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年鄂托克,有一群恐龙路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年鄂托克,有一群恐龙路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恐龙走过的地方

看过无数的恐龙展,以及无数的恐龙科幻片,没想到有天可以触摸到真正的恐龙脚印。

在内蒙古鄂托克旗的查布地区,一片辽阔的荒原上,着一串串奇特的大脚印。听当地人说,当初这些大脚印被牧民发现时,以为“神鸟”飞落人间,众人将其奉为吉祥之物。

随着岁月冲洗,脚印越来越多,后经地质专家鉴定,竟为“恐龙足迹化石”。在查布地区,人们迄今已发现了16个恐龙足迹分布区。

到达鄂托克的第二天,我就见到了恐龙脚印化石。那里被命名为8号点,已建起一个保护展馆。工作人员说,查布地区是沙漠性草原,下雨后,地面上的砂土被冲掉,露出古老的岩层,恐龙脚印就留在那上面。由于风化得太厉害,所以就盖了个屋子,让这片脚印化石免受破坏。

细细触摸那一串串脚印,仿佛看到恐龙刚刚从草原上走过。恐龙尾巴拖在地上留下的印记看起来更加好玩,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我脑子里不禁冥想一幅场景;

一只恐龙在河边走过,笨重的躯体让其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食肉龙与食草龙在湖边相遇,一番搏斗后,留下了一片杂乱的脚印……

8号点展馆后面有一条冲沟,从剖面上可以看到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恐龙脚印、狼鳍鱼等化石随处可见。工作人员随便敲开一块石头,就找到了一只小乌龟的化石,黑色的龟壳上纹路清晰,但它确实是石头。

下午时,草原上下起了急雨。雨后,有的恐龙脚印被冲毁,但又有新的脚印被冲出,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它在你面前变幻出不同的场景。我们不禁感叹,在查布这片大草原上,不知埋藏了多少脚印和化石,不知有多少未知之谜在等待着时间的解析。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又看了9号点、11号点、5号点等不同位置的恐龙脚印化石。脚印里填满了砂土、羊粪,甚至长着小草。当我把它们清理出来时,就像是发现了一串串远古生物活动的密码。

同行的李健军是国内专门研究恐龙脚印的专家,他说,通过对恐龙脚印化石的解读,可以获得其骨骼化石无法提供的信息,包括恐龙的奔走速度、恐龙世界弱肉强食的打斗场面、恐龙行走的姿态、群居还是独居生活等。由于足迹是原地保存的,因此通过对恐龙足迹围岩的研究可以准确地了解到恐龙生活的环境等信息。在他的解说下,我这个门外汉,也仿佛看到了恐龙时代的生活情景。

苏北沟穿越时空

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能像大自然这样,可以将亿年的时空凝聚在一起。在苏北沟,你会顿生人类生命短暂渺小之感。因为在这里,即使是一面不大的山体,你也可以看到相差数亿年的岩层。

进入苏北沟之前,我们先要穿越千里沟。沟很宽,两边的山却不高,地面以下不太深处就蕴藏着煤。为了保护环境,小煤窑都关闭了。一排排无人的建筑以及散落的旧机械,给人诡异而荒凉的感觉。

更令人吃惊的是,临近千里沟的末端,还有一段秦代修筑的长城。年代太过久远,长城只留下一线乱石堆,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沟底。

顺长城爬上山顶,眼前突然一派壮观,整个阿尔巴斯山脉尽收眼底。一面是桌子山巍然屹立,一面是矮小圆浑的小山脉,沟沟壑壑,连绵不断。一条公路逶迤而来,偶尔驶过的汽车显得特别孤独。

苏北沟以一大片地质断层来迎接我们,原本深埋地下的、不同年代的岩层因为地壳运动,一下倒转过来,由水平排列变成垂直显露。向导挨个介绍说,这个是寒武纪的,这是侏罗纪的,这个是太古宙的。它们形成的时代相差都在亿年以上

拐进苏北沟后,公路没有了。峡谷边上有小股的水缓缓流淌。

苏北沟全长20公里,是审美的天地,更是求真的课堂。

在一面峡谷剖面上,上下分布着红色、棕色的石头,地质学家说,上面是元古界的,下面是太古界的,相差数十亿年。

在苏北沟,像这样的接触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旅行者,我看不透这些地质学中的奥秘,但却在这里看到了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看到了大手笔的时空变幻。

桌子山顶草长莺飞

登桌子山时同行的有摄影师、背夫、当地向导,还有北京的地质学家李老师。我走得最快,顺着一条陡峭山脊,很快就登上了山顶。

在广阔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上,桌子山是第一高峰,海拔2149米。远远望去,桌子山顶部平坦,像一个大桌子摆在群山之中。在那一片高高的开阔地上,有一个敖包,当地人经常在那里举行各种祭祀或庆祝活动。

登上山顶,我发现那里竟是生机盎然,与周围荒凉的气氛迥然不同。时近仲秋,草却长得极茂盛,还开着各色野花,低凹处则长着一两株榆树,在一片荒凉中凭空营造了一片“空中草原”。在这片空中草原走着,不时惊起蚂蚱、蝴蝶,身边还飞舞着小昆虫。一群长得很肥壮的山羊,让我不禁蠢蠢欲动,想在这一片空中草原弹着琵琶起舞。

山顶阳光和煦,微风吹拂,我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天蓝得近乎耀眼,没有一丝云彩,环视桌子山四周,只见群峰匍匐,沟壑纵横。围着“桌沿”,我走了一圈,用了近一个小时。很多时候,只要我再向前走一小步,便有跌落万丈深崖的惊险。

这时李老师也登上来了,手里拿着地质锤,脖子上挂着放大镜。他对桌子山喜欢得不得了,让我陪他在山顶上多呆一会。我们在山顶上走走停停,他不时蹲下身来,用锤子敲击石块。他说,在这层灰岩中,到处可见保存在其中的远古海洋中的生物化石,不知咱们这次运气如何?

听李老师分析桌子山的成因,我又一次走在“桌沿”上;最初,这里是一片海洋,低沉了一层层的灰岩。后来,地壳上升,鄂尔多斯地台形成。在一亿多年以前,桌子山从地下顶起,在上升的过程中,对周围的岩层进行了挤压。他指着山下的小山对我说:“你看,下面的这些都是板状斜层理,南北不同的方向倾斜角度不同。我们刚才走过的峡谷就是张性断层形成的,侧如刀削一般直上直下,再加上流水的侵蚀,变成了今天的这种面貌……”

这一趟旅行,一天的工夫,却让我仿佛穿梭了数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