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小吃地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小吃地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哈尔滨小吃

哈尔滨最有特色的美食,就是俄罗斯风味小吃。

(1)秋林面包。不少哈尔滨人是吃秋林面包长大的。从前有一种啤酒花做的方面包,现在的秋林的小赛克成了人们的新宠,这种价廉物美的小赛克,微咸,很适合做三明治。只蘸黄油(或者奶油)和花生酱也好吃,用它蘸牛奶吃,别有一番风味。

(2)马迭尔冷饮。多年来,马迭尔冰棍一直深受欢迎,经久不衰,市内有很多零售点,很容易买到。但马迭尔冰糕就得去中央大街的总店买了,还得排队买。一边吃一边漫步中央大街,感觉在异国他乡。这种冰糕跟俄罗斯的冰糕味很像,里面的奶很多,化得快,得快吃。

(3)红肠、干肠。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哈尔滨学生,离家时总要带上几斤红肠,他们吃着吃着,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红肠就是放不长,没有干肠好储存。把红肠切片,用油过一下,拌米饭吃,别有一番滋味。

2.沈阳小吃

(1)朝鲜族打糕。朝鲜族打糕是用浸泡后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2)朝鲜族烤牛肉。朝鲜族烤牛肉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酒、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等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在桌子中央,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烤,蘸调料后食之,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3)朝鲜族西塔大冷面。朝鲜族西塔大冷面采用现吃现压的制作工艺,口感柔韧、筋道、鲜辣爽口。

(4)灌汤包。灌汤包于1959年由河南省开封引入沈阳,用鲜猪肉末加食盐等腌制约3小时,兑入鸡汤和凉后的材料油,拌成汤包馅,包入精粉皮中,上笼蒸熟,皮薄馅稀,鲜香。

(5)老边饺子。老边饺子是沈阳著名小吃。由边福于1828年从河北省传入沈阳。将绞碎的猪肉煸炒后,用鸡汤或骨头汤煨制,做成蒸饺。老边饺子选料精,用料广泛,品种多,味道好。

(6)老山记海城馅饼。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传统风味小吃,由毛青山于1920年在辽宁省海城创制,1939年迁店来沈阳经营。用温水和面,选猪、牛肉配成鸳鸯馅,以十余种香料煮汁煨馅,选时令蔬菜调馅,荤素搭配。用鱼翅、海参、大虾、干贝、鸡脯作馅,味道更美。烙熟的馅饼色泽金黄,鲜香可口,用蒜泥、辣椒油、芥末等调料蘸食最好。

(7)李连贵熏肉大饼。由李广忠(乳名连贵)于1842年创制,1950年从吉林省梨树县传入沈阳。熏肉选用上好的鲜猪肉,用温碱水刷净,在清水中浸6~10个小时,然后切成方块放入老汤中煮熟,再加红糖熏制。大饼用肉汤、食盐和调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软面团,醒面时间稍长,擀片抹油,重叠复擀几次,烙制成饼。其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色泽红;大饼色黄味香,里软外酥,层次多。

(8)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做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9)那家白肉血肠。那家白肉血肠由满族那氏家族首创,采用肥猪五花硬肋,加白水调料煮透。将新鲜猪血加水和调料,灌入新猪肠内,扎紧两头煮熟。在食用时,将白肉、血肠蘸蒜泥、韭花酱、辣椒油等调料。特点是肥而不腻,浓厚醇嫩。

(10)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杨家吊炉饼鸡蛋糕由杨玉田于1913年在吉林省洮南县创制,1950年传入沈阳。吊炉饼用炭炉子上烤下烙,熟透出炉,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鸡蛋糕用打散的新鲜鸡蛋加水调匀,上屉蒸制,然后浇上糕卤,撒上鸡丝,还可佐以辣椒油和蒜泥。

3.内蒙小吃

(1)羊肉松。这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风味小吃。原料有:羊肉5000克,精盐150克,白糖150克,葱末100克,姜末50克,茴香末5克,味精10克,丁香末2.5克,高粱酒10克。

将羊肉除去皮、骨、肥膘、筋腱等,顺瘦肉的纤维纹路切成肉条,再切成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的短条。然后将肉块用白水煮3小时,以肉丝用手能撕烂为度。最后再炒松,将已经煮过的肉块放于石臼内,用木棒舂兼用手揉,使肉块散开。然后再转入锅内用文火干炒,边炒边用干净的洗衣板揉搓。炒约3小时左右加入除盐、糖和味精以外的所有配料,继续炒1小时,再加入白糖、精盐和味精,继续炒半小时,待肉块完全成为蓬松的纤维时即可出锅。这道美味黄亮酥香,品质柔软,丝细松散,食之咸甜适口,营养也丰富。

(2)手把肉。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小吃,通常的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用手拿着吃,或是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为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将肉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人在食用后就可能吸收到最初级的营养成分。通常手把肉以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的,经常吃野韭、野葱的羊,肉味最为鲜美。它的具体做法是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就地宰杀后,切开胸腔拉断动脉,剥皮去内脏(血盛于器皿中以备煮制灌肠),然后洗净,去头、蹄,再把整羊卸成若干块,不加任何调味品放入白水锅中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盘中上桌。席间,大家各执蒙古刀一大块一大块地割着吃,或用手撕着吃,所以称为“手把肉”。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一种食法。这种方法煮出的羊肉,因为时间短,所以肉比较嫩,不腻不膻,味美肉鲜,富有营养。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煮羊肉时,须掌握好火候,防止过老,肉煮到发紫就不嫩了,吃着也不香。手把肉是蒙古族生活中的日常饮食,但就其鲜嫩可口的程度来说,要比其他制法如清蒸和清炖羊肉的味道更为鲜香。平常人家,无论贫富,均做手把肉吃。因此长期以来为牧区的农牧民们所喜欢,牧民们食之如饮茶,几乎日日不离,且数量颇巨。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现在,手把肉已不单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饮食了,在外界人眼里,手把肉还是蒙古人豪爽的象征,当你置身蒙古包内,身穿盛装的蒙古族姑娘向你唱起敬酒歌,然后用蒙古刀割一块鲜嫩味美的手把肉放进嘴里,鲜肉加美酒,轻舞伴歌声,使人不由自主和歌者一起唱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酒手把肉哦,今天一次喝个够……”

(3)蒙古糕。这是内蒙古传统小吃。将黄米粉炒熟,加适量小麦面粉拌匀,冲入开水和成硬面团,加温发酵。把发酵好的面团捏成适度大小的圆圈,下入烧沸的植物油锅中炸熟即可。特点是外皮酥、香、脆,内部软、糯、甜。多在专业店经营,家庭逢年过节都要做糕招待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