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汇率形构体制状态及革新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汇率形构体制状态及革新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 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将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意义重大,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概述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逐步出台,包括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以及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管理,允许境内机构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成立中国投资公司,接受财政部发债购汇的注资,用于境外投资;外汇局、商务部、海关联合实行出口结售汇联网核查,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监管。2005年 7 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 13.5%和 23.1%。经常项目顺差与 GDP 之比在 2007 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 10.1%后明显回落,2010 年为 5.2% ,2011 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8%,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实践证明,坚持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对增强中国对外经贸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必须注意到 2005 年后,世界经济形势风云骤变,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的某些安排已经影响到人民币对内、对外关系的比价,汇率形成基础扭曲问题日渐明显,我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汇率形成基础扭曲

1.人民币汇兑及交易管制。第一表现为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与外汇头寸的管制。一方面,银行结售汇制度导致外汇继续供大于求,2008 年后人民币总体保持升值趋势,持币者不会选择保留外币而舍弃本币,因而出现了意愿结售汇制度下的强制结售汇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头寸管理制度规定银行结售汇头寸限额的浮动下限为零,这就意味着外汇指定银行所拥有的外汇头寸必须为正值,导致银行出现外汇敞口。第二表现为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交易与汇兑管制。一方面,直接投资的不对称性造成基础收支的不平衡,影响汇率形成的基础,2005~2011 年我国直接投资差额逐年加大,直接投资差额的持续扩大构成了资本和金融项目基础收支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汇兑管制导致汇率形成缺乏市场基础。证券交易方面,我国居民到国外购买、出售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外借债方面,我国的非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对外借款必须得到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取得借款资格和借款指标方可借款。

2. 银行间外汇市场未完全市场化。第一,我国外汇市场没有实现主体的竞争性和资金完全流动性,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减弱。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者多为商业银行,相对于国际外汇交易市场 40%以上的非金融机构交易者,我国非金融机构交易者占比很小,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总量的95%,其他交易者参与程度低,降低了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外汇交易用途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多为商业用途,我国实行的结售汇制度、实需交易原则以及资本项目管制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的其他性质交易需求。第二,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相隔离,导致外汇流动性减弱,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降低。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隔离首先表现在外汇市场与国内其他金融市场的隔离,我国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国内商业银行和部分国际银行,并没有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资金无法直接流动。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隔离还表现为能够买卖人民币的外汇市场仅为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国际投资者并不能通过离岸外汇市场购买人民币,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无法形成正向连通。第三,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模式单一,交易成本与集中清算成本较高,外汇交易者的参与程度低。目前外汇市场上只有交易双方买卖价格匹配才能进行交易,且交易规模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降低了交易的连续性。此外,由于外汇交易按照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收费,还要缴纳系统维护费用和网络运行费用,与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会员交易的手续费过高,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外汇交易者的交易成本。

(二)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过程缓慢。2005 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经历了窄幅波动、同步稳定到双向浮动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质上是在有管理和浮动这两方面进行权衡与选择。2005年 7 月~2008 年 7 月,汇率窄幅波动,汇率制度选择更注重浮动。由于此时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为美国,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较高,导致有效名义汇率窄幅的波动。2008年 8 月~2010 年 6 月,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汇率制度选择更注重管理。2008 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虽然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升小降”,但总体来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 6.83 元 / 美元上下浮动。2010 年 7 月~2011 年 12 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双向浮动状态,人民币汇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加大,汇率制度选择更注重浮动。

(三)汇率调整缺乏弹性。目前,每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上下 3‰浮动调整为中间价上下 5‰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中间价上下浮动 1.5‰浮动调整为中间价上下 3‰浮动。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偏离显示出人民币汇率调整依然缺乏弹性。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有效实际汇率和有效名义汇率基本保持无偏状态。2007 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有效实际汇率和有效名义汇率出现加速上涨的趋势,但有效实际汇率一直高于有效名义汇率,由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缺乏弹性,有效名义汇率与有效实际汇率一直呈现较大幅度的背离。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的扭曲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也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 15779.3 亿美元,进口总值为 13948.3 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达到 49.47%。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拉动但国内需求不足,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发生像 2008 年一样的金融危机,外部经济体有效需求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将会遭到沉重打击。过度依赖出口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企业依靠原有的出口红利而产品创新意识薄弱,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技术路线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经济增长属于数量扩张型增长,质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

2.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虽然实行了意愿结售汇制度,但是由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周期中,意愿结售汇制度实际产生了同强制结售汇相同的结果,引发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继续扩大。2010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 28473.38 亿美元,此时的外汇储备已经是 1994 年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时的 55.16 倍,相对于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的外汇储备均值已上涨了三倍以上。2011 年 3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0447 亿美元,首次突破 3 万亿美元,如果还继续增持美元国债,外汇储备很可能在五年中上涨到原来的四倍的水平。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通过基础货币的投放来增加负债。投放的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造成整个经济社会流动性增加,流动性过高便会引发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

3.扩大通货膨胀效应。首先,增发基础货币来应对巨额外汇储备会增加经济社会的流动性,从而引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而目前国内消费物价指数较高、证券市场低位运行、外汇市场的封闭性以及资本项目投资、管制共同作用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受阻,流动性便流向房地产等行业,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普遍上升。其次,2008 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有效名义汇率与有效实际汇率偏离程度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增强,外部资金或者直接进行外汇套利,或者投资国内资产利用人民币升值套取利益,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同样增加了社会上的流动性,内部流动性和外部流动性共同作用,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的上升幅度。

(二)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

1.央行调控被动性。首先,由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中交易主体较少,因此外汇交易会出现不匹配的状况,此时扮演着“市场出清保证者”角色的央行就需要弥补头寸来保证交易的进行。虽然通过被动的干预行为保证了外汇交易运行,却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基础的扭曲,同时也形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其次,当经济社会流动性过剩时,央行还需要收紧流动性以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此时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或提高利率来收紧流动性,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央行一方面被动干预外汇市场造成外汇储备增加、货币多发,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回收流动性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安排使我国央行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

2.外汇指定银行风险加大。首先,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头寸的交易方式导致其必须面对结售汇头寸的外汇风险。目前外汇指定银行使用的是 T+1清算方法,银行的外汇头寸在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得到清算,这就意味着外汇指定银行从和客户进行交易到外汇头寸的平补需要两个交易的时间,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承担这两个交易日中外汇风险。其次,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头寸的管理方式导致其必须面对外汇敞口风险。由于外汇指定银行所拥有的外汇头寸必须为正值,在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下,银行的外汇敞口会使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大。如果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势,那么外汇指定银行也可能面对大量售汇的情形,为了维持外汇敞口,外汇指定银行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增加了外汇指定银行维持敞口头寸的成本。

3.企业和机构避险工具不足。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外汇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但这些外汇交易品种并不能满足企业和机构的避险要求。第一个原因就是远期汇率报价失真,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报价和国际市场远期外汇报价方式不同,国际市场上是根据汇率升值预期来对远期外汇报价的,而我国银行是根据理论评价理论对远期汇率报价的,即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 + (本币拆借利率 - 外币拆借利率)×期限。我国资本并非自由流动,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银行所报出来的远期汇率并不符合实际需求,我国企业和机构的外汇避险工具有效性降低。另一个原因就是外汇市场上的避险工具较少,且我国的银行的避险工具多为即期外汇市场工具。虽然企业和机构通过银行开办各种衍生产品交易时便将风险转移给了外汇指定银行,但银行机构同样欠缺外汇风险的对冲工具,这就造成我国的企业和机构的整体避险要求不能得到满足。

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议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汇率形成基础、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汇率水平调整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不仅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会使微观经济主体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继续对汇率的形成基础、回来制度选择以及汇率的调整进行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部分,首先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一)矫正汇率形成基础扭曲。首先,完善人民币汇兑制度。一是要完善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与外汇头寸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下资金流动的平衡性,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形成基础更能体现市场供需双方的意愿;允许外汇指定银行持有一定额度的负头寸,并加强对外汇头寸的风险管理,包括对银行外汇头寸总量的管理和对银行外汇头寸结构的管理。二是利用货币区域化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推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开放是条件的,这种开放并不是绝对的开放,而是相对于资本管制的开放,资本和金融项目要在保证我国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的经济形势做出调整。其次,发挥央行干预主动性。在短期内,央行的干预行为应该将汇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减少汇率大幅波动对内经济的冲击;中期内,随着外汇市场不断完善,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央行应根据外汇市场信号的变化在预期汇率区间选择适当时机入市干预;长期条件下,央行只需要对严重偏离均衡水平的汇率短期波动进行熨平,引导市场机制在调整汇率水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名义汇率更趋近于均衡汇率水平。 最后,增强外汇市场有效性、开放性、公平性。增强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要注重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通过交易商和做市商报价的竞争形成市场化的汇率,同时增加外汇交易产品尤其是外汇避险工具,适当扩大供个人投资者交易的品种,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外汇投资和避险工具;增强外汇市场开放性,外汇市场的交易者中应该引入符合资格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使得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联通,同时加强我国外汇市场和全球外汇市场的沟通,实现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内外联通;增强外汇市场公平性,加强市场信息披露,使得外汇市场的交易信息可以及时反映外汇市场的交易状况,减少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行为对外汇市场的冲击。

(二)深入贯彻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中心汇率的确定上,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不事先公布人民币汇率的中心汇率,而是根据国际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主动、适时进行调整。中心汇率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在波动范围内缓慢调整,并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货币篮子的确定上,短期内必须要重视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作用,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等确定货币篮子中的其他货币,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独立性,相对于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汇率的浮动既可以反映出我国与美国经济周期的不一致性,也可以使我国的汇率制度独立性增强,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任基础。

(三) 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区间缓解通胀压力。2010~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原因既有外部输入性的,又有内源性的。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已接近上轮调控的最高水平,货币政策运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适时调整汇率波动空间扩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在利率上升以及升值预期共同作用下或将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我国,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压力,不但增加我国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甚至还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目前,每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浮动空间为 5‰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中间价浮动空间为上下 3%浮动,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加,目前的汇率的浮动空间还需要增加。我国需要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空间,使汇率的波动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化,发挥汇率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汇率“三率齐动”效应缓解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