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飞特族”职场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飞特族”职场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本芥川奖夺冠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意外畅销,这是不是也预示着2008年的中国会是个”飞特族”爆炸的时代?“飞特”已不仅仅是个职业选择,更成了一类生活,一种态度,一次面对城市现有规条的完美逃逸――或许,现在的它还不够完美。

上个世纪,人们为得到稳定工作而沾沾自喜;到了这个世纪,人们却为同样的状况焦虑不安。稳定,往往意味着牺牲了自由,变卖了选择,放弃了变化,而这一切对于追求个性、变化、不安、躁动的一代来说,却是生命的关键词。

“如果真爱我,请放了我!”他们大声对那些既有的观念说。

他们开始“飞特”生活,身上烙上飞特特质。他们相信人生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犯不着为了一点点报酬,牺牲宝贵的自由。

他们既不会游荡于城市之间,变成新款的流浪者;也不会钻在家中无所事事,`着脸做个“啃老族”。用一技之长,他们挖掘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按自己意愿,能否过得更好?

不是所有人都和我想得一样,但我就希望胸无大志地活得漂漂亮亮。

他们的飞特生活

马青27岁,翻译

马青最讨厌的事是被闹钟吵醒。

“晚上可以工作得晚点,早晨,我喜欢自然醒。被闹铃吵醒,一天心情都会变得超不爽。”他惧怕早起,惧怕闹钟,惧怕打卡这件事,还惧怕上海的交通。这些事让大多数上班族心有戚戚,却又不得不每天轮回面对。

这也成为一个“飞特”诞生的重要理由。

刚从学校毕业时,马青也有按部就班的阶段。他在青岛的一家私营老板手下痛苦生存。“作为新人,没有任何机会,没有重要工作交给你,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学意大利语的他,特长被淹没。最受不了的是老板的管理理念――“就像农场主”:对所有人肆意支使,动不动就拍桌子骂人,感觉付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份一千来块钱的工作,马青忍了两个月不到。

就像大多数人对“80后”的印象:这代人无法忍受自由被侵害,他们不愿为那微薄的工资出卖自由,变成平庸乏味。商务楼在马青眼中就是一个个盒子,被这些盒子困住,不值得。

直到2007年,马青才真正将自己的“飞特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和上班一样,基本每月20天会忙。”之前在多家意大利公司供职,让他积累下单干的人脉,“不然,我去哪里找客户呢?我不可能到餐厅酒吧见外国人就问,你需要翻译么?”

但和通常人们以为的“飞特”不同,马青对翻译工作并没那么多认同和成就感。“我很务实。这份工作,轻松、舒服,所以我去做。我并没有passion。”和同龄人一样,马青缺乏经济概念,不做人生大计划,“每个月大部分钱不知去向。但我不在乎。”现在月收入大大高于格子间里朝九晚五的小白领,“我的收入也就是外国小职员的水准,但在国内花费,这其中的落差让我过得很舒服。我不追求奢侈品,干净、平和、安静的居住环境是我最大的要求。”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现在的他满足而幸福。

没工作的日子,马青是超级恋床的人,随时准备放倒:窝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看碟片;要不就走到阳台上吹风、晒太阳。偶然的小失业,让他心慌,好在很快能回归正常运转;偶然也有点怀念“一早到单位,喝茶看报,和同事闲聊”的日子,但再也回不去了。

飞特箴言:

1. 心态要好。以前出了问题,有公司出面帮你解决,现在是独立的个体,只能自己去解决。

2. 要学会和自己独处,孤独是常有的情绪。

3. 拥有一技之长――真的可以让你养活自己的那种能力。

来势汹汹“飞特族”

“飞特族(Freeters)”可不是新词汇。它在1980年代的日本风风火火地流行,直接后遗症便是我们在日剧看见的那些无事四处闲逛、拔腿就能远足、以谈恋爱作为主题生活的角色――和另一类办公室职员角色处于截然两个极端。

日本泡沫经济让大批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的方式维持生计,在被迫或是主动选择之下,渐渐形成了飞特一族。“Freeters”可拆解为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工人”(Arbeiter),准确表达出这批青年对于自由生活、工作状态的追求。他们向往“超值人生”:付出较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生活自由度和生活享受。

强调集体的意识已开始瓦解,转向强调个体。中国大都市,开始出现“飞特族”。他们打破了传统就职观念,于现存经济大环境下,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飞特族”的成长特征

1. 成长于大城市,接触更多机会和不同观念。

2. 有良好的家境,没有责任和负担。

3. 有投入的爱好,希望能够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4. 强调自我,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高要求。

5. 追求自由和个性,调换工作在他们看来绝非问题。

6. 人际关系令他们极度反感,他们处理事情的思维更单纯。

彬彬27岁,摄影师

彬彬决定从电视台辞职的时候,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自己真的是一时冲动。从有这个想法到递上辞职报告就一个月的时间。”Freeter跟随了内心的声音,而非理性的思考。“我学的是影视编导,在新闻中心做的是摄影剪辑,但我就是喜欢摄影。”气场不合吧,彬彬在这份看来充满新鲜的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他甚至可以清楚看到今后的自己――也许10年,20年都是如此。他决定插手自己的人生,用萨义德的说法:准备重新写一本自己的故事。清楚记得那是六月。彬彬对自己说,就当放了个暑假。他成为“无业游民”,每天看看碟片、四处溜Q溜Q,用之前的积蓄买了台不错的相机,随便拍拍,”那时候用胶卷,天天都在烧钱。两个月里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对金钱数字极度钝感,到卡内的数字低于1000元,彬彬才开始发急。

参加了摄影师培训课程,遇到的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70来号人,就十个年轻的。这些人大都来技能培训的。”其中一人在台湾婚纱公司打工,一个月包吃包住,工资300块。做得很苦,日子拮据,却依旧坚持着。“从他们身上,我开始懂得,既然自己做出了决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80年代的人,对“职业”这个词已然淡化,不像上一辈希望将工作稳定于一个企业,终老一辈子。飞特将职业看作是自己的事情,这个职业有很多部分组合起来,变为一种生涯。

有了自己的Studio,彬彬抱的态度:有事则去,无事就空关。比起公司化的Studio,“我在经济上做得不好,但是我也不希望做得好。”也有过一个月赚的钱只够支付房租的焦虑日子,但一切都被视为飞特的必经磨难。

“未来的生活和现在应该是不同的。”彬彬希望能尽快找个赚钱的方法,把摄影“养”起来,变成纯粹艺术行为,做些幻灯片艺术展。现在的他,还被工作牵绊着,“一年里,自发去按动快门的时间很少。”他已经想过了退休,“我不像有些人,说要赚够多少才退休;我给自己限定一个年龄,不论有多少钱都退休。”

也许退休后,飞特才算真正Free。

飞特箴言:

1. 目的性。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再去做。

2. 有毅力,学会坚持。

3. 悠着点,不要激进。过去浮躁地“不屑很多人”,如今学会从每个人,每次谈话中学到东西。

小麦30岁,SOHO媒体人

麦小麦辞职做单干的年代“自由撰稿人”在国内还是个新鲜词,她绝对算得上“飞特”的前辈人物。她希望避开的东西很多,避开即便什么也不做也要呆坐耗时间的办公室;避开那些永远无法应付也不想纠缠的办公室政治;避开那些没法回绝却又兴趣索然的委派任务。“或许是我运气不佳,要是有个轻松自由如愿的工作,我就不会成飞特了。”

“有一段时间,我妈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女儿在做什么。”长辈的观念里,没有稳定的职业,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守,总有点悬。这一切恰恰是新一代厌烦的。“我让她去替我拿稿费,当看见我稿费一笔笔来,也不少,并有各种杂志寄来,她才渐渐放心。”

虽说小麦身边越来越多的“飞特”后来跟上,但当她参加聚会时,自我介绍说“自由的SOHO媒体人”,还会遭遇身份的尴尬。大家有丝羡慕,冲着“自由”两字,但又有些吃不准,心想“你搞得掂么”?

飞特族,就是寂寞的自由。谁都爱自由,谁又知道真正的自由其实很寂寞。接受自由,就要接受自由背后的寂寞。

我尝试过夜猫子的生活,但不适合我。“麦小麦一般早晨八点起床,这在一批不到天亮不上床,不到中午不起来的“飞特”中,很特别。别人称赞她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其实,我身边有些人,为自己安排很多工作,和他们比较,我还好啦。有时候我就比比老同事,赚得差不多,我就对自己说,可以了。”

小麦成为“飞特”前在媒体混,现在变身为party召集人,因为她最空。很得意一点就是朋友来问“谁有空陪我去旅游”时,小麦总能立刻说:我有空!

飞特族的工作随时都能放得下。

各式各样的活动,吃饭、泡吧、下午茶把生活填满。“我和朋友联系很紧密,我是喜欢扎堆的人。媒体圈这个原本松散的网络,一旦你疏于维护,它就不再紧密。”

如今麦小麦有了孩子,带孩子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她给自己两年时间陪孩子长大。“这算是一个非正常的状态”,对其他人来说有点奢侈,她却乐意停顿下来。

飞特箴言:

1. 不适合没安全感的人。因为飞特处于松散的人际网络中,只有勤快,它才会紧密。避免陷入人际关系的荒漠。

2. 没有一定的资源,不要做飞特。没毕业的学生就想着做飞特,缺乏人际关系平台,操作起来不现实。

3. 还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专家意见:

卞秉彬简介:

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创始人,率先将职业顾问理念引进中国,被誉为职业顾问第一人,2001年度获得CHINASTAFF亚太地区人力资源经理人奖,2005年度获得美国人民对人民组织颁发的杰出贡献荣誉。现任中央电视台特约人力资源顾问,多家知名企业的常年顾问并开设职业咨询专栏。

你适合“飞特”吗?

“飞特”对于刚毕业的人可行么?

卞秉彬:飞特为有着“浪漫的就业理想”的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职业发展上,就业的想象力、为自己设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就业可能并非自发、内在的需求,而是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人在拥有自由的选择后就有了动力因素,会有更长久的职业成长。

“飞特”会有哪些优势?

卞秉彬:机遇考量上,“飞特族”大大高于一般的就职者。因为他们的变化大,会接触很多差异性的东西,遇到未曾触及的东西。如果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很好地串成专业线,当然会非常成功了。这里要提示的是,必须事先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如果所有的经历是一团散珠,无法串起来,那反成弊端了。

一般人有三年的就业心理准备期,然后就会出现软弱症状,出现迷惘,但“飞特族”可以说提前就已有了这样的准备,已经有了就业上的自觉意识,就这点来说,可以说是超前的。

现在国内的环境接受“飞特族”么?

卞秉彬:现在中国是一个“制造”国家,但是它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创造型的,也是现阶段最匮乏,最渴望获取的。飞特族身上具有的独立自我意识,是时代需要的!也许,没有“飞特个性”还不行呢。长期稳扎在一个岗位上,必定对其他的领域缺乏把握能力。

你会给“飞特们”哪些建议?

卞秉彬:“飞特族”首先需要自我肯定,问清楚自己,想不想这样做。如果自己真的不希望趋同,就要对抗坚持下去。(遇到硬件上的困难呢?)可以尝试降低自己的物质水平以及通过借贷等手段去渡过阶段性的瓶颈。“飞特族”要勇敢去做,更要有胆量去接受失败,挫折和风险中的经验都会是财富。“飞特族”的优势是应变力,想象力,个性和意志力。就单一项目来说,飞特族还是相对稳定的。一个需要他们的工作,也许正是要他们“飞”和“特”的个性。

有“飞特”的思想是好的,毕竟思想行动影响方法习惯,方法习惯又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