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让科技害了语文的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让科技害了语文的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它具有语言美、想象美、意境美。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以其多样性,大容量性,高效性,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追捧。但滥用多媒体,却会害了语文的美。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误区;语言美;想象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60-01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突破视觉限制,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因其多样性,突破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能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又因其大容量性,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追捧。从单一的传统课堂,到形式多样、声光电一体化的多媒体新式教学法,我们的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谓“费尽心机”。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且先进的手段之一。

但滥用多媒体,过分的强调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直观性,是否会害了语文的美――语文的语言美、想象美、意境美?

一、莫以图像代替朗读,害了语文的语言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新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但实际上,在许多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们只是让学生简单的阅读一下课文,便把相关的内容图片给显示出来了,而忽略了对于作品语言美的品读。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例如,冰心的《谈生命》不仅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同时也是一篇文字清新的美文,其文字传神、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但是在该课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简化了对文章的阅读指导,而是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再播放动漫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不可否认的是这样更直观的展示文章的形象美,易于学生对于课文形象的把握,但是对于语言的美,少了阅读,是否还能体味的到?文章的语言传神,明朗、灵动、蕴藉是否也能通过这些图像体现出来?

二、莫以直观代替思考,害了语文的想象美

文章的阅读其实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读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再创作,而不仅仅是作者的思想的再现,有句话叫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学生是一个群体,是个体的集合,个体的差异就会导致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理解,或谓之不同的再创作,这也正是学生所谓的个性,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是采用模版式教学法,教育出一个个克隆体。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在描绘紫藤萝花时,发挥新奇丰富的想象,把盛开的一株紫藤萝花形象地比喻为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色调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是那样的热烈盛美。同时也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花朵天真无邪、美丽娇媚的情态。这样的花,这样的花香带给学生那种飘渺轻柔的感受,那种对生命的无限生机,神话般的美丽色彩的独特的感悟,都是需要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来完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却省略了这个过程,直接以一幅幅紫藤萝盛开的图片来代之,这样是很直观,也可能比我们大多数学生的再创作的内容要美得多,但是我们是在教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那不是学生在学,而是我们教师在以自己主观对学生进行直接灌输。

三、莫以新式代替了传统,害了语文的意境美

人们常常会用意境深邃、意境开阔等一些词语来称赞一些优秀的作品,而用没有意境、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从而使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学创作的一个标准。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的统一。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体味语文的语言美、想象美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于意境美的理解。

对于意境美的体味必须是建立在对于文章的语言的理解和由语言而引发的联想的基础上的,而我们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和高效率,用课件充当了课堂的主要角色――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按动着鼠标,屏幕上则不停地出示着文字、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课堂上是五彩缤纷,而学生则是应接不暇,由于放映的频率较快,虽然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是学生对于知识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至于思考感悟时间就几乎没有,更有甚者直接以多媒体的形式告诉文章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有何美感可言?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数人理解为该句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但是结合“征蓬”“归雁”两个作者自喻的意象,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这一道景色,悲壮,苍凉,孤寂,寥廓。孤烟虽直,却也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圆,却也是行将落山,这分明是一种临近黄昏的伤感惋惜……总之是负面情绪,不管看到什么都能勾起自己悲伤的心绪,哪里会有什么雄浑壮丽?这更应是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的真实写照。而对于这种意境的理解,应该让学生根据诗句展开的想象联想来构建图景,并与对作者的情感的理解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的,而仅仅靠一两幅图片带给学生的感受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走出上述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我们要始终把握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同时不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以课文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那样,我们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尽善尽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