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机伴日夜 辐射细无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机伴日夜 辐射细无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Tag:手机辐射、危害、标准、配件|黑板报

小王和很多人一样爱煲电话粥,每次打完手机都耳朵发烫,脑袋疼。难道手机是元凶?他通过邮件向《电脑爱好者》编辑部提出了疑问。仔细一想,手机来电时电脑、音箱等都直接受到影响,人每天与手机形影不离,辐射威胁到底有多大呢?

手机=微型微波炉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几个通话中的手机能量足以爆米花、煮鸡蛋。而记者在同等环境下却未获得相同结果,可见一些极端结论只是玩笑而已。

我们来看看手机辐射的原理。手机通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在手机附近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手机辐射属于微波(电磁波根据频率由低到高划分为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微波是用来加热食物的,那么手机辐射岂不是会加热大脑?

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李安民教授收治的一名患者有8年“机龄”,习惯于左手接听手机,瘤区在头部左侧,正好是手机天线辐射区。“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除重症外,手机辐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李安民说。

其实不必恐慌,手机的输出功率只有数百毫瓦,产生的热效应非常微小,不可能有太大威力。信息产业部泰尔实验室电磁兼容试验部主任邹东屹告诉记者:“手机发射功率远远低于微波炉,二者不具可比性。就目前各方的研究结果看,正常地使用手机是安全的。”

Nokia北京客服的负责人表示,因手机辐射产生身体不适的投诉几乎为零,“放心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印证。或许,消费者出现症状时不会马上与手机联系,因为无法证明手机辐射是唯一条件。对于“手机辐射与健康”这个热点,国内外的各种研究不少,多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有证明有直接关联的,也有证明无关联的。有人犯迷糊了,到底信谁?记者认为,应该信自己。切身感受,是最好的检测仪。

手机辐射标准之争

在一些电视广告及卖场中,我们看到诸如“本手机辐射标准为国家质量标准的1/2”之类的广告语,那么标准到底是多少?目前国际上采用SAR衡量生物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欧标为2.0瓦特/千克,美国为1.6瓦特/千克。我国手机厂商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当然希望标准宽松;环保和卫生部门从人身安全角度出发,希望标准严格,各方利益需要平衡。

邹东屹主任说:“目前国家制订的手机辐射标准是《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GB21288-2007),具有入网标志的各品牌手机(包括GSM、CDMA和TD手机)都符合国家标准,辐射等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技术要求。”原来,2007年11月14日并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这个国家标准为2.0瓦特/千克,偏向于宽松的尺度。尽管如此,广告中的虚浮成分值得怀疑。

辐射大小可测吗?当然。目前市场上有几元一支的辐射检测笔(红绿灯显示),也有几百元不等的辐射检测仪(数字显示),网上销售火爆。可见特定人群对于防辐射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那么借助什么工具能把辐射降低呢?

防辐射配件有效吗

记者登录淘宝网,看到大量手机防辐射配件,包括手机贴、手机挂件、手机袋,手链、项链、眼镜等,均称能明显消减辐射。一些商家用辐射测试仪直接测量产品效果并拍摄成视频上传,用数字说话,供买家参考。

其实,材料的原理都大同小异,无非矿石吸收类、隔离材料类等,一些手机出厂前在内置天线旁也会涂类似材料以减少辐射。如果再贴上手机贴,正常信号可能受到影响。某店主向记者透露:“说实话,就像孕妇防辐射服,穿着又不是封闭的,辐射会像水流一样有缝可钻。”作用是有,但不是绝对的。记者通过百度“专利”页面,查到了无数防辐射相关专利,似乎科技含量不算高,但背后的产品普遍偏贵。

手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一味夸大或否认辐射危害都是盲目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可控范围内把辐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也希望一个更加绿色的电子时代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