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拉尔夫·索耶《吴子》英译本的异化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拉尔夫·索耶《吴子》英译本的异化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拉尔夫・D・索耶的《武经七书》――《古代中国的七部军事经典》(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囊括全七种兵书的合译本,第一次全面完整地将中国兵学译介给西方读者,不仅填补了东西方军事文化交流方面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兵学西渐”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学术意义令人瞩目。本文基于我国军事思想对外传播的视角,从文化负载词、语法逻辑关系及比喻三个层面审视索耶《吴子》英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关键词: 武经七书 《吴子》 军事文化传播 异化策略

一、引言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汉族军事著作的精华。

军事思想是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英译而言,《孙子兵法》无疑是最大的热门。《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传播渗透到军事、政治、经济、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对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比而言,其他几部兵书则逊色许多。这一情况到了1993年,拉尔夫・索耶(Ralph D.Sawyer)将全七本《武经七书》译为英文,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2004年,我国军事科学出版社推出潘嘉玢译的三部军书:《吴子》、《司马法》和《尉缭子》。

本文将基于我国军事思想对外传播的视角,审视索耶《吴子》英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二、索耶译本的异化策略

和翟里斯《孙子兵法》英译风格不同的是,索耶英译《吴子》基本上采取了直译策略,尽管他在书中声称自己为了广大普通读者能看懂,采取的是较为灵活动态的译法(vibrant translations),但纵观全文,索译更多采取了异化策略。

所谓异化策略,即“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外传播的视角而言,异化策略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索译《吴子》的异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文化负载词语的异化传译

《吴子》中有很多有着丰富文化内涵或指涉的词语。索耶译本在处理时多直译,并未采用归化或意译的手法。请参见下面的例子: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

Wu-tzu said:In general warfare has four vital points:ch’i,terrain,affairs,and strength.

“气”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概念,没有具体英语对应物。索耶便使用拼音翻译,并未草率地替换相关表达。译者在尾注部分做详尽的解释,以便英语读者能够理解这一概念。

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Defending against the troops of six nations in all four directions,our strategic configurations of power[shi]is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I am worried.What can be done about this?“

相比于“气”,“势”可以在英语中找到近似对应物。上例中,索耶用了“power”一词来译“势”,但仍使用文内加注的形式告诉读者原文的读音“shi”,保留了原语文化元素。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Wu-tzu said:In antiquity those who planned government affairs would invariably first instruct the hundred surnames and gain the affec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

上例中,译者将“百姓”译为“the hundred surnames”,直译将其原始字面意义呈现给读者,彰显了译者忠于原文文化内涵的决心。潘嘉玢(2004)将其译为“hundred clans”,相比之下,更加容易理解。

2.2语法逻辑关系的异化传译

汉语行文简洁,常省略或隐藏逻辑关系。索译也将这种省略或隐藏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读者,但为了让读者理解,常使用文内加注的方式加以说明。请见下例:

二曰上爱萁下,惠施流布。

Second,the government loves the people,the ruler's beneficence extends and flows[to all of them].

上例中,“惠施流布”省略了宾语,译者则按照原文逻辑,只译了谓语动词,未加宾语。但为了让读者读来语义完整,在括号中加上了宾语[to all of them]。如此译法,既忠于原文逻辑,又不至于让读者产生阅读障碍。

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Thus it is said that the greatest harm that can befall the army’s employment [stems from]hesitation,while the disasters that strike the Three Armies are born in doubt.

上例中,“用兵之害,犹豫最大”省略了谓语动词,译者也依照这一逻辑,将动词“stem from”置于括号内,试图将原文的逻辑关系昭示给读者,但同时,读者明了其中的语义关系。

2.3比喻的直译

比喻是文化的载体,每个语言文化都含有丰富的比喻。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比喻已经淡化了积极修辞的功能,成了日常的语言表达。但《吴子》的索译本常忠实再现原文中的日常表达型比喻,以让读者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请看例子。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Within the army you must have soldiers with the courage of tigers,the strength to easily lift tripods,and the fleetness of barbarian horses.

上例中,“虎贲之士”乃比喻,指“勇猛的将士”,译者直译为“soldiers with the courage of tigers”,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意象。

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If you are preparing them to advance into battle or withdraw and protect [the state]without seeking men capable of employing them,the situation is comparable to a nesting hen rushing at a fox or a puppy attacking a tiger.

上例中,“伏鸡”、“狸”、“乳犬”、“虎”皆为比喻,喻指力量大小之区别,译者则将这些喻体一应保留在译文中。

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

A good general will act as if [they are] in a sinking boat or trapped in a burning building-there is not enough time for the wise to make plans or the courageous to get angry.

同样,此例中,“漏船”、“烧屋”喻指危险之境地,译者也保留在译文中,让读者了解原文之趣。

三、 结语

索耶的《武经七书》全译本将《孙子兵法》之外的军事经典介绍给了西方世界,对我国军事外化对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贡献。索耶在译本中采取的诸种异化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西方读者了解我国古典文化。

参考文献:

[1]武经七书[M].中华书局,2007.

[2]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China[M].trans.Sawyer,D.Ralph.Westview Press,1993.

[3]吴子,司马法,尉缭子[M].潘嘉玢,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获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研究――以《武经七书》为例”(LYQNJJ1416)资助。