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介绍了统计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国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统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43-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增多给统计部门增加了数量上的负担,同时,现代社会又对统计信息提出了“快”和“准”的刚性需求。为了满足这些现实需求,统计机构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处理,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才可能产出“多”、“快”、“准”的统计信息。

这样,就使得统计信息化成为了时展的必然。统计信息化能够使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和准确。还能够节省采集、分析、整理和存储信息的时间,有效地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信息统计的速度、效率和质量,并对信息做好有效的管理。

一、统计信息化内涵

统计信息化的内涵就是以改善统计系统内外信息的传递和利用为依托,以提高统计系统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而进行的针对统计系统的一系列改革过程。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储、,从而改善传统的统计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从这一内涵,我们需要明确统计信息化的几个特点:第一,目标性。统计信息化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经济目标。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系统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不是外部强加的饰品。第二,多样性。统计信息化所采取的措施可能着眼于信息传递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采取针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组织结构改革,也可以采取针对信息作用对象(人)的教育改造,还可以借助信息的辅助存储和处理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改善信息传输环境。第三,过程性。对统计系统而言,信息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急躁、冒进的举措将给统计创新带来损失和危险。

当然,统计信息化涉及统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和所有参与者,涵盖统计信息的整个生产流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等。统计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设备选型和采购、网络建设与应用、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应用培训等多个过程。

二、中国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对统计信息存在着迫切需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统计部门已经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涵盖统计业务全过程、具有智能的统计信息系统的条件。但是,中国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问题。

1.统计信息的意识淡薄。目前中国的基本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传递方式都比较落后,主要采取人工采集传递等,像中国的人口采集,先是用书面记载,然后最后才汇总。这是由于中国的相关部门统计信息意识还比较淡薄所造成的。鉴于统计信息工作的庞大性、繁琐性,各部门更应该强化统计信息意识,积极地创立更加健全的统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做起,优化中国的统计信息机制。

2.统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配套。现行的统计法律、规章制度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使统计过度强调政府行为色彩,而缺乏服务色彩,统计信息的社会需求很大,但是统计部门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却无法可依。目前的统计法对目前的网络报送等新的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涉及,造成现实工作中,对网上报送的确认、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认定以及处理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3.现代统计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个部门各种统计调查内容纷繁复杂,但又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信息平台搭建起来,就会相互支持,互通有无,形成完善的统计系统。但目前各部门分别开发和建成自己的数据库和系统软件,这样使基础统计软件多而乱的情况突出。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彼此不联系,统计软件的开发是建立在本部门的专业和需要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标准,不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各级业务部门多头布置统计报表,造成了重复调查,交叉统计,同一统计指标出现不同的数据,扰乱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统计信息的可信度难以保证。更没有对数据进行充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从而产生非常有价值的隐含的信息,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统计信息化具体工作未落实到位。统计信息化工作应该是一个由上级统一领导及规划,通过任务的层层下放,将相关工作具体落实到位的工作。从目前中国情况来看,计算机的应用良莠不齐:有些基层单位计算机的拥有量和应用还未达到相应水平,还有些学校虽然已经实现网络化办公,但是统计工作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统计人员主要依靠单机录入后再进行数据处理。对计算机的应用,也只停留在利用现有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缺乏创新,很少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资源能够在各信息主体之间实现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加之统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对统计软件、统计系统信息、网络的利用程度不高,费时费力,人为误差时有发生,导致数据的整理等不够全面的一系列问题。

5.统计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统计信息化往往偏重信息化手段,忽视基础性工作,没有将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流程真正统一起来,没有融入到常规的统计工作中去,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化过程中,更应该规划统计应用系统的“统计特色”,将统计业务的复杂性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统计业务人员普遍习惯了现有统计模式和统计业务流程,因而认为统计信息化应该完全遵从这些模式,稍有改变都很难适应。另一方面,统计应用系统一般由非统计业务人员编制,他们对统计业务过程的局限性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系统软件存在一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少麻烦,难以被认同和接受。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及对策

中国的统计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日益增长的多重统计要求为统计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时效性、准确性有了新的要求。针对中国统计信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从如下几方面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

(一)认识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提高信息意识

统一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统计部门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统计业务处理网络一体化,统计政务办公无纸化,统计决策支持智能化,统计统计与决策信息服务多维化,为统计工作提速增效发挥积极的功能作用,这是近一段时期统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二)构建统计信息化平台

应全面考虑各构成要素,进行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对各种资源配置现状和效益进行分析,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挖掘潜力。

1.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部门要根据综合统计工作的特点。改革原有统计指标分散、日径不一、重复计算的弊端,以较为合理、计算口径一致的统计指标体系取而代之。一般统计框架设计为总体的指标体系和专题的指标体系,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总体的指标体系内容包括人、财、物的各个方而,根据资源共享程度需要的不同,可以按照管理程序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三个层次,分别组成不同的指标群,并逐步达到各个层次指标配套;专题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调查对象进行主要观测,及时调整增加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

2.建立以网络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功能:第一,实现统计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由统计人员深入到各部门采集数据的方式改为统计人员通过统计信息管理平台在网上收集信息;第二,实现统计信息审核及汇总自动化。统计人员在计算机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核,保证进人系统后的信息的准确性,而后自动汇总,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从而使信息处理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和规范;第三,实现统计信息分析和预测决策自动化,保证在完整收集信息的前提下能自动提供分析报告。第四,不断开发信息源,规范信息的需求标准及软件设计标准,建立跨部门的综合信息库。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供决策层参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3.建立横向统计信息数据库。对于不同部门的调查要求都可以直接从数据库提取,避免由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失误,也节约了劳动成本。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为信息需求者提供了动态、实时的数据来源。注意维护数据库,随时关注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始终保持统计信息的更新。

(三)脚踏实地落实具体工作

做好统计信息化管理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做好具体工作。“硬”就是要管好、用好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及网络。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平台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制定和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和网络运行办法是关键,建议制定《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管理办法》、《网络运行安全维护办法》、《事故及意外紧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事、管人。“软”就是要做好统计信息化培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开展“分级式”的培训,即对统计负责人、专业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对专业人员进行常用软件,报表专用软件和网络使用等以应用为主的实用性培训;对计算机技术人员按需求进行重点培训,主要内容为:网络安全、故障检修排除、各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专业软件使用等技术性培训。

(四)统计标准化体系建设

统计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要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和统计数据中心,这需要有相应的统计数据标准和规范的统计业务来保障。统计制度标准化要以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来进行确定,要做到科学、规范、统一、稳定,这是反应一个国家统计水平的基础。数据处理标准化就是改变数据处理方式不统一、应用系统不一致、统计资源浪费、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从数据采集、上报到最终数据出版的全过程应有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和统一的标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