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秀林及其摄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秀林及其摄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李秀林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但在李秀林眼里,世事世物皆为景,严谨恭正,从不马虎轻率。李秀林的照片张张透露着他对摄影专业的挚爱,张张注满了他对社会的热情关爱。

关键词:李秀林 摄影

李秀林,笔名青河。他的摄影,最可贵的是专注,最难得的是激情,最感人的是真诚。李秀林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雷厉风行,言必行、行必果、有信心、有恒心、有韧性。李秀林拍摄时而像一个战地记者,飞奔在各个不同的火力点,抓拍精彩的一瞬,把拍摄现场当战场;时而又像新闻记者,单枪匹马,披挂上阵,抢抓先机。李秀林的特点是速度,速拍片速配文速发出,以快取胜。

2016年6月11日 ,横冲举办帐篷节簧火晚会,我有幸也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在横冲摄制“荆山探奇”,同时还有县艺术团“楚农耕文化”展演。李秀林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手握相机盯准摄制组专车和节目表演组,穿丛林、抄小路、翻山跃涧,用两条腿追赶车轮。有时为了定格一个画面,举着相机像一尊雕塑一般一动不动,有时为抢拍一个动态景况,山上山下、前后左右地奔跑,任凭汗水流淌,更不顾脚下是泥是水还是蒿草荆棘,相机咔擦咔擦响个不停。

进入拍摄状态的李秀林,是最有魅力的李秀林,专注执着、旁若无人,俨然是一个激情奔放的斗士,把满腔的激情付诸镜头,满腔的斗志喷发而出,势欲把每一个精彩瞬间定格在光影中。

横冲的那一天,李秀林拍节目表演,拍《地理中国》摄制组的荆山探奇,拍簧火晚会,拍五颜六色的帐篷,拍搭建帐篷准备安营扎寨欢快忙碌的人们。他既兴奋到极致,也疲劳到极点。

第二天清晨五点,他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弹起身就冲向横冲山顶的龙脊,拍云海、拍日出、拍朝霞、拍早起观日出的人。拍摄一结束,就不顾疲劳地进行修剪图片、精选编辑、配发文字,经几个小时从几千张图片中精挑制作,将一篇图文并茂、有质有量的新闻第一个发出。这一期点击率空前的高,被多个信息平台转载。有人说,他单枪匹马,一台相机两条腿,竟胜过同行数十人。一时间,李秀林成为了保康摄影业内朋友们的美谈。

横冲帐蓬节,是他拍摄最快意的一次,当时有感于他对摄影的执着和狂热,我为他写了一篇评论:欣赏李秀林的图片,让我情不自禁又回到了篝火节那激情澎湃的夜晚。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天,映红了脸,那跳跃的火星如一粒种点燃了心之焰,又如无形的手,拨动了心之弦。有位作家说,篝火晚会是情侣们的狂欢节。然而,当我置身于篝火的热浪中,在摄影师的闪光灯下,与朋友手拉着手,踏着音乐欢快的节拍,忘情的唱着、跳着时,又何尝不是我的狂欢节?那李秀林更是疯狂,举着相机跟着奔跑着的跳跃舞蹈的人们,飞快的摁下快门。更深,露重,渐渐熄灭了篝火,也慢慢停下了李秀林奔跑一天的脚步。夜已深,兴未尽,清凉的夜风拂面,提醒人早早安歇,备足精神,迎日出,观云海。苍穹的夜空回归宁静,树荫下,草地上,一顶顶帐篷是狂欢后的归宿,静谧恬适,与白天的喧嚣形成巨大的反差,仿佛一片树叶落地,都能听到它触动大地的声音。进入梦乡的人,梦里可存有过心仪的身影?清晨,鸟儿一声声脆鸣,唤醒梦中人。捧一滴晨曦里花儿的露珠,放进心里,从此,心归安宁,一如花儿般灿烂,晨露般晶莹。横冲如处子的心,洁净无尘,涤荡尘世的纷繁复杂,回归自然,回归简单,就如同李秀林镜头下静谧清晨。

在李秀林的诸多作品中,最为感人的还是那幅《空巢老人王绍凤》。照片中老人身着蓝衫,左手端碗,下眼睫毛上挂着一滴泪,发丝如雪,被瑟瑟寒风掀起,虚化了背景,只突出了老人的身影和饱经沧桑的面部。这张照片曾在中国民生杯摄影大赛中获奖。这张照片,李秀林曾在“三万”活动交流上,以《一只眼睛看世界》为题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王绍凤和老伴同是八十高龄,两个人只有王绍凤老人的一只眼睛尚存微弱视力,二老就用这一只眼睛相互支撑、搀扶,一贫如洗的家四壁漏风,眼见寒冬来临,衣衫单薄,床上没有过冬的棉被,李秀林和工作队员们把身上仅有的六百多元钱给了老人。当他们告别老人离开时,一回头,只见老人手里还端着饭碗跪在那里,依依不舍,目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饭碗里,他们被眼前这一幕震惊,飞奔过去搀扶起老人,这一画面永久收藏在了李秀林的镜头里。李秀林含泪讲述的真实故事,让台下无不恸容。会后,财政局妇委会、共青团、工会组织干部职工给李秀林照片上的贫困家庭送去了钱物,在王绍凤家里,很多干部流着泪,自愿捐钱帮助老人,现场共捐赠现金七千多元。

在以后的几年间,李秀林一直关注着两位老人。逢年过节,他带领同事给老人糊墙、种菜园、做卫生。春天,他邀朋友带家人,到老人家里陪老人一起做饭、聊家常、拍照片,直到2014年两老双双去世。李秀林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也收获颇丰,多幅作品被报刊杂志采用。其中《把脚印留在村民堂屋里》,照片上一个身穿玫红毛衣的姑娘,一边与老人聊天,一边跟老人一起摘豆角拉家常,画面有质感,人物神态自然,浓浓的透着亲情,获得中国民生杯二等奖。另一张是为生病老人做饭的照片,一缕阳光穿透屋顶上一片亮瓦,照在灶台上,锅里升腾起氲氤的蒸气,在阳光下呈现出多彩的丝丝缕缕,袅袅烟雾炒菜的锅内向上升腾,锅台边的人映照在光注里,正专心的在往盘子里盛菜,照片明暗适度,那色彩,那光影,那飘浮中的朦胧,美得让人窒息。

最脱俗的照片《最美村医》。这张照片画面简洁但内涵很深。照片以中药房为背景,一整排有着小抽屉格子的中草药柜,药柜抽屉上的药材名儿清晰可见,陈皮、肉桂、防风、当归……照片中的姑娘身穿白大褂,在一格标有麦冬字样并开着的小抽屉前面,正专心的用戥秤测量取中药。画面布局严整,内容丰富而不繁杂。照片上的姑娘名叫庄桂英,大学毕业后,甘愿在高寒偏远的龙坪--保康的当了一名村医。从照片上一眼就看出姑娘的爱美之心。白大褂里面穿着一件明黄贴身小袄,领口绣着几朵粉白带细小淡绿色叶子的碎花儿,一丝鲜亮,为姑娘凭添了些许俏丽。她青涩犹存,略显单薄的身子在宽松的白大褂里让人心生怜惜,神态专注,清丽的脸庞透着圣洁的光。李秀林的相机成功的锁定这尘世至美,把人性美、世间大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雅香幽幽的姑娘,不就是李秀林镜头中一直寻找的最美村医么!

最美意境照片《栽种致富树》。背景朦胧的晨雾,犹如仙女的纱裙,将远山近壑屏蔽得只见忽隐忽现的轮廓,高高的天际上,一队扛着树苗的村民在陡峭的山坡上缓缓移动,从人物肢体伸展幅度,能感受他们负重登山的艰难动感和力度,姿势神态以及树梢上挂着的水壶都分毫毕现,大角度的斜坡更增添了图片的线条美和布局美。这张“三万”工作队帮助农民种植核桃树的照片曾被多家报刊杂志采用。拍摄现场是在一个叫八卦岭的四公里的陡坡上。清晨五点,李秀林同村民一起,肩扛树苗上山植树,这一美妙的画面进入了他的视线,精彩一瞬随即进入了他的镜头,以光影的形式,展现出了晨雾中的村民追求富裕的场景。

在拍摄《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老屋》图组时,我见证了其中几帧图片的拍摄过程。李秀林应朋友之邀,去拍摄久无人烟的许家坡老屋时,车在泥泞的乡村山道上艰难行驶了近两小时后,才到达满目废弃老屋的许家坡,李秀林把相机镜头对准了这些即将消失的老屋,定格出一幅幅的画面。一位从小在许家坡长大的朋友,见儿时的老屋颓败不堪,堂堂男儿顿时泪流满面,围着老屋一圈一圈久久不愿离去,李秀林陪他坐在长满杂草的稻场里,听他讲老屋的故事,往昔的鼎盛繁茂不再,鸡犬相闻人欢马叫的热闹景象不再,两人感慨万千。李秀林感慨之余,随填词《念奴娇・许家坡怀旧》:路入云端,雾缠绕、鸡鸣犬吠朦胧。眼前旧居,竟然是、垣残壁断人空。遍野荆棘,撂荒耕地,瘦竹扶老松。桑田沧海,惹我老泪横纵。遥想四十年前,稼穑飞笑语,金秋银冬。柳绿桃红,衔泥燕、堂前檐后欢腾。故地重游,青山沉寂处,从容杳踪。名言至理,命运自在书中!

李秀林的图片说不上唯美,也说不上专业,但他的图片是大众的聚焦,是平民的光圈。在他的光影中有熟识的面孔,有生疏的身影。从他的光影中能找到我们自己,找到家的方向;从他的图片中抽一根丝线,一头牵着故乡,一头牵着远方;从他的照片里我们看得见生活,看得见忙碌,看得见期盼,看得见等待,看得见真情,看得见牵绊,也看得寻常百姓家不寻常日子。

李秀林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之前他一直沉迷于篆刻和硬笔书法,自爱上了摄影后,但在李秀林眼里,世事世物皆为景,严谨恭正,从不马虎轻率。李秀林的照片张张倾注了他的深情,张张透露着他对摄影的热情执着,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摄影。

期盼李秀林2017年不负众望,再创佳。

(作者单位:湖北保康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