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串珠式问题课堂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串珠式问题课堂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三复习的教学形式基本以知识梳理、例题讲解、练习考试为主,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能力情感缺位、复习效率低下的现状。串珠问题课堂模式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链的生成、拓展问题延伸课堂、问题的有效评价四个阶段,引入它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串珠式;问题课堂;初三复习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的现状调查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老师往往会以复习用书为教材,把以前学^的知识梳理一遍,然后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讲一讲。一段时间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挺辛苦的,但是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一)以知识梳理为主,缺乏思维层次的提升

不少教师觉得初三复习的知识点多、复习时间短,总感觉好多地方都没有复习到位。因此,出现课堂上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面面俱到,加大复习课教学容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思维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增强,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下降。

(二)以练习代替复习,缺乏知识体系的建构

复习课成了练习课,学生课前完成习题、试卷,教师上课解答、讲评。由于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很多教师认为重复地讲解知识点,还不如让学生做练习来得实在,于是,一般的常态复习课就成了错题讲解课。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零散的,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梳理,缺乏将同类知识、问题进行对比,缺乏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进行比较。中考复习成了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三)以例题讲解为主,缺乏课堂合作讨论

在复习课中教师以例题讲解为主,很少用到小组合作,认为小组合作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储备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有了较强的思维和合作能力。在提出问题时,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与大家分享,同时分享别人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分辨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不断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同时质疑他人不同的观点。交流是双向的,学生在合作和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升,比教师的单纯传授效果更好。

二、复习课中引入串珠式问题课堂的实践策略

串珠式问题课堂,是围绕某一目标和内容设计的、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它能将知识通过问题这条巧妙的线串联起来,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提升学生潜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三复习课,是将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初三学生的复习任务繁重,如何高效地复习成为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科复习现状,将串珠式问题课堂引入复习课中,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图为本文教学尝试的路径图。

(一)以情境设置为切入点――为问题课堂创设思维的温床

问题设置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于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与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复习课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创设当今社会的焦点、热点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报纸杂志、书籍中具有代表性、能给人以启迪的问题或案例作为问题讨论的素材。

焦点、热点问题:

(1)中国式“十面霾伏”。“雾霾”天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反复出现,造成高速公路关闭,飞机航班延迟,咳嗽病人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①工业燃煤和汽车尾气。②冬季取暖排放出的CO2等废气。③大气空气气压低。

(2)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是用化学及其他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实现零的排放。

上述材料可以设计在《碳与碳的氧化物》《物质的转化》等专题复习中,如何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如何实现化学零的排放?如何除去气体中的杂质等问题都可以从中体现,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雾霾天气,将雾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低,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2.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来源的问题情境

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化学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用品,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无不跟化学沾边。笔者在复习盐的性质时,以牙膏为载体,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检验牙膏中所含摩擦剂中是否有碳酸钙;二是如何进行实验装置的拼接;三是根据实验装置及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一个有关牙膏中碳酸钙含量测定的问题。

背景知识:牙膏中的摩擦剂由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组成。氢氧化铝具有良好的保氟功能。因此,氢氧化铝在药物牙膏和其他高档牙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碳酸钙在牙膏中常常作为摩擦剂起主导作用,使得牙膏具有更好的摩擦作用和去除菌斑作用,清洁抛光牙面,使得口腔清爽,直接影响着牙膏的质量。

3.创设实验探究过程的问题情境

从近年的中考命题发展趋势来看,命题者比较关注新情境下的探究型实验考查。此类试题大多是“起点高、落点低”,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得很细,既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同时也把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创设以实验探究过程为主的问题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物质成分的探究》课时以一包干燥剂成分的探究为引线,研究物质的推断及相互转化。

【案例1】现有一包食品包装袋内常见的生石灰干燥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会不会变质、失效呢?请你通过实验来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这包生石灰已经变质?

请将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中。

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已经变质的生石灰是否失效?

请将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中。

4.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例如,笔者在上“常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时就利用了网络上的一则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产生气体致人中毒的消息为情境,并配以材料引出一系列的问题。

【案例2】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之后会产生氯气,而致人死亡的就是氯气。氯气,化学式为Cl2,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易与碱性溶液(如烧碱溶液)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发生的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

小组活动问题一: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

问题二: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问题三:如何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

本堂课以问题情境为依托,将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巧妙结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学生自己利用小图片自己设计气体发生装置,复习了三类气体发生装置,并复习了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和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的“切入点”,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良好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串珠式问题为纽带――搭建问题课堂的螺旋梯

初三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主构建科学网络知识的理解过程。在复习的各个环节笔者尝试以“问题”为主线,就是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和生成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带着旧知识的储备,以问题链为纽带,构建复习课堂。

1.从个别到一般,善对比,在问题中总结规律

酸碱盐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中之重,它涉及的概念多,物质分类复杂,反应规律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题型变化也多。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类并理解记忆。笔者以某一代表性的物质为引线,以有效课堂问题为串珠,构建复习课堂,突破重难点,同时进行对比归纳,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由零散到系统的知识体系。

【案例3】引入: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不慎将两瓶无色溶液的标签弄掉了。在整理仪器时他回想起应该是稀盐酸和石灰水。

问题1.小明想贴上标签,你能用什么试剂帮他把两瓶溶液区别开来?

方法一: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变红的是石灰水,无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稀盐酸,变蓝的是石灰水。

方法三:分别取少量加入盛有少量锌粒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无变化的是石灰水。

方法四:分别取少量加入盛有少量碳酸钙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无变化的石灰水。

问题2.在鉴别稀盐酸和石灰水时用到酸碱的化学性质了吗?

学生总结酸和碱的性质:

问题3.拓展提高。

2.从知识到能力,会探究,问题链螺旋上升

笔者在初三专题复习课《生活中的牙膏――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含量的探究》中,以生活中的牙膏为引线,带出了牙膏中成分的研究,从知识到能力,层层深入,课堂问题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展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板块展开。

【案例4】多媒体引入展示有关牙膏的生活小贴士。

问题1.牙膏的成分有哪些?在这些成分中哪些是我们熟悉的?

问题2.你如何检验?请设计方案。

问题3.如何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

(1)你的原理是什么?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单元装置图拼接实验装置,并做出简要评价。

问题4.根据这些装置,就牙膏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实验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方法指导: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枯燥的讲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提升了实验能力,充分享受了成功带来的愉悦。

3.从现象到本质,会联想,问题链顺藤摸瓜

推断题、物质鉴别题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思维能力等综合性较强的一类题,其知识覆盖面广,隐含有关信息量大而备受老师和中考命题者的关注。对此类专题复习笔者尝试以模仿“知识竞赛问答类”节目场景,复习相关知识:常见固体的颜色、常见溶液的颜色、沉淀的特征颜色、常见物质的用途、常见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类型特征、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典型反应条件、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名称、物质之最等十大相关知识问答。掌握了以上知识点也就找到了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案例5】

第一模块:以知识竞答复习相关知识

知识竞答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小组必答题,第二环节为小组抢答题,第三环节为风险题。

第二模块:找突破口,顺藤摸瓜解推断题

第三模块:推断变式题

将课堂的知识目标设置在问题中,以课堂竞答的形式展开,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找到了解此类题的突破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较多,且分散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复习时,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有机地建构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概念规律之间的异同,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问题延伸课堂――复习课堂插上思维的翅膀

拓展训练、迁移应用是初三化学复习不可缺少的一步,把总结得到的方法和规律应用到新的知识中去,产生迁移,然后用于同类问题的解决之中,反馈矫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类比提升

混合气体的鉴别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它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其他气体对该气体的影响、气体检验先后的关系……一堂课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解决,笔者在设计该堂课时加入了拓展延伸部分。

【案例6】续《混合气体的鉴别》拓展延伸部分

挑战自我一:实验室制取的CO2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有什么?如何设计实验除去杂质?

挑战自我二: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

2.变式巩固

初中化学考点多,复习课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或题目都罗列进来,应通过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扩展思路,这样的复习课学生才能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辐射思维能力。

(四)多元评价――“激活”课堂,提升情感体验

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必须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情况必须进行及时评价和引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解决的问题正确与否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应该由小组互评、展示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组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对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互助评价过程中会有思维的碰撞,“小老师”对问题会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也能从中汲取他人的优点。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用一些充分肯定、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语言给予学生评价和引导,这样既为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指明方向,又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展示环节可以使不同的小组间有一个交流评价的机会,学生在展示、赞美、肯定中受到极大的鼓舞,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为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践后的反思

笔者运用该模式两年以来,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化学专题复习设计课,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实践操作中,设计问题应该注重以下三个原则。

(一)合适的问题频度

初三复习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过多的问题使学生难以达到深度学习与深度的思维水平,从而难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而问题过少,势必造成选择的题目过难,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思维过程冗长,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经过不断尝试和比较,笔者得出一节课设计3~4个主问题最为有效,学生参与度和效果最佳。

(二)合理的问题水平

问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太难,使学生失去信心;也不能太简单,使学生不感兴趣。而是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

(三)问题的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尤其进入初三,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差异使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基于某些问题的复杂性,可把一个复杂问题设计为若干台阶式问题,从易到难排列。

将串珠式问题课堂引入初三复习课中,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对《杭州市中考实施细则》的研究,课前要吃透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明确中考要求,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教师还要进行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的方式的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课堂活动单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科技新领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认真备好每一堂复习课,静下心去思考每一个细节,操作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初三复习才会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卫萍.对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的反思[J].速读:下旬,2015(6).

[2]季旭君.找是腥氲悖设计主问题[J].新课程学习,2014(9).

[3]方拥香.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7).

[4]王瑞丰,刘宇涵.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