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子乐学思想的新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子乐学思想的新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乐学是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让人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曾谈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学习的动因,是发展智力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学习才会成为需要,所谓“乐学”的“乐”就是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激情满怀、不知疲倦、永不自满的躬践精神。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疲劳、枯燥、挫折的体验,促进理智感的形成,使人乐而有度,乐中有获,乐中受益。

二、乐学是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种学习的态度层层深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崇尚一种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张培养学生好学的精神。“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要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其中的快乐。学习之中难免也有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也有一些艰辛的付出,但就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到知识、收获、发现和进步,把学习当成一种幸福和快乐,从内心喜欢学习,主动去学习。主观上是否乐意接受,会直接影响着行为的过程和效果。在愿意接受,主动进取,自觉思考和迫切追索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

三、乐学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行”显示了求学的主动性,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在自觉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有学习动机。“君子不器”。君子应该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存在,具有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对学习表现有强烈的兴趣,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欣喜感,便会化成一种动力,强调的是主观上的思维亢奋和进取之乐。

四、乐学是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所获得喜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学而时习之”与“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的良性循环,而导致这一循环实现的原因是在于内心有“说”。学习获得的知识使人享受到满足和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促使人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多的成就。从而乐于积极而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领域的知识。

孔子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予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强调必须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统一起来,上升为理论而又能付诸实践,成为行动的指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读书治学过程中养成好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和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乐学是师生双赢的教育追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对“学”和“诲” 的正确价值取向和教育追求,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区别“忧”与“乐” 的价值观,其标准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状态。

学生“乐学”的基础在于教师的“乐教”。要求教师去引导、激励、启发学生,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其愿意学、容易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师生自尊、自信、自强。调动学生的内在追求欲和主人翁态度。使学生不断地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由“无情”到“有情”,最终达成“三维目标”。师生应该是愉悦的,都感到一种学习、创造的快乐,实现“教学相长也”。从而成为一种师生双赢的教育追求。

重新品味《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乐学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心灵上真真正正吸取其中的精髓,古为今用。沿着孔子的理想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目标,以“行知行”的方法去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二版

[2](宋)朱熹等注 《四书五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