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申曲皇后王雅琴(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申曲皇后王雅琴(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开辟天地

解放后,王雅琴所在的文滨剧团改建为艺华沪剧团,由她担任团长,在开拓新剧目、表现新时代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成绩卓著。王雅琴带领的艺华沪剧团在创作演出新剧目方面一直非常努力,她自己在艺术上也不断有新的追求,先后主演了《皇帝与》、《孟丽君》、《九件衣》、《妇女代表》、《黄浦怒潮》、《金沙江畔》、《不准出生的人》,《丰收之后》和《三代人》。其中《皇帝与》获上海春节戏曲竞演一等奖,《妇女代表》获得华东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

王雅琴的戏路更宽广,塑造的人物更丰富多彩。难得的是,她演不同的角色都能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演来生动鲜活,引人入胜。她演的孟丽君就相当出色,不但形象英俊潇洒,而且运用身段水袖等传统戏曲手段很见功夫。以说长篇《孟丽君》著称的评弹演员秦纪文父女看得着了迷,写信向王雅琴讨教,还到她家里去交流,“孟丽君”同“孟丽君”见了面,有谈不完的话。当时市文化局还安排主演过《勇士的奇遇》的法国著名影星钱拉・菲力普来看这个戏。菲力普看后十分激动,到后台伸出了大拇指,连连夸奖王雅琴:“你演得太好了!”

解放后,王雅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编演现代戏上,在运用戏曲手段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在《妇女代表》这个戏里,她成功塑造了中国新一代农村妇女的动人形象。她对戏中的张桂蓉这一角色的创造作了刻苦钻研,完全摒弃了过去演闺阁旦那种软绵绵、轻飘飘的身段和台步。她演的张桂蓉,完全像一个农村劳动妇女,走路时,脚的着力点是踏实坚定的,重心的位置在脚底的全部。新时代使这个人物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走路步伐的姿态很轻快很自信。戏曲的一些传统手段被王雅琴非常妥帖地用来表现现代生活,像张桂蓉和丈夫争夺柴棒的戏就使用了“一扯两扯”的戏曲身段,渲染了紧张有力的舞台气氛。戏的高潮,丈夫要赶张桂蓉走时,王雅琴用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动作,跳上坑顶,两手分开高举土地证。一个停顿和亮相,把对角色新的理解和戏曲传统手法结合得十分巧妙,成为塑造人物相当有力度的一笔。

王雅琴演的《黄浦怒潮》中的阿英、《金沙江畔》的金秀,细腻真切,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后来她演《丰收之后》的赵五婶也很成功。以前,王雅琴较多从外部形象开始准备角色,为了演《乱世佳人》,她去百乐门和埃尔令舞厅观察外国女子穿裙子的体态动作,学会了用拇指和中指拎裙子的习惯和轻盈纤巧的舞步。在演《天下父母心》中一个吸鸦片的浪子时,她在大世界附近电线杆旁、阴暗的弄堂角落寻找生活原型。而现在,她多演现代戏,认为更需要内心的体验,她扮演《丰收之后》的赵五婶是个利索精明,聪慧能干的农村女支书。王雅琴在台上不是一副干部模样,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相反在处理和丈夫分歧时,语调即温和又严厉,眼神中又疼爱又气愤,内心适着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一位观众看完戏特意等在剧场门口,上下打量着王雅琴说:“侬(你)演伲(我们)农民干部,像透像透。”

由于王雅琴的表演总是从人物性格出发,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她的演唱也很有特点,唱腔文静幽雅,清新隽永,吐字圆润清晰,富有表现力。她善于使用装饰音,运用不同的曲调把不同人物在不同的规定情景里的不同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孔雀东南飞》中“洞房”的反阴阳唱法,细腻表现了刘兰芝含情脉脉,欣喜害羞的心情。《碧落黄泉》中“临终”的基本调,把李玉如的悲欢交加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出来。《丰收之后》中的“劝夫”,根据人物情感发展,创造了新的变化的板式和曲调,展现了赵五婶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的激情。她演唱的《黄浦怒潮》中的“夫妻分别”和《金沙江畔》的“讲故事”声情并茂,脍炙人口,也深受观众喜爱,学唱的人很多。

由于王雅琴杰出的艺术成就,1957年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张庚邀请她专程去北京给全国编导演学习班作戏曲如何表现现代生活的经验介绍。

风范,长留人间

在舞台上,王雅琴是个优秀艺术家;在生活中,王雅琴是一个善良正直、温和体贴的女性。她长期担任艺华团长,不计名利地位,常常把利益荣誉让给别人。政协,文联和剧协给她安排的重要职务,她经常主动谦让。为了坚持演现代戏,她和几位主要演员多次减自己工资,最困难的时候,每天只领五角钱生活费,靠借债典当度日。她的住房很紧,市文化局准备给予照顾并进行补贴,也被她婉言谢绝了。

当时全民所有制的大剧团曾邀请他们几位主要演员进去,但后来都没有谈成。主要是王雅琴考虑到这样一来,艺华就不能再维持,团里大多数人都将遇到困难,因此提出要去大家一起去。这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团里的同志听说后都非常感动,大家决心争口气,齐心协力,把剧团越办越兴旺。

艺华是个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的区剧团,一切开支都依靠演出收入。要说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国营剧团,但是却先后两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巡回演出,产生了很大影响。1960年剧团去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武汉、无锡和南京演了三个半月;1961年又到了福州,厦门、南昌,九江和杭州。这两次巡回演出,经济上肯定是亏的,但是身为团长的王雅琴考虑的是扩大沪剧剧种的影响,很有魄力。而且每到一处,她还注重艺术交流,让大家在武汉学楚剧《打豆腐》,在西安学秦腔《红梅阁》,在河南学豫剧《抬花轿》,回上海后还举行了学习汇报演出。更使人难忘的是在福建,她还带领剧团慰问战斗在海防前线的,曾不顾劳累,乘着小炮艇去海岛为守岛的部队战士演出。

王雅琴自己的生活非常朴素,总是帮助其他生活有困难的人。巡回演出时,有些青年不会打算,前用后空,没钱买烟就在路上捡香烟头。她看到后,赶紧制止,给了他们每人五元钱买烟抽。小青年钱花完了,晚上演出后饿着肚子闷头睡觉,她让人去买夜宵,给他们每人带一碗面。她看见有的年轻人吃饭时只买几分钱的青菜,就吩咐以后每个青年加一个荤菜,钱由她来出。团里有个女同志家境困难,只能每天吃大饼。她得知后,让人从自己工资中每月扣20元补贴这位女同志,一直补贴了好几年。“”中有人向她调查王雅琴时,这位女同志说,我只讲得出她的好,讲不出她的坏。

王雅琴不仅对团里的同志这么爱护,对艺术界的同行,甚至并不熟悉的人也经常伸出援手。解放初苏昆剧团生意不好,遇到很大困难。有个女同志向她求助,她把自己一件很贵重的灰鼠皮大衣给了她。红旗锡剧团的同志有难处来找,她和王盘声二话没说,就把手中刚拿到的一笔钱全部给了他。

王雅琴十分关心青年演员,为让她们早日挑大梁,自己经常让合演配角。

她在《借黄糖》中演过大囡,在《碧落黄泉》中演过嫂嫂,在《连环计》中演过媒婆。不管什么角色,她都认真看待,都演得使人难以忘怀。她演《连环计》中的媒婆,脸上画一个黑痣,拿着一块红方巾,一扭一扭出来,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说嘴媒人的形象。

黄浦区办艺校沪剧班也是王雅琴一手操办的,著名沪剧演员陈瑜就是从那个班毕业的。王雅琴对这个沪剧班,花了大量心血,每月都要来四、五次。由于男生比较顽皮,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男生身上。她多次给同学讲,你们看国际饭店是怎么造上去的?是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成名的演员都不知吃过多少苦,大家都要苦练基本功,沪剧不能只重唱不重演。为了保证练基本功,她请传字辈的昆剧老艺术家张传芳、郑传鉴等来教同学戏曲身段和武功。她还抓学生的伙食,要让学生吃饱吃好,这在当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确实很不容易。学生有缺点,甚至犯了错误,她都非常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只要肯改,她还答应不告诉家长。

王雅琴去世已经三年了,人们非常怀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艺术创造,她的戏德风范,将久久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