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论文在简单分析开放式创新和SECI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与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螺旋模型,并以华为公司为例,探究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创新,为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思路,并且提出:开放式创新的实质就是共享和整合外部资源,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融合内外部的创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关键词 SECI模型 开放式创新 知识创新 知识共享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15

The Research of Open Innov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SECI Model

Chu Jiewang, Shi Q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of open innovation and SECI model,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creates a Knowledge Spiral Model about corporate open innovation. It sets Hua Wei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s of corporat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pen innovation field, 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provide a new train of thought when corporations use open innovation in practice.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open innovation is the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of out-side resources. It is beneficial for corporations to combine in-side or out-side creations with their own benefits. It is favorable for companies to get dominant position in competition.

Keywords SECI model. Open innovation. Knowledge creation. Knowledge sharing.

在创新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之间的边界已不再明显,一切的创新资源都可以对企业产生影响,完全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创新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过时,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 开放式创新与知识创新

1.1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哈佛商学院教授Chesbrough在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即企业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创意和商业化途径,有目的地利用知识的流入与流出,促进内部技术创新,扩大市场范围[1]。Bingham认为开放式创新指的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以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创新,并将成果推向市场以从中获益的过程,组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拥有创新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2]。笔者认为,开放式创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指利用外部人力、知识资源进行创新,还意味着企业内部员工人人皆可参与的创新模式,这里的员工包括内部的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技术人员,是一种整合内外资源的创新模式。

1.2 开放式创新的作用

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过程,如图1所示,项目基于公司内部的技术,各种各样的创意从左边进入公司,经过公司的决策开发从右边流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公司内部人员提出的点子不断被筛选,最后剩下的进入技术开发阶段,然后进入市场。这种模式之所以被称为“封闭”过程,是因为创意进入企业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想要离开企业也没有其他的选择[3]。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过程,如图2所示,项目可以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和技术,创意从左边进入公司,经过开发后可以生成产品和服务流入市场,也可以作为知识产权等出售使其流入新的市场。

鉴于封闭式和开放式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开放式创新存在一系列的优势。第一,开放式创新重视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创新和想法,强调从大学、科研机构等获取知识、技术资源来弥补内部知识的不足,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机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以有效获取外部知识,提高决策正确性,降低企业开发风险。第二,知识和知识产权有了新的作用。在封闭式创新中,知识和知识产权一般是作为创新的副产品被严格控制在公司内部。在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和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关键因素,可以定期在企业之间流动,甚至可以通过市场来交换。第三,开放式创新是一种节约知识创造认知成本的有效方法[4]。

1.3 知识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关系

1995年,野中郁次郎提出seci模型,揭示了企业知识创新的实质是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显隐性知识的转化有四个基本的过程: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社会化过程,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融合化过程,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内化过程。随后,在1998年,野中郁次郎又提出了“Ba”理论,简称“场”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知识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生存[5]。他认为一共有四种类型的“场”,分别为原始场、互动场、融合场、实践场,每一种“场”对应SECI模型的一个过程。2000年,野中郁次郎又提出来知识创造模型,在SECI模型和场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组织资产的概念,并分析了组织资产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6][7]。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新体系包括SECI模型、场、知识资产,如图3所示。下文将从这三个视角来分析知识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1.3.1 知识资产提供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基础

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是以知识资产来实现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知识的分享。知识资产是指企业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野中郁次郎等人将知识资产分为四类:经验性知识资产,概念性知识资产,常规性知识资产和系统性知识资产。对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而言,获取互补性的知识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动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技术创新日益复杂,加上跨学科的发展特征,使得企业的现有知识资产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8]。企业一般可以从用户、竞争对手、大学等科研机构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资产,弥补企业自身知识资产的不足。尤其是经验性知识资产的获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经验性知识资产是由隐性知识组成,它与企业的环境、个人的知识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是企业难以模仿的知识资产,也成为许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因此,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外部知识源所具备的知识资源,尤其是互补性的知识资源是企业选择与之合作的重要因素。

1.3.2 “场”为企业开放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知识具有“根植性”,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需要有必要的环境[9]。在开放式创新中,“场”就是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开放式创新的进程。“场”在开放式创新中的主要作用主要有三点。(1)为开放式创新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例如西门子公司的创新知识社区、知识集市,有效地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形成了知识实践网络,提供了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使知识在各个领域得到共享。(2)增强了企业员工开放式创新的积极性。(3)加快了开放式创新的进程。“场”提供了显隐性知识转化的平台,加速了知识的分享和转化。

1.3.3 SECI模型揭示了开放式创新的关键和最终目的

SECI模型通过显隐性知识的转化揭示了开放式创新的关键和实质:进行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创新。

知识共享是开放式创新的一个显著特征,知识共享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与外部信息源之间的信息共享,二是指企业获取新知识后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根据SECI模型,四个步骤都离不开知识共享。开放式创新的关键就在于知识的共享,企业通过与高校、研究所,客户和供应商,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实现知识共享和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10]。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内外部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参与的企业在达到双赢的前提下,将原有的知识共享,创造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培养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佼佼者。

2 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型

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如图4所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阶段,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对应原始场;第二阶段是企业将外部信息源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外化阶段,对应互动场;第三阶段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融合,对应的是系统场;最后一个阶段是企业将新的显性知识吸收消化产生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的阶段,对应实践场。

2.1 原始场下的开放式创新社会化过程

原始场对应的是SECI模型的社会化过程,是知识共享和创新的初始阶段,是知识主体面对面彼此分享经验、想法等隐性知识的场所[11]。在开放式创新中,原始场是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信息源之间交流的平台。企业和外部信息源之间建立起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经过多次的交流,彼此建立起信任关系,通过观察分享对方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来促进知识的转移,企业在吸收外部知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

因特尔公司通过赞助、实验室研究、内部研发或者直接投资来发起科研项目,并对研究项目进行调查,看到成果后再进行决策[12]。他们注重从外部环境中学习,获取与公司创新型项目相关的创意,并取得其知识产权,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研究开发。

2.2 互动场下的开放式创新外化过程

互动场,对应的是外化阶段,是开放式创新知识外部化的基础。外部化就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企业吸收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隐性知识,以文字、图形、图像的形式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知识外部化一方面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转化,另外还包括吸收外部知识,使外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创新主体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清晰直白的显性知识创意更易在企业内扩散,以增加企业员工的显性知识储量,为企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福特公司非常注重知识管理的实施。公司专门建立了BPR系统(best practice replication system),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供公司员工共享。以视频的方式为例,由于制造业许多经验要以动态的形式才能清楚表现,于是相关人员就用摄像头进行拍摄,并以动画的方式加以形象说明。

2.3 系统场下的开放式创新融合过程

系统场,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融合化过程,在开放式创新中,经过处理的来自外部信息源的显性知识在企业的不同层次分享和传递,企业内部将知识融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确定了创新的方向并建立了自己的显性知识体系,新的知识只有进入研发、生产、销售环节才能实现其价值[13]。

腾讯为了收集整理创新知识,建立了“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主要职责在于收集来自于企业内外部的创意,经过筛选后公布到创新中心平台上,再由公司员工对筛选后的创意提出自己的建议,到创新中心,研发人员经过审核,选取可行的项目。“创新中心”对内汇集腾讯员工的思想,对外汇总外部知识源的灵感,成为腾讯的知识仓库,对腾讯的开放式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练习场下的开放式创新外化过程

练习场是知识实现内部化的平台,内部化即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的过程。融合化后的知识变成了对企业更有价值的显性知识,企业在这些显性知识基础上提炼出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当这些隐性知识又在开放式创新主体之间分享时,新一轮的SECI的循环开始。在开放式创新的机制中,练习场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内化过程是企业知识创新完成和反馈的阶段。

奇瑞汽车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代表,它独创了知识管理总结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总结。企业要求成功的创意和失败的案例都要分析其原因和经验,公司将其整理并公布,企业员工可以吸收好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符合企业发展的创意;失败的经验使员工引以为诫,不断总结“前车之鉴”。

3 华为开放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华为,1987年成立于深圳,是全球第一通信设备制造商。短短的20年间,华为从一个初始资本只有2万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如今,华为的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纵观华为的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创新贯穿了华为成长的整个过程。

分析华为的创新过程,值得企业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知识引进创新

在通信领域,中国起步较晚,当华为1988年进入电子通信行业时,国外的通信行业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积累了较多的成果。因此,在华为最初的创新观念里面,首先是承认和西方的差距并积极继承他人的优秀技术,站在“伟大的巨人”的肩膀上来创造属于华为自己的奇迹。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对公司已拥有的成熟技术以及可以向社会采购的技术的利用率低于70%,新开发量高于30%,不仅不叫创新,反而是浪费,一方面提高了成本,另一方面还面临产品的不稳定性[14]。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取技术的途径有很多,因此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开发技术的能力有多强,因为往往自主研发刚刚完成,市场机会早已被竞争对手获得,企业最重要的是资源、技术的整合能力。华为通过引进学习西方的知识、技术,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优势,推向市场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华为的成功之处。

3.2 注重知识研发创新

华为在研发投入上,每年都按销售额的10%拨付经费。从2004年至2013年,华为的研发总投入达到1510亿元人民币,连续五年蝉联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榜首[15]。

3.2.1 通过内部人员研发创新

《华为公司基本法》中有明确规定: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素,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于财政资本增值的目标。

华为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华为有一个“资源池”的概念,就是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不同的“资源池”里面培养[16]。经过不同技能培养的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保证了公司快速稳定的发展。

华为到2014年底,拥有员工约16.8万人,其中7.6万人为研发人员,占人数的48%,是全球研发人数较多的科技公司之一。

3.2.2 通过外部资源开放式研发

(1)与竞争对手合作研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竞争对手是影响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情报分析,能够及时创新出更有价值的产品投入市场。另外,企业还可以与竞争对手开展合作,共同建立起本行业的标准,共同争取政府对于创新型行业的补贴,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华为在开放式创新初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参与合作,如表2所示,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市场等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和同行业的知名公司展开合作,华为降低了生产成本,汲取了双方的优势,不仅达到了利益最大化的效果,而且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的市场。

(2)与高等院校合作研发。华为注重与高校的合作,并获得了很多成就。1997年华为与北京大学合作,一起研究了CDMA技术,还与清华大学一起研究了SDH光网络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华为通过与高校合作还扩大了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例,华为与中科大建立了“中国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中科大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中科大不断为华为输送人才。

(3)从客户处获取创新来源。德鲁克曾说过:“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创造客户”,也就是说企业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存在的,华为在成立初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97年,天津电信局有人向华为反映,学生有打电话的需求,但是费用太高无法支付,华为的研发人员就用两个月的时间推出了201校园卡,在市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华为对研发人员的要求就是对市场和客户负责。这种面向市场的研发方式,帮助华为赢得了客户。

4 结语

总的来说,开放式创新是一个知识分享、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的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注重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获取和共享问题,尤其是要注重从外部信息源获取信息。每一个阶段的知识共享都能促进知识的创新,推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进程。企业要在四种知识类型的不断转化中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分享知识,最终达到创新。因此,企业若想立足于开放式创新环境中,想要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把握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 1 ] CHESBROUGH H. W. Open business models: 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111-112.

[ 2 ] 宾厄姆.开放式创新: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创造价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6-7.

[ 3 ] 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的新范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 4 ]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 5 ] 易凌峰.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6 ] IKUJIRO N, KATSUBIRO U, DAI S. 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business management[J].Technology In Society,1996,18(2):203-218.

[ 7 ] IKUJIRO N, RYOKO T, NOBORU K.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5-34.

[ 8 ] 裴学敏.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过程的影响分析[J].科研管理,1999(1):26-30.

[ 9 ] 蒋翠清.基于集成框架的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60-65.

[10] 孔凡柱.基于SECI模型的合作创新知识运作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122-125.

[11]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12] 新浪网.关于开放式创新,不得不看的八个案例[EB/OL].[2015-02-03].http://.cn/news/q/20150203/402733.shtml.

[13] 陈劲.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资源获取[J].科研管理,2012(9):10-21.

[14] 司辉.华为的研发与创新[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45-48.

[15] 屈璐.从开放式创新看华为的知识管理[J].产业经济评论,2015(2):99-104.

[16] 初笑钢.任正非的七种武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