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单电路不简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而,两次试教后,我的感觉是,简单电路不简单。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分三块:一是电路概念的得出,二是开关电路,三是拓展应用。在分析教材时,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在拓展应用上,最容易解决的是第一环节,电路概念的得出。
第一次试教时,认为是最容易的第一环节却成了课堂行进过程中的暗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有小灯泡、电池、电线。
师:猜一猜,老师要让大家干什么?
生:让灯泡亮起来!
师:你们真聪明,各小组就用老师给的材料连一连,看谁先让小灯泡亮起来。成功后,将连的方法在纸上画出来。
学生分组实验。
课堂上后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忙成了一团。
然而,我在巡视时,心里却凉了。在规定时间里,全班只有两个实验小组让灯泡亮起来,其中有一组还是看了先成功的一组才知道怎样连的。接下来,我只能让成功的一组上来展示,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学生知道连的方法,却说不出所以来,我只能自己把电路的概念端出来,否则再纠缠下去,进度控制不了。
课后,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一环节是整个课得以落实的前提,如果学生不能明晰什么是电路,后面的内容很难深入。第二次试教我把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彻底进行了修改,并将一课的内容分成两课时来上。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自己画的图连接。
老师巡视,感觉与上次试教明显不同,一半以上的小组是正确的,方法上有用一根电线的,也有用两根电线的,电池、灯泡接的部位次序上也有变化的。
学生在交流比较后发现,正确的连法就像给电铺了一条通畅的路,这就叫电路,这条路应该是闭合的。
启示:
一、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在初备这课时,我是站在一个对电路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成人角度去理解的,认为学生也会和老师一样去想、去做。然而,学生对电的认识基本还是一个盲区,在他们眼里,电池里存放着电,只要把电线一头连上去,电就会出来,有的学生见一根线不行,就把两根,三根并在一起,继续做一头连电池,一头连灯泡的事。成人觉得可笑,学生却乐此不疲。错误的前概念制约了学生思维,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表面上看似自主探究,实际是无效的活动上。正是如此,我在第二次试教时,重点让学生去了解小灯泡的结构,电池的特征。让学生浅意识知道电池的正负极、小灯泡的连接部位。
二、要吃透教材
科学教材与其他教材不同,即使高年级教材,在样式上也是图文并茂,且图多文字少。因此,对书中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细细品味,仔细推敲,揣摩编者的意图。如在本课中,书中有小灯泡的剖面图,连接示意图。这不是让学生去照着图连一下,而是在提醒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小灯泡的构造,学会用图来表达方法。至于何时画图,是在连之前画,还是在连之后画,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关键看教师如何用教材。
三、扶和放的选择
科学课新课程标准非常看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然而,探究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当学生面对全新的知识时,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扶得多一点,放得少一点。有了积累后再扶得少一点,放得多一点。在本课中,我的第一次试教开始就让学生放开动手,事实证明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很盲目,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第二次试教时,第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放在扶上,让学生真正明白电路的含义,形成良好的基础。在二三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探究,特别是第三环节,书中是让学生连一个红绿灯,而我改成了电路设计大赛,用指定的器材,看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电路。学生表现非常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丹阳市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