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控制饮食,你真的会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控制饮食,你真的会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6%的受访者一直在控制饮食,56%的受访者有时候会控制饮食,15.9%的受访者已经开始计划着要控制饮食了,然而,你真的会科学合理地控制饮食吗?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恐怕这是每个人从小就谨记的饮食“规则”。如今,细细咂摸,这一“规则”实际上是对进食的“质”与“量”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但是,对于饮食的控制,到底何为科学而适度,何为盲目而过度呢?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你控制饮食的“机关”呢?因控制饮食而导向“素食主义”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控制饮食,为美丽还是为健康?

控制饮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合理,但事实上,不少人都有着极端控制饮食的痛苦经历,他们或断食、或绝食,也有少数人“故意”暴饮暴食。“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仅19.1%的人从未有过极端控制饮食的经历,在其余多达八成的有着极端控制饮食的经历者中,25.8%的人是为了减肥而有过断食经历,25%的人有一个阶段单纯是因为不想吃东西而被动断食甚至绝食,17.3%的人受心情影响而出现极端的饮食行为,12.6%的人则是因为药物等作用的影响,0.2%的人是出于其他原因。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减肥算是最“正常”的控制饮食的理由了。几乎所有的女明星都有着控制饮食的“血泪史”。不过,女明星控制饮食的初衷就是为了“上镜”效果,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则又是另外一种动机了。

“您是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面对这个问题,56%的受访者表示“有时候会”,19.6%的受访者坦承“一直在控制”,15.9%的受访者“已经有控制饮食的计划了”,其余8.5%的人则“不会控制饮食”。

那么,高达九成的控制饮食“践行者”们的动机何在呢?调查显示,在这些人当中,42.7%的人是为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37.1%的人是受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为了减肥或控制体重的占比32.5%,为了保持健康体质的人占比25.2%。

看来,对于普通人而言,“美”并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第一位。

慢性病虽然不如癌症说起来那么令人恐慌,但事实上,它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了解,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全国近1/5的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问题不断攀升,像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指出,近二三十年,城乡居民谷类食物吃得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主食吃得越来越少了,而动物性食物即鸡鸭鱼肉等吃得越来越多,吃的盐也还比较高,近20年油的消费量也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中就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对动物性脂肪的摄取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比率。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是增加居民患慢性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我国制定的居民膳食指南早就制定了饮食控制标准。油、盐的摄取量是最先被老百姓接受并践行的。众所周知,我国虽然区域辽阔,但在传统饮食上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大多数地区口味偏重,油偏多,尤以北方地区为甚。按照膳食指南制定的标准,推荐每人每天摄盐量为6克,食用油的标准是25克。从前述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人们在控制饮食的动机上已经趋于理性,把防治慢性病放在了首位,此外,为了保持健康体质而控制饮食的人也看到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对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国际上也早有研究,多年前盛行的“地中海饮食”就是典型例证。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至今都在向世人推荐这一饮食范例,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还可以保护大脑免受血管损伤,降低发生中风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因为它的健康性,地中海饮食被看做清淡并富含营养的饮食标签,无论从油的使用还是盐的控制上,地中海饮食都比较科学。

而对于一些有可能致癌的食物,人们更是给予了强烈关注。“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对于烧烤、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的态度,大多数人都会谨慎对待。59.4%的人不会完全拒绝但是会尽量少吃,23.2%的人完全不吃。

“素食主义”渐盛行

随着国人对于健康的越发重视,曾代表着一种清心寡欲的“素食”、“素斋”,如今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与健康、时尚密切相关的流行趋向。有人把素食当做舌尖上的偶尔调剂,有人把素食与信仰联系起来,有人认为素食就代表轻体,还有人是为了心脑血管的健康而被动“素食”……随之,各色素食协会应运而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不少人以吃素食为高生活品质的象征。

“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最受欢迎的控制饮食方法”中,完全素食排名第五,位居第一至四位的依次是:荤素搭配、适当减少饭量、不吃零食、粗细粮搭配。

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站到“素食主义”的队伍中呢?调查结果显示,62.2%的表示有可能会尝试,31.9%的人完全不会尝试,5.9%的人已经成为“素食主义”者了。

在2013年底,美国人道对待动物组织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作文比赛,题目是《我为何要吃素》,有超过1100位的素食者投稿,讲述他们由肉食者转变为素食者的心路历程。除了出于保护动物的初衷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认为吃素更健康,有40%的文章提到了吃肉与心脏病、中风、结肠癌、癌及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还有超过100个人提到,在选择吃素之后,他们不但变得更有力量与活力,还减去了过重的体重。

“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对于完全素食的态度不一。38.1%的人认为纯粹素食对于健康的利弊相当,20.4%的人认为是弊大于利,13.9%的人觉得不好说,12.4%的人认为利大于弊,认为有利无弊的占11.9%,仅3.4%的人认为有弊无利。

在“范志红-原创营养信息”博客中,知名营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详细说明了自己对于素食的见解。范志红写道,素食带来的各种良好的身体感受,其实都有着最基本的科学道理:各种蔬菜水果、杂粮豆类、菌菇薯类含有多种溶性维生素,钾、镁、钙等矿物质元素,膳食纤维和低聚糖,大量抗氧化物质和一些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成分。只要素食者的食物结构合理,并注意对特定营养素如维生素B12、维生素D和维生素C等进行补充,即便纯素食也能够保持健康。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素食,未成年人、孕妇、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身体虚弱的老人等是不适合吃纯素的。

范志红在生活中更倾向于“一荤三素”的格局。范志红不会排斥肉类,按照膳食指南,每天每人可以吃50~75克肉,但是她说,在自家的饭桌上,素菜还是占据了上风,“通常是一顿饭要吃三四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