加专业化,而图书馆管理也会朝着企业化发展,图书馆要利用外部资源改善自身竞争力和适应变化的环境及用户需求。业务外包是图书馆弥补自身资源不足(如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外包市场的成熟,图书馆外包的业务也将多样化,与外包商的合作模式也会更加理性化。

4.3分馆建设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科建设的细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分馆建设。分馆建设模式呈现多元化及个性化;建设内容呈现学科化、专业化。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分馆建设较为完善也各具特色。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各院系合作,共建共享资源,专门成立了分馆办公室(负责协调中心馆与分馆之间的关系、分馆建设、分馆规章制度落实等)。各院系对分馆的馆员、经费、设备、场地等进行管理、维护,同时中心馆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培训。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组建39个院系分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部分院系分馆,同时还组建了直属分馆,如人文馆和医学分馆,这些直属分馆的人、财、物等都归总馆统一领导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从2005年起将商学院、经济学院等院系的资料室彻底合并为直属分馆,由总馆统一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分馆也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分馆或者学科分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学科服务的抓手,分馆学科馆员更易于与院系师生接触,从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分馆馆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在院系的动态、甚至某位师生的研究领域及方向,更容易获取用户的需求及建议。分馆建设必须要加强与院系合作,只有处理好分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对象及方式、分馆管理培训等问题,才能为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资源及服务支撑。

5.思考与启示

此次所访问学习的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如下特点:(1)主动性。图书馆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与校内外机构合作开展图书馆营销,构建支撑数据及知识服务的技术平台,实现学科采访、学科服务一体化,主动融入院系,不断深入沟通,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员在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开放、包容性。包括服务理念、操作平台的开放以及服务的社会化方面。(3)参与性。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有用户参与,在服务宣传推广方面有学生社团参与,在技术引进方面有开发商参与等。(4)协作性。体现在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图书馆与院系、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社团等校内机构的协作,图书馆与国内、国外其他机构的协作等。

大学图书馆的演进需在以下几个方向加强:(1)扩大馆藏资源的采集范围及可见性,在丰富馆藏资源类型、构建多元化馆藏的同时,尝试多样化与创新性的资源揭示与发现途径。通过参加“数字人文论坛”,深感图书馆不仅仅要做好资源采集,而且要对资源做好进一步的揭示、挖掘工作,提升资源的可见性。(2)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科研支持能力,重视与分馆在学科资源建设上的联动性,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图书馆从资源建设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学科馆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更是拓展深层次服务的推动者。(3)更加注重多元合作与发展。深化与校内外、国内外的合作。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善于营销图书馆的服务,营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在宣传推广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社团的作用;(4)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及模式。积极构建机构仓储,深入研究资源描述与组织的新方式、开放科学数据(包括用户数据、服务数据、科学研究数据)、开放存储与知识产权动态;(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用户需求,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实际情况,重新科学合理地规划业务流程、机构建制及空间布局。

为期1个月的进修,让笔者在学习、交流和走访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是如何在新环境、新理念下开展业务探索的,同时领略了一流图书馆的馆员张弛有度的工作氛围和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的过程。深感在转型发展阶段,图书馆已不能仅仅将纸质资源建设及传统服务视为主要业务,而要致力于与其他机构协作,提供知识层面的服务。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把握用户动态需求,并不断开拓、创新业务,图书馆才能真正成为“生长着的有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