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蛋黄油促进大鼠Ⅲ度烧伤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蛋黄油促进大鼠Ⅲ度烧伤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4.10.013

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防止烧伤创面感染、通过药物使烧伤创面减少感染机会,促进上皮增殖、减少瘢痕愈合始终是烧伤创面治疗的重点内容。目前,外用磺胺嘧啶银(SSD)是烧伤创面的通用治疗方式,这主要由于它具有抗菌潜能[1],但是迟发性伤口愈合也是含银药膏的常见不良反应[2]。中国传统医学典籍记载,蛋黄油具有收敛生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但现代医学缺乏有关此作用的实验数据。笔者在此项研究中,分别用禽蛋中提取的蛋黄油、SSD为大鼠治疗,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评估其医学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蛋黄油提取

蛋黄油采用渗漉法提取,将鲜鸡蛋煮,取蛋黄捣碎,加入乙醇,使其液面高于蛋黄粉2~3 cm,于渗漉器静置36 h后,再加入适量的乙醇渗漉,回收乙醇,提取蛋黄油[3]。消毒回收,玻璃瓶装,常温备用。

1.2 SSD

采用新乡华信药业生产的1%磺胺嘧啶银软膏。

1.3 烧伤模型的制备

90只体质量在180~200 g之间的雄性Wistar大鼠,在标准环境下饲养。用氯胺酮和利多卡因肌内注射使大鼠镇静,将大鼠背部剃毛,置于100 ℃恒温水浴中15 s,制作35%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4-5]。

1.4 实验动物分组

大鼠烧伤24 h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将90只大鼠分成3组,每组30只。1用蛋黄油治疗创面;2用1%的SSD软膏治疗,3作为空白对照组。

实验方法:第一、二组的创面每日清创消毒并用药1次,空白对照组仅每日清创消毒。每天观察大鼠烧伤创面表现及创面收缩情况。

根据烧伤伤口愈合的一般规律,在烧伤后的第7,14,30天分别测量动物病灶的大小,并在第7,14,30天分批处死大鼠,每批每组10只。切取大鼠烧伤区创面并以福尔马林固定。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将组织切片染色。按Galeano法进行组织学评分[6]:包括上皮化程度(是否存在上皮生长,结痂,皮肤水肿,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等),肉芽组织和胶原基质组织合成(脂肪组织作为替代物质闭合伤口,致密的嗜酸性粒细胞的胶原基质,水肿,出血,炎症的等级,梭形或星型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排列),炎症浸润(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血管生成(新生血管腔的数量,纤维蛋白沉积和出血)。组织学评分如前所述,分数介于1到4之间。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数据使用SPSS软件(11.5版,芝加哥,USA)的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和Mann-Whiteney检验方法,以P

2 结果

分别在烧伤诱导后的第7、14、30天测量烧伤面积情况。蛋黄油、SSD和对照组在7 d后的创面大小分别为6.42,7.53和8.32 cm2。蛋黄油组和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14、30天,蛋黄油组和另两组的创面大小差异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组织学研究结果也表明,蛋黄油、SSD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蛋黄油组有良好的上皮再生作用。肉芽组织的形成包括嵌入到嗜酸性粒细胞的胶原基质中的椭圆形或梭型的成纤维细胞,大多平行于上皮细胞存在。血管周围的区域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蛋黄油组肉芽组织中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最多,间质浸润最少,并且没有出血的表象。

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受损组织有疏松的胶原基质成分,并有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可见细胞水肿、出血和纤维蛋白沉积。肉芽组织中少见血管充血。表皮层缺少上皮覆盖证据,仅有不完整的单层表皮细胞覆盖。

3 讨论

用鸡蛋炼制的油脂又称为鸡蛋黄油,作为药用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中医认为蛋黄油具有清热润肤、消炎止痛、收敛生肌和保护疮面的作用。我国当代医疗工作者多年来尝试使用蛋黄油治疗临床烧伤创面,有应用蛋黄油后Ⅱ度烧伤患者7 d治愈[7]。还有研究者用蛋黄油纱替代凡士林油纱治疗深度的烧伤残余肉芽创面[8-9],以及植皮术后残余创面[10],加快了创面愈合速度。蛋黄里可以找到所有的脂溶性维生素,蛋黄还是为数不多的含有天然维生素D的物质[11],这些物质对人体皮肤的再生和代谢有着重要作用。蛋黄中的蛋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york,Ig Y),Ig Y可能具有抗氧化功能[12],同时对防止微生物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蛋黄油组炎症反应较轻,似与此有关。

烧伤会导致一系列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仅造成血管内皮结构的损害,还严重消弱了内皮细胞在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甚至造成严重的创伤休克和多器官受累[13],烧伤多属意外所致,因此烧伤后的良好治疗尤为关键。

本实验中,在烧伤后的第7、14、30天,蛋黄油组小鼠的(cm2)分别为(6.42±0.5),(4.35±0.3),(2.08±0.6),而SSD分别为(7.53±0.4),(5.42±0.6),(3.35±0.3),对照组分别为(8.32±0.5),(6.72±0.4),(5.04±0.7)。应用蛋黄油治疗烧伤组的烧伤面积较其他两组显著减小,且30 d内药效持久。说明蛋黄油具有良好的上皮再生作用。这是因为蛋黄中的成分可以有效减少分解代谢,增加基质合成,从而促进上皮再生。这在肉芽组织的形成和肉芽组织嵌入到嗜酸性粒细胞的胶原基质过程中作用明显。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蛋黄油组肉芽组织中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最多,间质浸润最少,并且没有出血的表象。创面愈合分为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及基质重塑期,虽然各个时期相互重叠移行,但如果炎症反应重、出现感染,将使创面停留于炎症反应期,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影响愈合。本实验中蛋黄油应用后局部炎症反应轻,使创面较容易并较快过渡到细胞增殖期,从而促进愈合。表明蛋黄油的确非常适合用于烧伤后的伤口恢复。但本实验因样本量仅为90个,存在局限性,应在今后的实验探究及临床观察中不断积累经验。

既往有研究表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参与脓毒症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互相交互由多种因素引起[15]。因此,应彻底治疗烧伤,防止诱发脓毒症发生。本实验表明,蛋黄油具有改善烧伤创面局部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增加修复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及促进上皮增生的作用,对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价廉易得,制备简单,便于推广使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目前蛋黄油中各个组分对促进创面愈合的具体影响尚不清楚,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hung JY, Herbert ME. Myth: silver sulfadiazine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minor burns[J]. West J Med, 2001, 175(3): 205-206.

[2] Khorasani G, Hosseinimehr SJ, Zamani P, et al. The effect of saffron extract for healing of second-degree burn wounds in rats[J]. Keio J Med, 2008,57(4): 190-195.

[3] 张林. 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蛋黄卵磷脂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5(3): 283-286.

[4] Galeano M, Altavilla D, Bitto A, et al.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rtin improves angiogenesis and wound healing in experimental burn wounds[J]. Crit Care Med, 2006,34(4): 1139-1146.

[5] 李志清, 黄跃生, 杨宗城, 等. 早期切痂对烧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5): 474-475.

[6] 李志清, 黄跃生, 杨宗城, 等. 核因子-κB在大鼠烧伤后中性粒细胞致心功能损害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9): 921-924.

[7] 白红红.蛋黄油治疗烧烫伤4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1):23.

[8] 曹建功,刘光晶.蛋黄油在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4):320-321.

[9] 张桂兰,彭友林,张红伟.碘伏加蛋黄油纱行顽固性烧伤残余创面换药的疗效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72-73.

[10]张林.蛋黄油提取工艺及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2): 166-168.

[11] 刘杰. 蛋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6): 47-48.

[12] Gutierrez MA, Takahashi H, Juneja LR. Nutritive evaluation of hen eggs[M]// Yamamato T, Juneja LR, Hatta H, Kim M,eds. Hen eggs, their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 2nd ed. CRC Press, New York,1997; 25-35.

[13] 张万福, 胡大海, 吕根法, 等. 胰岛素对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1): 56-59.

[14] Lee MH, Laxmikantha N, Ong EH, et al. Comparing lignocaine-adrenaline-tetracaine gel with lignocaine infi ltration for anesthesia during repair of lacerations: A randomized trial[J]. World J Emerg Med, 2013,4(4): 281-284.

[15] Ding H, Cao XY, Ma XG, et al.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with 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J]. World J Emerg Med, 2013, 4(4): 285-289.

(收稿日期:2014-04-21)

P11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