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五年的工作中,我两次接手小班幼儿。每次在为他们的成长而感到高兴时,也在为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那就是――缺乏分享意识和行为。在小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争抢同一件玩具而发生争吵甚至抓咬;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有时孩子还会为了争抢同一个小椅子而“大打出手”,这让我们老师非常头疼。在对我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中观察发现:在45名幼儿中,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75%;发现自己喜爱的玩具就抢,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15%;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分享的幼儿占55%;想玩但没达目的就直接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我班幼儿目前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二、缺乏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原因

小班幼儿从各自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在一个新环境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重大的生活转变,在这个集体中他们失去了以往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而成为集体的一员。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个人的行动也要服从集体的要求等一系列的变化,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了极大不平衡与不适应。由此,出现了一些现象:独享玩具、霸占玩具、个别幼儿攻击行为强……从孩子们这些行为的背后我寻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幼儿心理因素

三岁左右的幼儿,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敏感,求知欲日益增强,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同样他们的分享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心里总认为父母给自己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如果给别人了就等于失去了。

(二)家庭教育因素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分享的行为背后,和家庭背景及教育密不可分。作为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说,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同样也有家长引导不当的原因,比如:当幼儿发生争抢玩具的事情时,我从孩子们的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解释,“爸爸说了,玩具如果让小朋友玩坏了,他就不给我买玩具了。”可想而知,家长这种错误的引导方式势必会影响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三、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玩具分享日

玩具是孩子的宝贝,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好朋友。因此,我们抓住这一契机,与班里的孩子共同讨论,将每周五定为我班的“玩具分享日”。

这一新措施马上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和欢迎,以后的每周五孩子们都会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了分享时间,大家带着各自心爱的玩具来到操场,我们席地而坐,每次会请一些小朋友到中间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玩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其他孩子认识、了解了更多的玩具,有时我们还会共同来讨论玩具的新玩法,交流怎样爱护我们的玩具,接下来便是孩子们自由交换玩玩具的时间,这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二)好故事来分享

除了开展玩具分享活动,我们还会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帮幼儿理解、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分享情感。

同时结合我园讲故事活动,在班上开展“好故事分享”活动,每天餐前活动时,请两位小朋友到台前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好听的故事。当每个孩子讲完自己的故事,得到全班小朋友的掌声时,个个的脸上都挂上了喜悦、自豪的表情。通过这样的分享活动,更给予了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生活中的分享活动

在一日生活中给孩子之间创造分享的机会。比如:每天下午吃点心前,轮流请小朋友来分发点心和水果,让每个孩子都来体验将点心分享给大家的快乐。在中午午睡时或起床时,鼓励能干的小朋友帮助同伴穿、脱衣裤,当同伴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友情氛围时,也能促进幼儿积极的分享行为。

还可根据主题或节目活动,邀请父母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比如在中秋节时,我们邀请家长到园和孩子一起庆祝中秋,活动中鼓励孩子将自己带来的月饼分享给同伴、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老师,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积极的分享行为,他们很乐意的将自己的月饼分享给大家,当自己得到同伴的分享时,他们也非常的开心。我想,在分享的同时他们明白了,分享并不代表失去,而是一种互利的行为。

(四)家园合作

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不单只依靠老师的努力,当老师给幼儿创造了分享的机会时,我们家长也需要积极的配合。所以,家长应该怎样在家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家园栏向家长宣传一些关于培养幼儿分享的文章,如“幼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等。

2.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沙龙,如 “什么是分享行为?”、“如何使幼儿学会分享”,也可以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经验。

3.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或者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分享是发自内心的,在分享的过程中是感到快乐的。所以,当孩子们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都会及时强化、肯定和奖励。如:给孩子一个微笑,轻抚孩子的肩膀或给他竖起大拇指等。通过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加强和保持自己的行为,并逐步内化为他们自身的意识。

幼儿分享品质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但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在学会分享、体验分享中获得快乐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