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校结合的和谐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校结合的和谐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些,学校和家庭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和家庭环境要宽松和谐,教师与家长间要紧密配合和协作,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健康地成长。

1 学校与家庭间存在不和谐现象

1.1 对学生知识的获得存在片面的认识,教师认为学生的卷面分数是教学的成果,是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志。家长也认为“分数是命根子”,是孩子升学的踏板,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命运,家庭的荣耀。过分地强调书本的知识,而忽视培养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技能,以及健全人格。在分数高压下,师生间、父母与儿女间的矛盾影响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1.2 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矛盾。教师的目标与家长的目标总的来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好。但由于文化的背景,生活的经历、对问题所处的角度等不同,教育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就可能不一样。这样必然产生矛盾或冲突,学校与家长之间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教师感到辛辛苦苦教你的小孩,而没有得到“尊师”的待遇,因此,教师在与有些家长交往中感到困难。

2 学校与家庭间要形成和谐的合力

2.1 更新理念是前提。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段论述说明了: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跟上时代的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上步调要一致。作为师长,应该有新的教育思想,才能搞好教育工作。平日,有些师长为了学生好,处处为学生着想,而学生却不领情。这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若学生有缺点或犯错误,师长应以一种平等、朋友式的态度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那种“骂就是爱”的观点已不被学生接受。

2.2 理解是沟通的钥匙。讲“理解”,容易懂,但要真正地做到“理解”,就不那么容易了。平日听到不少的老师说:“某某学生,我了解。”有些家长也讲:“知子莫如父”。其实作为师长,居高临下,对自己的学生和子女只从表面看,而没有真正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角色不同都各有难处,但作为师长,应为学生(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以利他们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看法,心有怨气、嘴出微言;老师对家长的配合不协调,感到工作忙,效果不佳、气馁。二者之间的误解,或者各执己见,就会形成一道鸿沟。有一学生在校时,自高自傲,性格有些古怪。课堂上他不易接受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当他的愿望与多数人不相符时,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大吵大闹,有时甚至掀翻桌子、打人、狂喊。找他谈话,他不服气,说老师不喜欢他,瞧不起他。而家长则认为,自己夫妻俩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对小孩管教得很严,在家里很听话呀,怎么在学校是另一个样子,是不是老师有意挑孩子的毛病,造成孩子在家服服帖帖,在校则我行我素,目中无师,给老师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家庭与学校这一层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最终“吃亏”的还是学生。

2.3 情感是关爱的源泉。老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成人成材。父母想圆“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梦,可以说是“以父作马”。二者都充满关爱,目标是一致的。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面对几十个学生在一定的制度管理下的严爱,而家庭是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对孩子的“溺爱”。有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现在是最小,又是最大的。”因此,老师与家长的关爱,在情感上又有所不同,往往产生分力,这必然给教育带来不佳的效果。老师与家长对学生(孩子)在情感上的投入,他们相互间也应该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建立感情,交流情感。

2.4 平等相待,消除隔阂。老师与家长都要树立平等思想,消除“等级”观念。我国有尊师的优良传统,应发扬光大。家长像孩子一样尊敬老师,是为孩子做出榜样,品质高尚。老师是一种特殊职业,为人之师,学高为范。不应因家长职业、地位的差异,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老师和家长在发生误解或为孩子的事产生不同的意见时,应以平等心态,相互理解和支持,消除隔阂。共创“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