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和取舍,女人的电影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和取舍,女人的电影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丽《面纱》的背后

只要是经典,就不会被遗忘。毛姆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面纱》被拍成电影后,又有不少人重新阅读了它。

当年,在《面纱》出版不久,毛姆马上就面临了一场始料不及的诉讼:故事发生地香港的助理布政司雷恩称毛姆在小说中恶意中伤他本人,因为小说中的人名、地名乃至事件都和他本人有惊人地一致,自然,就有影射他的嫌疑。为了减少麻烦,毛姆不得不将故事发生地改变,出版社也只好将书收回重印。

或许,一名作家因小说涉及名人隐私而重印,这实在是一本畅销书最好的广告了。此外,遥远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美女红杏出墙的故事也是酒吧、闺房的热门话题,于是,《面纱》想不红也难。

与传统英国小说中的含蓄娇弱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毛姆笔下的凯蒂直接喊出了“爱或不爱,那是我的权利”,凯蒂认为女人本当如此,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为毛姆所认同。毛姆从小口吃。而在很大程度上,口吃教会了毛姆写作――叙述的方式、语言的节奏也由此变得吞吞吐吐、含沙射影。所以,他对文中自己的化身,细菌学家,也同样不留情面,在得知老婆红杏出墙后,既无绅士常用的好聚好散的宽宏大度,也无骑士为名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精神,便想出了一个带老婆去防治疫病的阴招,希望以此让凯蒂身染疾患而死,从而达到合法报复的目的。然而,最后患病身亡的却是他自己。

丈夫死后,凯蒂回到香港,情夫竟然派自己的老婆接她到家中鬼混,让凯蒂失望至极。

有所不同的是,华纳将这本小说改编为电影,而且为了满足大家对真爱永存的愿望,也为了树立好男人的榜样,当红小生诺顿出演的细菌家丈夫英气逼人而且善良纯真,最吸引中国读者和影迷的,是他为救中国病人而意外染病,俨然白求恩的角色,最后,他还原谅了凯蒂的不忠,而凯蒂则拒绝了情夫的诱惑,独自抚养女儿。

看来,毛姆的原著似乎写得更残酷现实一些,如果你喜欢电影《面纱》,也能够接受小说本身的主旨,不妨选择原著来体会一下。

生命的《时时刻刻》

我要说的是一本关于女人生命的小说。这本书真的很不好介绍,就像它所改编的电影一样。那一年,基德曼以《时时刻刻》女主角捧回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电影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女作家伍尔芙一时成为热点。

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我们究竟在想什么?什么是生死、性与爱、以及家庭价值的真谛?什么是那种压抑在一个人内心最深处,但又终究是理不顺、道不明,无法逻辑化的东西?《时时刻刻》向人们揭示出这些生命深层的问题,却又无法给出答案。我想,这也是我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久久无法畅怀的原因。

无疑,《时时刻刻》让人沉重,它不完全是用来阅读的,而是要体验、是要悟的。

我一直不理解这部小说的名字,该如何把三位不同时期的女人肖像称为“时时刻刻”呢?那种生命的体悟岂是时间能涵盖得了的呢?必须下点狠功夫作作功课:《时时刻刻》是书中女作家伍尔夫在1925年写作小说《达洛维太太》时的暂用名。伍尔夫有一个著名的词语“存在的时刻”。她喜欢揭示时间的边界以及叙事的意义。一些研究者认为,伍尔夫的人物擅长记忆和体验这种“存在的时刻”……

据说作者坎宁哈早年,有一次他的女朋友问他是否听说过伍尔夫,于是,他跑到图书馆,见到的第一本伍尔夫的书便是《达洛维太太》,他承认自己当时并不理解书里讲了些什么,但却记住了那深刻、均匀的和音乐般的句子。可以说,从他这部小说可以看到《达洛维太太》的影子,于是他用一种后现代的手法创作出来的一部新作品,使伍尔夫本人也成为书中的一个人物……

也许,你现在还是不明白小说讲的是什么,或者你看过电影仍不知道故事要说的是什么,那请你和我一起用敏锐的察觉感受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层危机,来阅读这本1999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吧。

物质和《时尚女魔头》

这是个离一些人咫尺之遥,离另一些人远甚天涯的故事,也是最负盛名职场时尚小说之一。但,这本书却一定对你,对年轻的女孩,有用的。

刚自名牌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女孩阴错阳差地被知名时尚杂志录用,从此卷入时尚漩涡。乍看之下,小说又有着麻雀变凤凰的影子,而事实上,整个故事中,这只跃上枝头的麻雀却丝毫没有成为凤凰的,充其量只是披上了孔雀的彩色羽毛,代价却是将身体和灵魂尽数出卖给“女魔头”主编米兰达……

时尚界是个教人翘首朝圣却太难攀附的领地。跻身其间,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持和先决条件,平庸之辈永远也不会得到一张入行通行证。

当“时尚”成为现代社会趋之若鹜的审美标准,在这个资讯与绯闻纷飞的时代,想借“土著草根”之名全身而退几乎没有可能。

作者劳伦用自己最奢靡的“受难记”告诉世人:当时尚界频频曝光的这些名词从梦境坠入身边的现实,总有一天会司空见惯接受,它们的意义也就是一套衣物,一个皮包,一个摆饰而已。同其他人的最大差别在于,你无法避免对别人的品位做出评价,并且条件反射地决定如何混搭和配色。

看过被《时尚女魔头》改编的电影《穿Parda的恶魔》的年轻女孩,难免会心中有涟漪泛起,因为它告诉了你,物质的生活是糠秕,有爱才是活着的真谛。

回到小说,无论作者是在抱怨还是炫耀,她至少实现了一个壮举:让所有人的眼球聚焦到时尚文化圈的内部,既然难辨真伪,便一边瞠目咋舌一边乐此不疲地继续沉沦下去,谁让这本书在国外一问世就引起广泛争议,尤其是时尚界反响强烈,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排行近三十周呢。

三个女人和《色,戒》

我要说的不是电影节获奖专业户李安的电影《色,戒》,而是电影的原著,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色,戒》。这篇小说里,张爱玲不仅再现了郑苹如刺杀丁默村的事件,同时也融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对爱情的理解,展现了女人和男人对情感不同的价值取向。

《色,戒》的故事起源于张爱玲上世纪40年代和胡兰成的热恋时分。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时,张爱玲在香港读大学,也对上海当时关于这一事件的大肆渲染略知一二。但郑苹如施美人计等细节,还是她和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的胡兰成交往后,从胡的口中获知的。

而张爱玲一生的好友宋淇夫妇也曾明确表示,他们曾向张爱玲讲述过抗日时期郑苹如等年轻人组织暗杀团的事情,张爱玲对这些故事非常感兴趣,不久就写出了小说《色,戒》。这时张爱玲已客居美国,年近6旬,一篇短短万余字的小说竟花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张爱玲本人的情感?

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成为过去。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

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影《色,戒》中王佳芝的内心情感变化,我想,好多灵感来源于她本身吧,爱上不应该爱的人,不论他的身份地位,不论他是否婚嫁,最终焚身于万劫不复之中。胡兰成最初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张爱玲与胡兰成、郑萍如与丁默村、王佳芝与易先生……一段段飞蛾扑火的爱恋。《色,戒》是她们的故事,是女人一生中无法抹去的伤害与短暂的甜蜜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