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裴元顺:老年人也要提高生活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裴元顺:老年人也要提高生活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70岁的裴元顺原是河南省开封市一所职业中专的老师,1996年她55岁时退休。此后两年,大她三岁的丈夫吴迎繁也到了退休年龄。从此,两位老人正式开始了养老生活。2001年为了照顾在北京顺义区牛栏山中学就读的外孙,他们从河南来到北京。2009年,外孙出国留学,老两口成了空巢老人。

因为远离市区,空气好,周边有大片的绿地,每天一早,老两口都喜欢出门活动活动,散散步锻炼身体,顺便买些菜和日常用品。下午,裴女士喜欢到社区组织的手工组,和邻居家的老人一起做手工,用毛线编织拖鞋、用珠子串成纸巾盒、用丝绸做假花

既实用又可以装点家居,也有利于老年人脑部运动。

虽然社区里还开办了老年书画组、戏曲组,可吴先生不喜欢这些,他喜欢钓鱼,经常和社区里的老人相约去不远处的河边钓鱼。

虽然两位老人对这种平静、悠闲的生活感觉很知足,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开始让他们担心起来,他们也越来越关心政府出台的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希望能有更多的向老年人倾斜的政策实施。

解决异地养老的后顾之忧

在哪里养老,这大概是裴女士和吴先生最纠结的问题。

因为户口不在北京,他们无法在北京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吴女士解释说,按照规定,他们看病、住院,只能在开封市属医院,才能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如果在外地,费用就必须自理。“现在我们俩身体还可以,但以后呢?现在虽然两个女儿没和我们一起生活,但周末、节假日都能回来看我们,我们也可以经常去市区内住几天。如果回到开封,离孩子们远了,她们就没办法照顾到我们。如果就在北京生活,将来看病住院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负担很重。”

据裴女士介绍,同一社区里有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老人。由于黑龙江已经实现了医疗保险异地看病报销,他只要是在北京的几家定点医院看病就医,依然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

“现在人口流动得很快,很多家里的孩子都会去外地工作,越来越多的老人会跟着孩子一起到外地生活。希望老年人异地看病、养老这些问题能尽快解决,不管我们在哪里养老,都能没有后顾之忧。”裴女士说。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针对老年人群的优惠福利措施。退休人员除了每月能按时领取退休金以外,还能享受到由政府出资的各种福利待遇。比如乘市内公交车、游览公园、参观政府出资的博物馆等等,都有相应的减免门票的优惠。以北京为例,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领取《老年人优待证》,持证可以半票或免票游览市属公园,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所有影院可以半价看电影,还可以免费参观市属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办理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等等。但是这些优惠措施,裴女士夫妇却无法享受,因为这些福利只针对拥有北京户口的老年人。“北京的公园、博物馆很多,如果外地户口的老人也能享受同样的福利就好了。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生活的内容也会更丰富。”裴女士说。

老年人独自生活,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出现意外。一年前,吴先生在家里摔倒,造成大腿骨折,幸亏当时裴女士在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裴女士说,年纪大了,行动起来就不像年轻人一样灵活,磕磕碰碰是免不了的,去年一年,她身边就有四位老人摔断了腿。另外,老人突然犯病、家中进来小偷这些意外,老年人也很难独自应付。她看新闻里介绍,有些社区为空巢老人配备了“老年人呼叫器”,一旦出现意外,可以按呼叫器及时获得帮助。“虽然现在家里都有电话,但火警呀、盗警呀、急救呀这些号码老年人有时记不住,而呼叫器只需按一下按钮就能通知到相关的人员,方便快捷,对老人来说更实用。”裴女士说,“希望将来这种老年人呼叫器能普及,为老年人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让老年生活有更多的保障。”

修建更多的养老机构

裴女士的小女儿是丁克族,现在也已经40多岁,裴女士最操心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将来你老了怎么办呢?”她总是这样问。而小女儿总是轻松地回答:“我老了就住养老院。”“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以后就是两个人要照顾四个老人,甚至更多,怎么照顾得过来呢?所以进养老院可能会是将来主要的养老方式了。”裴女士感叹。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北京某家有500个床位的养老机构,需要提前两年预订才能住进去。截至2010年10月,北京的养老机构已有6.5万张床位,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不仅仅是北京,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7亿,而全国的养老机构只有3.8万个,床位266.2万张,至少缺少300万张床位。

“等到我的小女儿退休时,希望这一现象能有所改变,虽然我不会住养老院,但也许我的女儿就会需要,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的、各种档次和形式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