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摄影师带入另一个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摄影师带入另一个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摄影节到底能走多远

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酝酿创办的2005年,国内摄影节已经呈现了一股子欣欣向荣的派头。

和名目繁杂的各种当代艺术展一样,摄影节在各地落地生根。只是略不同于当代艺术展的是,摄影节往往更能博得当地政府的青睐。因为时下国内庞大的摄影人群,能把摄影节引向娱乐性质的群众集会传统,这无疑既能增加人气,也能起到“促进旅游、搞活经济、招商引资”的目的。

段煜婷在萌生创办国际摄影节的想法时,就知道“国内的摄影节很混乱,既然要做,定位就要非常明确”,此外,她也意识到,必须找一个眼光长远,不因为眼前经济利益而干涉摄影节运作的地方政府合作。最终她选择了连州。

“当时就跟市长谈,不能保证给你有直接的经济回报,但你要有信念,我们做的是真正值得做的,希望做一件在中国摄影史上真正流下印记的事情。”段煜婷回忆道,连州市长认同她的想法,并说希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摄影家都能来参加这个摄影节。

这个难能可贵的共识,促成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成功举办,而且如段煜婷所愿,没有办成一个“娱乐性质的庙会”,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了它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与其他摄影节比起来,连州摄影展的黑白片更多一些。黑白片代表了摄影艺术的纯粹性。另外,这里的图片比平遥少很多,但质量很高,连参赛的业余摄影师都会认真严肃地对待。”前来参展的深圳摄影团体“银盐社”负责人阿麦说。

“连州的志向就是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国际摄影节永久性举办城市……以它的条件基础,完全不可能受到特别的关注……这个小城市却让人意外地创办起了一个让业内人士也称作是中国真正具有国际性的、高学术水准和高专业水平的摄影年展。”《纽约时报法国版》这样评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这个摄影节到底能走多远,也许它对学术和专业一以贯之的探索上,从小城连州的“志向”上,我们能管窥一二。

为什么今年会关注“新闻摄影”?与之前的主题有什么连贯性吗?

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之中,中国摄影一样。我们在做每一年的连州国际摄影节的时候,都要面对当下的变化,所以这种变化也是正常的。

前三届我们都在探索摄影这种媒介的本体的外延。从建立一个摄影节的角度,做了一些框架性、铺垫性的工作。到7第四届的时候,发现对于媒介本身的探讨还是不够的。这其实也跟第四届总策展人粟宪庭的加入有很大的关系,他凭借在当代艺术界的经验,给了一些很好的指导和建议。

从去年开始,我们希望摄影能更多地针对文化和文化本体发挥作用,把摄影最重要的功能――“面对现实”的功能明确地提出来。在面对和参与现实的时候,摄影与其他媒介相比独具优势。从这个层面看,中国摄影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纪实摄影在很多年里都是中国摄影的主流。

我们觉得不能总在象牙塔里面去研究这个媒介本身。摄影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既然是文化活动,一定要参与到思想层面和整个社会的问题层面,所以去年有很大一部分展览和研讨都集中在纪实上。

到了今年更加直接地把作为记录层面的摄影提出来。这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最直接地面对现实的。

“学术”从一开始就是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特色,为什么它的比重占的分量会越来越大?

我们没有刻意想要强化这一点。大家对连州摄影节评价是“学术性很高,专业水准很高”。我觉得这需要看你具体做了什么事情。这并不体现在喊出来的口号上,也不因为做了大量的学术性的工作。它体现在摄影节的各个环节,主要是展览层面,展览是摄影节的主体构成部分。

这个展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策展人,策展人的学术背景,实际上就决定了展览的学术水准。我们认为好的策展人,不能只有操作经验,他的学术背景、学术观点、以及对摄影的认知和趣味,各个层面都很重要。

跟国内其他摄影节相比,连州摄影节的作品比较少,也显得不那么热闹,为什么?

国内很多摄影节会自发地迎合摄影师,而我们希望通过一个高水准的展览,把他们带入另一个境界。要知道占有中国基数最多的摄影人群,他们所喜欢和参与的摄影,实际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再做一个摄影节,还是只照顾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消费的需求),表面上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实际上我觉得是对摄影师不负责任。我们完全可以做很多迎合他们的事情,做得很热闹,做很多的展览,比如提供很多展场,大家自由布展,但那样的展览出来会是什么面貌呢?

我们做的工作恰恰是非常辛苦的。从摄影师作品的筛选搜集开始,所有的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去制作,打印、布展的效果,都由我们亲自把关。专业性是一定要把持的,我们要对观众负责任。我特别不希望把摄影节办成那种表面看上去是群众参与度特别高的庸俗会展活动。吸引人气某种角度讲,其实是在迎合消费的需求。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我们有一个严谨的步骤:每年会首先考虑今年是个什么方向,再去寻找总策展人,总策展人定了后再去找学术委员会主席,然后在这个小圈子里讨论今年的主题。主题定了以后,再去找分策展人,分策展人提名他们希望推出的摄影家。策展人要把握的不仅是这个摄影家的水平、专业性,同时还要考虑他的作品是否符合今年的主题。

我们特别希望被筛选出的摄影家,在这个摄影节上有最好的表现。而且他们能通过参与摄影节的展览和探讨主题,提升自己。我们也希望当年度的摄影节,对中国摄影甚至是对世界摄影产生影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个操作流程是怎么被引入的?是否参考了国外摄影节?

对,因为欧美国家类似的艺术活动非常多。凡是在专业领域叫得响的艺术活动,都有严谨的操作流程。我现在觉得中国的问题在于,大部分摄影节没有学习这个流程的意识,而借鉴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很排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太庸俗,太不负责任,一开始的定位就错了。不能老看着经济,有时候需要先把文化的东西做纯粹了,至于后期能带给你什么效益,这是在你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基础上去讨论的。你看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活动,他们的城市做了这样的活动收益非常大,但他们绝对不是以经济效益为起点的。

我还要强调的是,摄影节需要把自己的展览提高到美术馆的水平,起码要有这个意识。摄影师很穷的,我们一定要提供从打印到装裱到布展,都不要他们操心。当你做好了这些服务的时候,实际上你的专业水准就有了保障。现在很多摄影师希望参加连州摄影节,因为他们觉得很省心,这里也能让他们的作品得到很好的展示。

你是怎么找到连州的?

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因素,我们也很幸运。他们真的不太干涉专业领域的工作,目光非常长远,没有放在眼前的经济利益上,否则不会允许我们有这样的空间去做这么纯粹的事情,还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即使是受再多苦,有这样一个后盾,我就有力量做下去。

回头看看这五年的办展经历,有什么感想?希望摄影节未来能达到什么效果?

开始做这个展的时候,我甚至不敢想后果,其实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操作这么大活动的经验。第一、二届我仅仅就希望它按照我的要求专业一点、纯粹一点,不要让专业人士笑话。

国外的重要摄影节我都去过,也担任评委。说实话,从展览的思想性、作品的专业性,我们的摄影节非常好,一点都不逊色于国外最好的摄影节。其实中国真的不缺好的摄影师,中国面临的问题太多了,作品表现的内容也很丰富。这个方面我倒不担心,所以我每次出去跟国外同行交流,给他们看我想推介的摄影家的作品的时候,我都非常愉悦,因为这种沟通是非常平等的,而且他们是怀着非常敬佩的眼光的。

不足的是,在整体的运作机制上,还需要完善,需要跟国外的同行学习,连州摄影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有不少问题。

同时,作为一个文化艺术活动,摄影节应该参与到文化发展的核心去,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思想去推动文化的建设,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希望摄影这个媒介能更多发挥参与社会、参与文化话语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