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提琴教育论文:儿童小提琴教育的特性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提琴教育论文:儿童小提琴教育的特性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司绍润

教学方法

1.业余启蒙教育以集体课为主,集体课的长处是节省师资力量,普及率高,在课堂上把齐奏教学与个别检查讲解结合起来,可使大家互相观摩、扬长避短,同时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对少儿的学习和兴趣培养有一定影响。有了齐奏课的基础,今后也有利于开展重奏、合奏课,更有利于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2.以鼓励为主,发现孩子取得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在模仿演奏时,可以夸大其错误,与正确的演奏形成对比,使其从感性上知道错在哪里,并主动去改正错误。3.教学的方法是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指法和音准,其次分别是节奏、弓法、速度、力度等。这种方法,我认为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看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儿小提琴教学的特点

1.左手的功能性训练。有人把小提琴的演奏比作指板上的体操,它对左手指的均衡性、耐力、独立性、灵活性的要求很高,左手指必须服从音乐作品的需要,在张世祥和舍夫契克的作品中,都有专门的左手指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作品的左手指训练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具体到某首作品训练,先用分弓练习手指的均衡性,把握好作品的节奏。为了防止手指疲劳,可把作品分成几段来练习,待掌握好均衡性后,手指有了一定的耐力,便可以提高练习的速度,采用连弓加以训练。在张世祥《展望》教材的手指独立训练中,要求学生在初学阶段,用1/8的弓尖,每分钟60拍,练习连弓三连音。待手指完成独立性训练后,把速度逐步提高到120拍,上半弓,一弓12音演奏。最后用长弓,速度180,一弓24音背谱演奏。当学生达到这样的训练水平后,就具备了今后学习三个八度的音阶和琶音的大连弓练习的实力。这样的训练不能急进,有时候要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效果。在学琴的每一阶段,都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手指练习,要求学生在练琴前先背谱演奏一遍。既达到手指预热,又保持手指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然后再进行音阶、练习曲、乐曲的学习。2.换把的问题。换把扩大了小提琴的演奏音域,丰富了音色。换把由整个左手臂的屈伸动作来完成。初学者在二三度小音程换把时,往往左手拇指固定在琴颈上不动,靠手指的屈伸来换把。这时必须让学生分清手指的伸展与换把的区别,伸展是拇指不动,手指的前伸或后仰来改变音程,换把是拇指必须随着整个左手到达新的把位。在大音程换把中,靠手指的伸展无法完成。因为拇指不动,我们的左手无法在新的把位上建立正确的手型关系,无法在新把位上持续演奏。所以,常常是琴的部分或全部重量靠左手支撑,左手负担过重,换把时,孩子的拇指若参与动作,琴会跟着移动或掉下来。解决的方法是左手离开琴,把琴夹半分钟或更长时间,使孩子明白琴是靠左下颌与锁骨把琴夹住,左手不必有任何负担。换把的动力来自左手肘的伸缩,拇指与换把的手指同步、同向运动。在一把位一指小二度的换把中,更能从视觉上表现出,拇指移动的位置比一指还要大些。3.小提琴教学中的相对论原理音乐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旋律与和声),音与音之间既有流动的旋律性,也有空间上的和声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单个的柱式和弦具有固定的空间,而和声之间的连接与转换又不断地改变这些空间,同时,和声之间连接又产生了旋律,和声与旋律之间的交织、运动便产生了音乐。在小提琴多声部作品的教学与学习中,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小提琴是旋律性乐器,和声连接时都有旋律声部,找出旋律后,教师可用钢琴或小提琴带领学生视唱几遍,熟悉后,可采用分解法,先把复杂的和弦及音程分解,解决好左手指在指板上的音位问题,即把握好音程之间的关系和音准,用分弓试奏(分解和弦),试听,然后再掌控音群之间的节奏。待熟练后,再用解决弓法。最后我们再试着用正常的速度、弓法、正确的音色把这段乐句表达出来。我们往往把一些复杂的连弓全部用分弓的形式标示出来练习,按照每拍的节奏规律去练习,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因为乐曲表达的需要,我们往往是尽量用少的时间对空间进行压缩。但在教学中,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时间来赢得更广阔的空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在小提琴的学习中是很有必要的。有关左右手速度快慢的相对论,再举两个实例:在颤音学习过程中,很多初学者往往是右手运弓速度太快、运弓过长而影响左手的灵活。因为快速的长弓,弓毛和琴弦处于一个紧张的关系中,右手对弓杆的控制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左手指的僵硬、高抬。这样,左手指失去灵活性,演奏出的颤音就会呆滞、缺乏表现力,甚至造成颤音密度不够,时值不均,在演奏短时值颤音时更明显。解决的办法是在练习时,右手尽量使用缓的弓速、短弓,尽量使用弓杆与手臂的自然重量,右手松弛,把注意力放在右手,本音手指固定,颤音手指尽量不高抬,颤音的手指指根关节放松,作快速均匀地起落,这样的颤音效果松弛、均衡、细密,表现力充足。在快速三连音连弓时(例速度每分钟120拍,一弓24音,8拍),初学者常出现长弓拉完,还有许多音符没完成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运弓速度快了,其实这是一个理解上的偏差。初学者往往认为乐曲的速度快,左手指便快,右手的运弓就快,这一原则在快速分弓时适用,而连弓时不适用。再快速的八拍长弓也是一个很缓的长弓。因此,快速的大连弓是左手指的快速(一拍完成3个音),而右手运弓必须平稳、缓慢。练习的方法是先用1/8的弓尖(因弓尖较难控制),一弓一拍三连音练习指法、把位、音程、节拍、速度,熟练后用上半弓四拍拉完十二音连弓演奏,最后用长弓八拍二十四音演奏,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时我们发现,右手拉八拍,左手已完成了二十四个音符。4.孩子的模仿能力孩子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模仿能力特别强。在小提琴集体课教学中,笔者曾做过对比试验,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学琴,分成成人组和少儿组。如进行右手运弓训练时,成人的运弓动作时常滞后,跟不上节拍。少儿组在服从命令听指挥上明显优于成人组。课后,在和成人组的讨论时,他们认为成人思维具有习惯性以及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个人行为方式具有固定模式,在学习新知识时这种固定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成为学习的主要障碍。少儿无这些心理障碍,当教师下达指令后,他们马上就去执行,哪怕执行的过程中有些失误,经模仿与重复练习后也很快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当然,成人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强于少儿,这样的互补性使我们要求家长在早期的教育中应担当课后训练的家庭教师。根据儿童早期学习的模仿性特点可知,教师的自身示范演奏能力对孩子早期教育特别重要。当然,现代的视听教材特别丰富,也可作为课后练习的参照。下面我们将从运弓、弓速、节奏、音高等方面来说明模仿教学的重要性。右手运弓的模仿: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来自右手的运弓,各种不同的弓段涉及了右臂的肩、肘、腕、指关节的协调运动,同时运弓也与触弦点、弓速有关,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力学和声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如何持弓、如何运弓,而是把重心放在设计好合适的弓段上,充分运用弓子自身的弹性及右臂的自然重力,调整好右臂、琴弓、琴弦之间的关系,放下不必要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教师领奏,学生模奏。即使学生的动作不是十分到位,也可先放在一边。教师在听辨过程中,根据学生发音的情况,找出其演奏的错误,再给以夸张模仿,然后再用正确的演奏加以对比。学生能从感性上理解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和练习,教师再分析形成错误的原因,让孩子对学习技术难度由感性向理性转化,这比直接指出孩子缺点和讲道理更生动、形象、具体,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乐于接受,提高学习效率。在运弓速度快慢对比上,我们可以运用切分节奏加以强化训练,如分弓演奏八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组合的切分节奏中,因为音符时值的不对等,拉弓用的太短,推弓的长音就没有足够的弓段长度来支持,这时拉推弓就必须采用不对等的弓速。假设拉推都用长弓,从音符的时值来分析,附点四分音符是八分音符时值的3倍,这就要求在弓速上,八分音符的拉弓是附点四分音符推弓速度的3倍。因为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在长音符的推弓上,我们在快速拉弓时,要减轻食指对弓杆的压力,以避免不必要的重音产生和快速运弓过程中挤压琴弦的现象。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理解至关重要,学生经过几次模仿往往就能很快解决实际演奏中的难题。节奏模仿:少儿在对音符的时值和拍号有了正确认识后,应及时地教会正确的数打拍子的方法。打拍子方法有三种,即右手和桌面击拍、双手击拍、右足尖击拍。因为拉小提琴需用双手,所以右足尖击拍很有必要,一开始教会孩子击拍演奏,对建立少儿的内心节奏有很大的帮助。他们的形象思维丰富,要对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归纳整理,分别注上不同的象声词,激发少儿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节奏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节奏的记忆、掌握。音高的模仿:在业余小提琴教学中,我们没时间对少儿进行长期的视唱练耳训练,但是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音乐,只是没有上升到对音高的理性认识层次。小提琴左手一把位一指位置很重要,初学者对音高的把握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一指没有立起,初学者认为指尖和指板接触面越大,对音准越有帮助;其次是自己对音高的听辨能力有限。在此,有必要使初学者明白,指板上的音位是固定的,手型在指板上要服从音位。这就好比练武者走梅花桩,落脚要准,否则就会踏空摔下来。这个准,即是拉琴时一指落下的位置一定要准确,指尖和指板的接触面一定要小,指尖不能用力压指板,以利于在音准有稍许偏差时能及时调整(这种情况即使大师级演奏家亦不可避免)。

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一指的音准,对有偏差的学生,教师在检查学生手型的同时,用钢琴或自己的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要求学生调整一指,直到音准满意为止。一指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其它三个手指的参照,处于核心地位。一指的位置准确了,其它三个手指的相对位置才有依据。少儿只要坚持长期地正确训练,对音高的正确听辨必会有很大的进步。这种训练方法,我们可用一句经典的话总结:“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谱演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的演奏离不开乐谱,没有乐谱就拉不了琴。有的孩子技能已经达到四、五级的水平,但在视谱方面,只认指法,不识音符。例G弦一把位C大调,指法手01234,音名是GABCD,唱名是sollasidore。你问他该手指音级是什么、唱名是什么,他却茫然不知。看着指法拉琴,只会拉,不会识唱。内心没有旋律地机械练琴,这与音乐表演艺术的要求相违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只识指法不识谱,对乐句、乐段、音乐作品的结构及音乐发展的规律认识不清。也就是说,孩子的演奏是盲目的、机械的,所以说孩子学琴前是需要识点乐谱的。儿童的记忆力是成人所不及的,而且孩提时形成的是长期记忆。在阶段性学习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求孩子在考级考试、比赛、音乐会表演过程中背谱。就某一首乐曲而言,当孩子的演奏技术障碍排除后,教师及时地给孩子分析乐曲基本的调性,找出作品的动机、主题,分析乐句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品的结构,找出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逻辑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对作品整体地把握和背谱记忆。让学生认识到小提琴和乐谱只是我们记载音乐、表达音乐的工具,最美的音乐还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中。背谱演奏可使学生脱离视谱,不必过多地受到弓法、指法、速度、表情术语等方方面面的束缚,它可以培养学生在表演时的“忘我境界”,更有利于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背下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使他们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有了参照物,而这些保留曲目将成为他们终身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